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2012-11-21吴勉华
文 庠 李 艳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38号,210046)
中医药学凝聚中医药学以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传播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此,笔者试述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以求教大家。
1 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趋势
1.1 国际中医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据世界中联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拥有中医药机构与疗法的国家与地区达142个,接受中医药、针灸、推拿、气功治疗的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中医药在世界的推广,促进了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接受小规模短期进修外国留学生自1957开始。1976年,我国卫生部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面向各国医务人员,开展以针灸为主要内容的中医教育,开始了较大规模招生海外学生的历史。至今,三“中心”已为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上万人次的针灸医师。特别是近10多年来,来华接受中医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有26所中医院校,已有20所院校和中医研究机构接收了外国留学生,不少院校建立了“国际学院”或“国际教育学院”专门从事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中,中医学科的外国留学生已经有相当规模,是我国学历留学生最多的5个学科之一。可以预测,国际中医药教育规模将不断扩大化。到2015年,全国中医院校留学生人数将增至9662人。
表1 2002至200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数[1]
1.2 国际中医药教育分布范围日趋扩张化 一是来华留学学习中医的学生遍及世界各地。据相关统计,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六大洲,且中医药留学生教育规模和范围持续、稳定扩大。同时,中医留学生分布于国内各地。国内各中医药院校自1954年南京中医进修学校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起,目前已有20所院校具有开展对外留学生教育的资格,12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接受华侨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学习中医药。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将成为国际中医药教育的生力军。
二是中医药教育机构在国外分布广泛。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据WHO统计,“现有96个国家建立了传统医药国家办公室,58个国家建立至少一个传统医药国家研究所,92个国家发布了草药的法律法规,34个国家有草药国家药典,85个国家有草药注册登记制度,注册数量超过1000个的有16个国家,草药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国家有22个”。通过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教育机构也遍布世界各大洲。目前,开办中医学教育的国家已经超过40个,中医药院校达数百所。仅在美国,就有60余所中医学校通过了美国教育部教育评审委员会的认定,拥有在校学生上万名。即使在遥远的非洲,在我国援非医疗队及华人中医医生的努力下,一些国家也已开始接受东方传统医学,并不断派出留学生到中国留学,这些国家包括利比里亚、坦桑尼亚、贝宁、利比亚等。
1.3 国际中医药教育专业设置、培养层次日趋多样化近年来,由于国内中医药大学普遍遵循医、理、工、经、管、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增设了大量与中医药相关的专业,为此,针对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也日趋多样化。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2008年留学生招生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方向)、中西医结合、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方向)、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中西医结合方向)等专业。湖南中医药大学留学硕士生招生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结合基础、中西结合临床、药学化学、中药学等专业或方向。可以看出,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专业分布已覆盖中医药主体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绝大部分。
就培养层次而言,国内中医药教育已从初期的本专科教育和短期培训发展到现在的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多层次。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到2008年,我国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64700余名中医药人才。世界卫生组织在我国建立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培训了近6万余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
境外中医药教育同样在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呈日趋多样化趋势。一方面,原境外中医药教育多以针灸教育为主,现针灸、中医、中药教育并存;另一方面,原境外中医药教育以培训课程为主,现有多个培养层次。以欧洲为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目前欧洲中医学历教育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西班牙,现有10所高校开设了针灸硕士学位课程。在意大利,罗马大学第二医学院、米兰大学医学院、佛罗伦萨大学医学院3所大学开设以针灸专业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课程。英国和德国的大学也开设了中医、针灸硕士学位或研究生文凭课程。欧洲的中医本科教育以英国为主,自1996年英国Middlesex大学开办第一个中医学士学位课程以来,目前英国已有11所大学开设中医、针灸学士学位课程。而专业文凭教育遍布欧洲,仅法国就有9所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校际文凭的针灸专业课程。
1.4 国际中医药教育办学模式呈多样化趋势 目前的国际中医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引进来”式的留学生教育,而且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发展方式也逐步占据主要市场。中医药国际教育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与国外公立大学的合作。如199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英国米顿锡斯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本科学历教育;2004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国立医学院合作,开展本科教育;200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在罗马大学和米兰大学开办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项目。2)与国外私立大学的合作。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与美国南湾大学合作办学。3)与其他团体法人、商业公司、医疗机构等的合作。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意大利中医药研究所、泰国同善医院等合作培养中医药人才。4)其他形式。如有学者提出将中医药教育纳入孔子学院计划。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07年12月全世界已经启动的孔子学院已达210所,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仅美国就有42所。为此,国家通过政策或行政手段,将中医药教育纳入到孔子学院中,不失为推动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之一。
境外中医药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办学方式出现了独立办学、境内学校合作办学、境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办学方式。如法国9所医学院校联合开设校际文凭课程,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互认针灸课程学分,部分教师可以在不同学校授课,学生的文凭证书也得到9所医学院的共同承认。另一种境内院校合作办学模式是英国的私立中医、针灸学院与正规大学的学院、系部合作,将中医或针灸课程列入该大学本科或硕士的学位课程,双方共同招生。私立学校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并提供教学场所。学生修完所有课程并通过考试后将被授予合作大学的中医、针灸学士或硕士学位。目前英国有6所中医、针灸私立学校与7所大学合作。境外合作办学也就是与国内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近年来,已有来自美国斯坦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等著名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在我国中医药院校完成了他们的博士论文。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了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它突破了中医药教育地域与文化限制,使一大批热爱中医药的国际人士接受高水平的中医药教育,扩大中医药教育的交流;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医药教育现代化水平。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世界上最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提高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1.5 国际中医药教育逐步标准化与规范化 为了延续中医药全球化发展的态势,保证中医药向世界传播过程中保持自身理论体系完整性和独特性,促进国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中医药国际机构总部相继在中国成立。中医药教育的世界性组织的成立,为中医药教育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如2003年9月在北京注册成立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现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会员186个。在其努力下,2009年,《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基本要求》[2]出台。该《要求》对中医本科教育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对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和中医学本科教育准入的基本条件,涵盖了总体目标、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4个领域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学时学制、教学计划、学生考核等10个领域的办学准入条件。它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提高国际中医药教育水平,保障中医药教育事业在全球的健康发展,维护我国中医学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仅仅是世界中医药教育标准化的一个开端,世界中医药的健康发展需要系列标准的规范,形成标准体系,同时这些系列标准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而及时调整,保持与时俱进,以更好的适应世界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
2 国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特点
2.1 自发性与灵活性 纵观国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历程,其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自发性。一是表现在起源上,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一些掌握一定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华人在华人聚集区域,为适应华人对中医药的需求,自发建立起了一些小诊所。这些诊所为了生存与发展又同时兼顾中医药教育。这种小作坊式的中医药教育,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二是表现在发展过程中,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医热”在全球的影响,一些有着经济头脑的商人、社会机构、学校开始介入中医药教育市场,开办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医药学校,同时积极与本国政府沟通,谋求合法化;与中国中医药院校合作,谋求自身发展。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的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但自发性仍是其主在特点。一方面,其根据中医药市场的培育情况,决定中医药教育发展,自发调节中医药需求与中医药供给的配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对自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实用性倾向,也不利于国际中医药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自发性特点,国际中医药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层次等方面均呈现出灵活性的特点,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和评价体系,或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和证书框架开发课程、组织教学等。
2.2 集聚性与辐射性 由于中医药鲜明的文化特点,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具有了集聚性与辐射性特点。在发展阶段上,早期的国际中医药教育机构主要集聚于一些国家的华人聚集区,后期主要集聚于中医药市场发育较好的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在区域分布上,早期主要集聚于中国文化辐射圈,如东亚、东南亚国家与地区,后期向欧洲、美洲、大洋洲辐射。以古巴为例,从1990年开始,中国应古巴政府之邀,先后派出5批中医专家为古巴培养了中医高级人才200余名,从事教学与医疗工作。1992年,古巴专门设立了“国家针灸委员会”,该委员会将针灸学纳入全国各医学院校的课程,针灸疗法已被纳入古巴国家医疗保健系统中。这种时间与空间的集聚与辐射,给国际中医药教育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了国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
2.3 时代性与梯度性 教育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衍生物,同时又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各国医疗费用的日益增长,现代医学面对疑难重大疾病的束手无策,日益促使国际社会意识到传统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医疗实践和现代医学结合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医疗保健新模式,世界各国纷纷从法律、标准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大了对传统医药的支持。国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逐步由民间开始步入国家体制的轨道,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WHO的数据表明[3],有75个国家已经组建了有关天然药物管理机构,51个国家制定了发展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产品注册的法律法规,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师注册法,61个国家成立了关于传统药物的专家委员会,58个国家至少有一所有关传统药物的研究机构。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DB].http://www.satcm.gov.cn/1987 - 2010/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main.htm.2012-05-09.
[2]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SCM0003-2009)[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R].http://www.xhppc.com/zhengce/detail1.asp?id=224.200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