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教学技巧浅析

2012-11-21

关键词:广播体操广播操舞动

殷 旵 林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1 前言

广播体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丰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国家教育部分别于1998年、2002年,颁布了第一套、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十年以来,系列广播体操已成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2008年国家教育部又颁布了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由“七彩阳光”、“希望风帆”和“舞动青春”、“放飞理想”等四套操组成,其中向中学生推广的是“舞动青春”和“放飞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本文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对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技巧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第三套广播操的教学提供参考,为提高我国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2 第三套中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的主要特点

第三套中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充分吸取了前两套的优点,在创编上根据教育性、健身性、科学性、适应性和艺术性这五个原则,精心设计动作与音乐,动作以基本体操的动作为主,讲究锻炼和全身运动的和谐。

2.1 动作规范简单,易学易记

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成套动作主要是以基本体操为主,整套操都是多采用ABAB的结构模式,动作新颖,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而且易掌握和普及。例如:(1)手型只用了掌和拳。手位使用较多的是侧举和侧上举,还运用了少量的前举、上举、侧下举、胸前平屈。(2)上肢的绕法采用了经上向左右绕、体前交叉向外绕环至体侧、经体前交叉向外绕至侧举、前臂向外绕环至体侧。(3)下肢动作除了直立、开立,弓步、踏步,还有健美操中的开合、后踢腿跳。(4)路线变化少,路线的变化范围都不大,除了体侧运动中的下肢有顺时针走了一个正方形,其他都是开立和弓步,这有利于学生动作的整齐划一,方便于学生对动作的学习和记忆。

2.2 音乐节奏鲜明,具有时代性

在广播体操中,音乐是广播体操的灵魂,第三套广播体操所采用的音乐,富有动感,节奏欢快,时代感强,容易引起中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中学生做广播体操的兴趣。例如:“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的音乐控制在129拍/60秒,与第一、二套操相比,节奏有所加快,音乐更加欢快,在提高学生的乐感及表现力的同时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

2.3 内容多样,体现创新性

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成套动作内容多样:在每节操中两个八拍内的动作是不重复的,以往的广播体操一般都是在一个八拍或两个八拍内,把左边的动作做完后马上接着的是反方向的动作重复,而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是在两个八拍的动作完成后才进行反方向的动作。每节动作的节拍安排上除了体转、腹背运动都是二拍一动,在其他节中均从开始的二拍一动变为一拍一动,然后由一拍一动结束或变为二拍一动结束。这些体现了成套动作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会觉得单一、枯燥。

2.4 重复节拍多,具有健身性

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成套时间为4分25秒,共8节544拍,由表1可以看出,它从第二套的480拍上升到544拍,多了64拍,在时间上,第三套广播体操所用的时间比第一套所用的时间少,但是在总拍数上却是第一套的两倍。在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中,预备节是4×8拍,其他的八节都是8×8拍,活动部位全面,使各个关节都得到充分的运动。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中的动作是2.053秒/拍,每拍的动作所用的时间较短,也就是说节奏要更快,这些都说明了这套操的运动量、运动负荷较前两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大,体现了本套操所具有的健身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反应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表1 系列广播操的时间、节拍统计

3 第三套广播体操成套动作教学技巧

3.1 带领跟学法

带领跟学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掌握动作。带领跟学法是由教师或优秀学生带领全体同学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带领跟学法可以是在新授课的时候教师带领同学进行练习,也可以是在复习课中让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带领同学进行练习。此教法主要用于学生对正确动作概念模糊或动作连接不熟练之时。在带领跟学法中要注意带领者的示范面。在学生掌握程度较不熟练的时候要多采用背面示范带领跟学法,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模仿。在学生掌握较好时,使用镜面示范带领跟学法。在边示范的同时还可以发现在学生中是否有错误动作。在使用带领跟学法时,要注意与手势、口令、语言等提示方法紧密结合,使学生达到眼看、耳听、心想、体动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提示法

提示法包括语言提示法和非语言提示法。是指教师或练习者的同伴通过语言或非口头语言告诉练习者在做动作时,给予练习者以听觉或视觉上的提醒。恰当地使用提示法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唤醒学生对动作的回忆,保证学生能将整套操连贯、完整地完成。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手段之一。

语言提示法是指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广播体操教学的动作,以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的一种方法。在提示时要注意声音要清晰、简明扼要,提示语要与音乐的节奏或口令相配合。简单的语言提示内容包括动作节奏(口令)、动作名称、动作方向、动作要领、动作要求、注意要点、练习次数及激励语言等。通过提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调节课堂气氛。在成套动作教学时,可以用边喊节拍边用语言提示的教学方法。

在成套教学中使用的非语言提示包括:手势、面部表情和视线接触、身体语言。非语言提示的好处,可以减少噪音,降低声带受损,在音响设备较差或学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进行较好的教导。

3.3 变速示范法

变速示范法是把正常的动作速度放慢进行示范,学生能跟上后慢慢地加快到正常速度进行示范的方法。变速地进行示范动作,便于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便于成套动作的记忆。在教学中采用示范方法时,示范动作要优美、准确,要能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在教踢腿运动的时候,把二拍一动的动作变慢为四拍一动,把一拍一动的动作变慢为二拍一动的形式进行。学生明白动作路线,掌握慢动作后,把放慢的节拍还原成正常速度,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递加循环法

递加循环法是指学生在初步掌握某一个组合动作或一节操后要及时与前面的组合或上一节操接起来,如此循环地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广播操共九节,如果分别把每一节的动作教完后再进行成套练习,会发现学生前一节动作做完,后一节的开始动作是什么容易忘记。采用递加循环法的特点是增大了练习的密度,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同时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如:在学完第二节的B组合后,把A、B加起来练习,第二节熟练后再把第一、二节的动作接起来做,学第三节的时候依此类推,一节加一节,便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成套动作。

4 结语

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的教学技巧,主要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分析探索,不断地实践总结出新的教学技巧,并能灵活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之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最终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栾桂芝.健美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5(2):82.

[2]刘建生,阮雅芳.中学生第一套广播体操的主要特点及教法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0,19(1):45~48.

[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教师参考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文岩.系列广播操教法[J].中国学校教育,1999,(4):49.

[5]刘成,李秀华.自喊自练教学法对于提高广播体操教学效果[J].四川体育科学,1999,(31):68~70.

[6]张健环,缪希,王丽娜,李大勇.健美操教学中提示技巧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6,(10):139~140.

猜你喜欢

广播体操广播操舞动
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征及其发展走向研究
广播操比赛
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引领小学广播操教学
听着广播做运动:日本人如何爱上广播操
指尖上舞动的“根”
我国广播体操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舞动中国
LIGHTS OUT! RADIO EXERCISE!
主题管理给广播体操注入活力
舞动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