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种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2012-11-20靳露佳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1期
关键词:阿片内啡肽纳洛酮

靳露佳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西药剂科,河南焦作 454002

2种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靳露佳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西药剂科,河南焦作 454002

目的 探讨应用2种剂量的纳洛酮在治疗重型脑损伤中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两组均常规综合救治;对照组加用盐酸纳络酮0.3~0.4mg/kg体重,稀释到500mL平衡液或生理盐水中,用输液泵持续24h静脉滴注,连用3d后统一减量为0.2mg/kg.d,连用7d后停药;治疗组按同样方法给予每天0.4mg/kg体重,连用7d后停药。观察第14天 GCS和GOS。结果 观察第14d GCS和GOS,对照组8.86和(3.25±1.69);治疗组为10.49和(3.89±1.58)。测量第14天GCS值,治疗组数值高于对照组明显,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使用大剂量纳络酮在治疗重型脑损伤中比常规剂量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纳络酮;疗效;输液泵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疾病。颅脑损伤后会产生全身应激反应,从而造成继发性脑损伤,最终导致病情加重。纳洛酮是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的一种,能有效地抑制重型颅脑损伤后β-内啡肽(β-EP)含量异常升高而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1临床效果显著,受到医生们的重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大剂量纳络酮,用输液泵进行持续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同常规剂量相比,效果显著,疗效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理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入选病例和分组标准,按入院时GCS评分3~8分,所有患者都是伤后10h内入院,而且无严重合并伤,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明确,男74例,女42例,年龄20~75岁,平均38.6岁,其中各类颅内血肿30例,脑挫裂伤23例,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37例,弥漫性轴索伤1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两组在一般情况上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综合救治;对照组加用盐酸纳络酮0.3~0.4mg/kg体重,稀释至500mL平衡液或生理盐水中,用输液泵持续24h静脉滴注,连用3d后统一减量为0.2mg/kg.d,连用7d后停药;治疗组按同样方法给予每天0.4mg/kg体重,连用7d后停药。

2 结果

经过研究的116例病例,伤后14d后对照组治愈31例治愈率 (53.45%),中残 8 例(13.79%),重 残 3 例(5.17%),死 亡 16 例(27.59%);治疗组治愈44治愈率(75.86%),中残 4例(6.90%),重残1例(1.72%),死亡8例(13.79%)。用GCS评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恢复程度进行判定,(注:GCS评分>14分以上为清醒),分数愈高,说明患者恢复愈好。伤后14天GCS进行评分见(表 1)。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应用GCS评分结果比较(±s)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应用GCS评分结果比较(±s)

注:治疗组GC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入院时 治疗后14 d对照组治疗组6.46±3.11 6.46±3.11 8.86±4.08 10.49±3.12

3 讨论

颅脑损伤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引起的机体损害,一种是暴力直接作用在脑组织所造成的损伤,称为原发性损伤;一种是脑原发性损伤后诱发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称为继发性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神经元死亡等。继发性损伤主要是组织因子的激活和释放引起的,其中还包括起重要作用的内源性阿片肽。2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增多,内源性阿片肽,特别是β-内啡肽(β-EP)大量分泌,于阿片受体相结合,通过神经系统产生抑制神经传导的整体效应。β-内啡肽的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其增高程度与伤情呈正相关。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水肿等原因产生的颅内压增高,昏迷、高热、休克、呼吸功能不全疼痛刺激等一系列征象,导致脑组织细胞血氧降低,病情加重,极易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纳洛酮作为脑损伤后脑保护剂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纳洛酮是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与β-内啡肽具有强大的亲合力,能有效的抑制β-内啡肽与中枢神经的阿片受体结合,使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显著降低,作用明显下降,从而达到防治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作用。3所以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能有效阻止颅脑继发性损伤,可以维持血压,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使意识快速复苏,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也就相应提前,减少并发症,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

[1]张振华,牛运祺,袁士博.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9):141-142.

[2]雒仁玺.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28):45-47.

[3]马振纲.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3):52-53.

R651

A

1672-5654(2012)07(c)-0050-01

2012-06-02)

猜你喜欢

阿片内啡肽纳洛酮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内啡肽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