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李斯》的服装设计
2012-11-22朱长生
朱长生
大型历史淮剧《李斯》是泰州市淮剧团历时两年打造的一部史诗般的恢宏大戏。在去年的省淮剧艺术节和省戏剧节上荣获多项大奖,今年10月赴南京参加了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省精品剧目展演,11月接受了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专家组评审,受到广泛好评。专家组认为,该剧是一部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具有震撼力的艺术精品,是泰州淮剧艺术的又一次重大超越和创新。作为该剧的服装设计之一,我为《李斯》一剧取得的荣誉感到骄傲,为自己的心血付出让《李斯》增光添彩感到欣慰和自豪。
淮剧《李斯》表现的是秦王朝兴衰的一段历史大戏,叙述了旷世名相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全国,建言献策推行政治,到陷落圈套、明哲保身,直至最后惨遭莫须有的“罪犯大逆”而处极刑。整个剧情起伏跌宕,波澜壮阔,舞台上表演演员达八十人之多,其中有名有姓的主要演员有近15人,可谓阵容强大,气势磅礴,在淮剧历史上还不多见。如何进行这台大戏的服装设计,体现服饰在舞台综合表现中的视觉享受,主题渲染,审美升华?为此,我们认真研讨,确定了服装在全剧中要突出表现时代,表现剧情,表现人物,表现美感的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恰如其分,美观大方,用服装头饰更好地张扬舞台艺术的魅力。
众所周知,服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作为戏剧中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在形式,从序幕至终场,始终提供着剧中潜在的背景与情感信息,引导观众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个性的表达。多年的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准确理解把握剧本的主题立意,是做好一台戏曲服装设计的前提。首先,我们仔细研读剧本,根据剧本要求和导演意图,以秦王朝服饰为总基调,以剧中人物身份为依据,以年龄、性别、季节为切入点进行服装的设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民族众多的封建统一国家。秦始皇当政后,立即着手推行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就包括衣冠服饰制度。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秦朝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秦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服饰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对秦朝时期服饰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全剧的服装风格、样式、色彩、图纹设计有了可靠的依据,保证了舞台的服装与历史时代的吻合。
用服装打扮人,美化人,塑造人的外部形象,是舞台服装的重要功能。在《李斯》一剧服装设计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既要有历史的真实性,又要有时代的审美性原则,做到服装设计人物化。特别是做好重点人物的服饰设计。在进行主角李斯服饰设计中,我们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变化,设计了两种样式、颜色、纹饰截然不同的服饰风格。前半场李斯的服饰设计主要以青色和青洋红色为色,以白色、金黄色饰纹衬托,高贵不炫目,庄重显高雅。服饰的外观造型呈现的是一个满腹经纶、睿智果断、谨慎忠勤的秦朝官场重臣;最后牢狱一场的造型我们为李斯设计的是满身大白、白衣白发白须,披头散发,白中见红(血),暗合了李斯明哲保身,颓废荒政,做不成君子,又不肯做小人,只落得任人烹割,“具五刑,腰斩咸阳市,夷三族”的悲惨结局。再如设计秦始皇的服饰时,我们确定整个颜色以黑色为主基调,配以金黄、大红为饰纹点缀,较好表现了秦始皇威严庄重气吞山河的霸王之气。此外,剧中赵高、公子高、李枫、胡亥、蒙恬、老狱头等角色的服饰在舞台上的呈现也多个性鲜明,渲染烘托了人物的形象。
由于《李斯》全剧参演角色较多,为保证服饰设计的完整统一,我们将参演角色按照类别划分,同类别角色服饰一致,变化色彩;不同类别角色服饰风格一致,一人一装,一装一景。从而使整台服饰和谐协调,既统一于秦朝时期服饰特点的大背景之下,又使浓缩于方寸舞台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满台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