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对心血管患者的身心治疗体会

2012-11-21谢彦姝宋丽萍王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8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出院心血管

谢彦姝 宋丽萍 王坤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在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心理问题已成为世界的第4大疾病,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社会负担最重的第一大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排名列于第3位[1]。因此心理问题和心血管疾病,可以互相影响,加重病情。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已成为我们循环科医生势在必行的职责。为此,我们对40例心血管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对80例住院的心血管患者,其中高血压40例,冠心病30例,心律失常10例,随机打乱分成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14.7)岁,试验组40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在(60±13.2)岁。

1.2 方法 对照组,住院期间按指南给予合理治疗。出院后随访。试验组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医生与患者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一次,监督用药情况,掌握患者情绪变化,适时疏导,分散压力。

1.3 评价方法 所有病例随访1年,观察心血管患者的住院次数,及所占组别人数的住院率,两组失访各8例,失访率2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出院后1年随访住院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在临床非常常见,省级医院早在5年前就非常重视“双心医学”既研究心脏病与心理疾患相关性的学科。然而在基层医院,医生们一直忙于临床治疗,忽视了心理因素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不但使患者重复住院,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繁重工作。上表显示,通过医生有计划,不间断的指导用药及心理干预试验组住院率明显降低。

3.2 患者在信任的基础上重新认知疾病主动与医生交流,培养良好的遵医行为,医生更容易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用药,为控制疾病发作抓住了有力时机,同时医生的指导让患者有了安全感,减少了顾虑和恐惧,平稳了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

3.3 由于患者患病初期,就诊往往选择基层医院,因此基层的医生对患者有针对性开展,长期心理干预,比治疗意义更重大[2]。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发病率,又降低了入院率,不仅增加了医患之间感情,又减少了医患之间矛盾,既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降低了社会压力,是一件造福大众,又不失医生职责的有利之举。

[1]刘梅颜,胡大一.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的社区关注.全科医学与疾病管理.中华医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126.

[2]翟聚山.疾病与健康教育.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1:10-11.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出院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