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2012-11-21李隽
李 隽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以上教学、工作安排较为紧凑,对师生的协调与技术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用心构建项目小组
由于每个调研项目按照工作流程分解为7项工作任务,所以每组最好7人,每人负责一项任务。小组成员的分配最好按学号随机产生,便于更好地锻炼沟通能力。组长采用轮流制,每位小组成员机会均等,每个任务由一位学生全面负责,由他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并负责向全体师生汇报和展示工作成果。这样每位小组成员都有一次做“管理者”的机会,从召集研讨,到对团队成员意见的协调,到实施这项工作,再到形成书面成果,这些工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每位成员都有一次做“演讲者”的机会,通过在全体师生面前展示自己和团队工作成果,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2.2 精心选择调研项目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与实际岗位、企业工作的“零距离”接轨,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对企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项目选择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进行咨询和建议。项目来源主要有三种:
(1)真实的校企合作调研项目。以我专业合作企业的营销环境为背景,由合作企业提出调研需求,作为独立可操作的调研项目交付项目小组完成。
(2)学生自行寻找的企业项目。由学生自行寻找感兴趣的企业或行业并自主与企业联系获得项目。例如有的小组主动与学校周边的超市、餐厅或连锁店联系,获得为该企业进行调研的认可。
(3)学生关心的校园调研项目。就地取材,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学生很感兴趣的校园调研项目。例如有的小组选择的“关于我校学生后勤服务满意度的调查”,调查结果反馈到学校后勤部门,既能督促后勤整改,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另外,根据学生需求和建议,项目来源还可逐步丰富和完善。因此,每个班将有5~7个项目同时进行,项目之间尽量不重复,以保证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项目得到锻炼,同时在其他项目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时,还可以得到其他领域或行业的知识积累。
2.3 认真设计每项任务的教学流程(以设计调查问卷为例)
以设计调查问卷为例,任务驱动教学的一般流程如下:
(1)任务引入:教师呈现调查问卷设计的职业情景,提出调查问卷设计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条件。
(2)知识铺垫:教师给学生铺垫和引入与完成设计调查问卷的有关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
(3)方案制订: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完成任务书和制订方案,明确团队分工,教师要给予学生提供相关建议。
(4)任务实施:要求学生根据拟定的调查方案和流程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答疑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每个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或策略,最终采用小组合作、集思广益的方式完成问卷设计,充分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5)评价总结: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和难题予以深入剖析和重点讲解,在评价总结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问卷设计的相关知识。
(6)知识拓展: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结合后续任务实施的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拓展和有关原理的深化理解和拓展训练。
3 “教学做合一”多元整合教学方法改革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既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课程,同时实践性又很强,需要学生广泛学习相关理论并围绕实际工作任务积极实践。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为: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同时,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要求,整合运用案例分析、团队学习、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做合一”多元整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3.1 任务驱动统领教学过程
课程按照调查人员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流程设计为七项工作任务,在任务驱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技能实践,要求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到实践中去选项目或是能够根据给定的企业项目按要求完成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针对具体的任务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方案设计、选择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预测分析等,以调研任务驱动整个学习过程。
3.2 “教学做合一”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课程以学生的“做”为主线,在“做”的过程中,辅以“教和学”。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个真实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个实际的调查任务。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和黑板向学生展示调查项目的目标及任务实施的标准,解释相关要点;学生在接到任务以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并以团队合作方式课内外相结合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引导学生真实地“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要求,灵活运用案例研究、情景模拟、团队合作、热点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3.3 以项目为载体的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
以调查项目作载体,传统的知识信息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模式得到改变,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调研问题,将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向教师进行反馈,使得过去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具有了互动性,学生在团队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能力锻炼。通过企业调查访谈等多种学习渠道吸收有效信息,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从而完成调查报告。整个任务过程各环节紧密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实现了教学相长。
4 课程评价体系改革:过程性、成果化和激励性
创建以能力评价为目标、以过程性评价为基础的激励性课程评价体系,把课程评价“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建立过程性评价标准,将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采用以过程评价为主,成果评价为辅,重在过程的评价方式,同时兼顾企业评价、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途径,通过课程评价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的跟踪与辅导,是在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评估、指导和修正他们的行为,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70%。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标准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成果展示,评价标准见表2。态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每次研讨的记录、实地调查的出勤率、协作完成的成果和展示汇报等评价;技能评价主要包括各项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资料能力的评价;团队合作主要针对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等评价;成果展示主要是评价每组的阶段性成果,鼓励每位成员轮流发言,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表2 过程性评价标准
(注:每一阶段性成果都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这里不再赘述)
4.2 最终成果评价
市场调查和预测工作的最终成果是一份完整、规范和科学的市场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评价占总成绩的30%。市场调查报告评价标准大致如下:结构的完整性占30%,内容详实和数理分析占50%,可行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占20%。最终成果最好能请企业评价,好的市场调查报告能真正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并能对企业的运作和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4.3 激励性评价
课程结束,进行一次教学改革成果总结和展示。根据每位学生参与项目的全过程、每组收集的实际调研资料、最终调研报告及总成绩,进行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四方面评价(各占25%),评选出七名“最佳调研之星”(每组一个,一个班按50人计算)和一个“最佳调研团队”,颁发奖状并适当奖励。同时,基于对教学过程的全面考核,还可针对典型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适时评优和奖励,评出“最缜密的调研方案”、“最合理的调查问卷”、“最完整的调查资料”、“最科学的数据分析”、“最有建设性的调查报告”等。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激励性评价,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近两年的课改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市场调查和预测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在引导学生完成项目操作的同时得到提高和升华,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今后,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改革体系,并且努力将其成功经验灵活运用于营销管理类的其他课程。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137~140.
[2]岳广军,陈伟,杨晓蒙,徐明霞.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63~164.
[3]汤汇道.论“干中学”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5~49.
[4]王素华.论体验学习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9,(18):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