APP下载

高师声乐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

2012-11-22祁君

剧影月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声乐多媒体数字化

■祁君

2012年1月奥地利歌剧院利用网络数字化多媒体制作的形式,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为我们石家庄观众上演了一部精彩歌剧《茜茜公主》,全剧的伴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优美的施特劳斯圆舞曲和管弦乐伴奏带完美地结合。在歌剧的序曲、演员演唱的伴奏、歌剧的间奏、网络数字字幕的投影、台词的解说等等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整台演出堪称视觉听觉的盛宴,体现了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运用多媒体的演奏伴奏形式,以它的声音优美洪亮,色彩华美、表现力丰富、节省人力等优势,使声乐演唱以及音乐表现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专业在举办毕业生音乐会时,也尝试运用多媒体伴奏带形式,来进行伴奏演唱。以周小燕、黎信昌等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制成录像,上传至网络,使大家共享顶级大师的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作用,促使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的教学方式和师资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网络数字化多媒体声乐教学势在必行。根据现在的就业形势,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的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通汇贯通、学以致用?入数字化多媒体的声乐课堂教学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一种创新。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以其自身的优越性与独特性,将在乐教学中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在国外,网络教学程已相当普及。在美国,仅无线电台就有10%被列为教育用广播电台,有50%的非商业电视台为各类学校系统所办(占美国电视台总数的14%)。当今,美国网络教育的办学形式呈现出了真正的“多样性”:有函授、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等等。许多大学还设立了教育电视台或微波传送系统,以便为位于本州边远地区的学员服务。例如英国的开放大学 (1969)、韩国的开放大学(1972,满140分,)、日本的放送大学(1983,满124学分)都可以为通过毕业论文的远程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在国内,网络课程的建设、推广历史并不长,然而此种以网络教育为主的教学方式却超乎人们的想象而速发展。仅几年时间,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不少网络教育学院与机构,但在艺术教育界,目前所知的河北省运网络教学的单位却为数较少。

网络教学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要条件。

结合河北省音乐声乐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我省高师声乐教学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先进方法和手段进行声乐教学是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领域的应用,有利于教师从事不同类型声乐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性化的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表演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运用伴奏带的方法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表演能力,灵活的是适应就业市场。

一.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模式均源于需求。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模式。因而检验模式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只能是效果,而非其它。尽管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迅速,但目前其“效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何况网络音乐教育,现阶段可以说根本没有一个完全成功的模式可寻。因为,每一种模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用户,都可被认为其已初步具有了合理的“效果”

数字化多媒体声乐教学的资源为声乐教学提供了可行的实施环境。在声乐教学领域中,充满了体验与感悟,探索与创新。怎样才能让学生打破对声乐学习的神秘感呢?改变传统陈旧老化的“一对一”的口传心授的声乐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费时又乏味、空洞而抽象、不易理解的单一的小课教学方式,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声乐,更好地享受声乐艺术,鉴赏声乐艺术,创造声乐艺术,数字化多媒体信息为其提供了可能。它以其超大的信息量和逼真的视听效果,既可以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又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结构特点

根据表演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技能和各行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够用为度,具有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集中、学生参与性强、方便师生在课堂中进行研讨性探讨,省时省力、节约师资等特点。其特点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

1.个别化与协作型的互动性——通过各种协作方式,例如学院分布在各地的认证课室、认证教师等作为网络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学习资料的查询、访问、分析、加工(排序、重组或变换)和存储;和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直接通讯(进行咨询、辅导、讨论和交流);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享或共同操纵某个软件或文档资料的内容等等。

2.让学生使用网络教学数字化多媒体共享资源——让日常工作与音乐学习完全溶为一体。上班工作、下班学习的界线将被打破,每个人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个人自主的音乐学习,最终达到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音乐教育。

3.将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开放式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评价体系——即通过Internet的教育网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不论其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问题,借阅到全世界著名音乐学府图书馆、甚至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各种音响资料与图书,并且将其拷贝下来。也就是说,在多媒体教育网络中,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完成,你所需要的老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是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

多媒体的运用,为声乐集体课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鲜明的特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给高师声乐课堂注如了新鲜的生命力。对突破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的难点,解决情感表现交流中的经验和感觉的局限,对正确诠释声乐作品的丰富内涵,提高处理作品的表现能力等方面,有着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功效,是声乐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变为可视、可听、可动的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院(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歌专业表演专业学生一周有两个课时,其中以一节课为合伴奏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发声技巧后,在演唱声乐作品时,运用伴奏来进行声情并茂的创作性演唱,但因为我院钢琴专业的学生比例小,远不能满足声乐伴奏课的随堂需要,往往只有等到期末考试时仓促合一下伴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深度及广度。如果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将伴奏带引进声乐教学课堂,则既省力又能充分地考验学生听辨能力和演唱的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学习声乐,更好地享受声乐艺术、鉴赏声乐艺术、创造声乐艺术,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为现代的声乐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到音乐教育事业中来,我们必须开拓视野,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握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帮助。然而,如何将网络资源的开发运用、信息技术与声乐教学有机结合,正是现代声乐教师所肩负的一大责任和义务,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声乐教育有机结合代表了现代声乐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应用该范围,表演专业的学生能掌握应用伴奏带伴奏演唱的形式,在演出前充分合好伴奏,直接登台演唱,省时省力。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建立优秀的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渠道,通过教学成果交流,研究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学成果的推广。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

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第九批课改课结题项目

注释:

①摘自李士杰 《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德斯蒙德·基更博士为现代国际著名远程教育家),详见《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28期。

参考书目:

钟伟《教育信息化必须规范化、标准化》载《中国教育报》。

SW Tam著、李福迈译《发展中国家与21世纪远距离开放式教育的前景》。

李士杰 《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28期。

猜你喜欢

声乐多媒体数字化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数字化制胜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