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应对方式研究

2012-11-17陆晓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前程解决问题问卷

陆晓花

(南京邮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南京210046)

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应对方式研究

陆晓花

(南京邮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南京210046)

为了探讨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源特点及常用应对方式,从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应对方式问卷对某信息类高校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前程压力是信息类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应激源;大学生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人际压力、自主独立压力上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压力最大;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习惯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高应激组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得出结论:信息类高校要指导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顺利度过应激状态。

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

一、引言

应激,也称为压力,是指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程。应激包括应激源(引起应激反应的事件)、应对(处理应激的过程)以及应激的后果[1]。大学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压力、交友状况、就业问题等都会引发应激。而应对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十分关键,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方法不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2]。心理应激会明显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表现、情绪稳定。研究发现,生活中反复出现的一些负性事件常常是引发严重抑郁、神经症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应激事件会导致个体产生绝望,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伤害行为[1]。

大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身心发展及社会经验各方面情况变化巨大,这些使大学生面临着比一般人群更大的压力,而信息类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以后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受信息时代激烈竞争、高强压力状况的影响。因此,把握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应激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某信息类高校大学生400名,涉及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四个信息类专业,其中男生262人,女生134人,大一90人,大二96人,大三119人,大四91人。

(二)工具和方法

发放“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应对方式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99%。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等信息;第二部分采用刘玉新2001年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3]51,问卷共包含68个条目7个因子,7个因子分别为:重大与突发性压力、家庭与经济压力、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和人际关系压力、异性关系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每个条目的压力值=影响程度×影响时间,分数越高,压力越大,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第三部分采用段鑫星等2005 年编制的“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3]64-69,问卷包含 32个条目5个因子,5个因子分别为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幻想,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把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称为理性应对,把合理化称为中性应对,把退避、幻想、自责称为非理性应对,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每个条目均要从“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作出评价。

由研究者介绍测试要求和指导语,现场使用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信息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源特点

研究发现,对大学生构成重要影响的前十位应激事件依次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不知道毕业后该干什么,上课听不懂,学习负担,想学好但学不进去,不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作业不能够独立完成,感到前途渺茫,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继续深造,可见,对学生影响大的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和前程压力。

对问卷七个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发现:前程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应激源,排在第二位的是学习压力,列第三的是自主与独立压力,下面依次是家庭经济压力、异性关系压力、重大与突发事件压力、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

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心理应激源问卷上各因子的得分进行差异分析(见表1):

表1 压力源问卷年级差异

可见,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人际压力、自主独立压力上差异显著,对压力感知强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大三、大二、大四、大一。

(二)信息类高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

统计发现,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习惯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

列在前十位的大学生常用的具体应对方式依次为: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于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对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充满信心,认为有失必有得,借娱乐、运动等方式来缓解不快,能理智地应付困境,转移注意力以忘记不快,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

分析大学生应对方式年级差异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合理化和退避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大二学生分数最高(见表2):

表2 应对方式年级差异

(三)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应激强度与应对的关系

将应激源问卷总分在50分以下的归为低应激组,50~250分的归为中应激组,250分以上的归为高应激组。经频数分析得知,总分在50分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8.9%,50~250分之间的占总人数的49%,25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2.1%,进一步研究显示,高、中、低应激组在除幻想以外的四个因子上差异显著(见表3):

表3 三组应对方式差异

纵向比较发现,低应激组采用的前三位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高应激组采用的前三位应对方式为:幻想、解决问题、退避。横向比较显示:低应激组使用解决问题方式最多,高应激组最少,对于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中应激组最多,退避、自责、幻想这三种应对方式高应激组都使用最多,最少的是低应激组。

四、讨论

(一)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其发展特点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具有竞争激烈,更新变化快的特点;信息类高校课程难度较大,课程学习较紧张;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主要面向IT行业,IT行业压力大、加班多、出差多,这些因素决定了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源的独特性。

研究发现,信息类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应激源前三位依次是前程压力、学习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他们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人际压力、自主独立压力上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压力最大,其次为大二、大四、大一。这与以往的研究较一致:张建卫、刘玉新(2003)的研究发现前程和学习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心理应激源,而且贯穿整个大学生活[4];段鑫星(2005)对500名不同专业大学生调查发现,前程压力和学习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两大主要应激源,大三和大二学生的前程压力、学习压力明显大于大一、大四学生[3]53-63;宋迎秋2008年调查了综合型大学大二、大三学生的应激源特点,结果显示,各项压力由高到低依次集中在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学业、人际关系[2]。

社会竞争加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使得大学生几乎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为就业作准备,前程问题始终是高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信息类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大学学习成绩优异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升学和发展机会,而考试失败不得不面对重修、补考甚至退学,尤其是课程紧张、内容相对复杂的信息类学科,学习对大学生产生的压力不容忽视。另外,信息类高校大学生不但关注到了就业的竞争与不确定性,努力提高学业水平,同时对自我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主要表现为对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附等方面的思考、适应和调整,对自主与独立的思考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整合和顺利走上社会。信息类高校大三学生压力感知强度最大,主要在于他们对于前途的选择迫在眉睫,心理冲突较大,会面临自己的意愿和父母期望之间的冲突;正式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很想掌握技能,但有时候会力不从心;随着学业压力加重,减少了社团活动,会忽略人际关系,以致担心自己的现状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二)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发展特点

研究发现,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常用的10种应对方式中有6种是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这说明,他们面临压力情境,会优先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和适应性行为,最后才会选择非理性,从总体上看,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是积极的。分析年级差异发现,大二学生更容易采用合理化和退避这两种应对方式,张林、车文博等2005年的研究也表示大二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应对机制,只能采取消极回避、推诿的应对方式,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应对方式,包括宣泄、总结经验等[5]。

然而,信息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应激状况还是需要关注的,低应激组仅占总人数的38.9%,中应激组达49%,12.1%的大学生处于高应激组,可见,高应激组的学生比例较高,而且越是高应激状态下的大学生越倾向于采用幻想、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采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的最少。

根据本研究结果,信息类高校要全面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应激状况,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发掘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顺利度过应激,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加强压力适应和应对方式的宣传和辅导,对于压力最大的二、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重点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训练,使他们能够形成稳定、成熟的应激应对方式。

[1]孙越异,张宁.积极的应对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10(10):55.

[2]宋迎秋,曾雅丽.大学生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影响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8,(2):128.

[3]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1)7-11.

[5]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40.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llege Students

LU Xiao-hua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46,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styles among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we investigate 4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one college by questionnaire on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spect stress is the greatest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college students.The difference in grade on prospect stress,academic stress,social interaction stress,autonomous and independent stress is significant.The third year students'pressure is the biggest.The usual coping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solving the problem,fantasy,remorse,rationalization and avoidance.High-pressure groups tend to use negative coping style.We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llege must instruct the student to us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to overcome stress smoothly.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llege;college student;psychological stress;coping style

B844.2

A

1001-7836(2012)01-0112-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1.044

2011-07-08

南京邮电大学10年教改项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信息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10教改40,项目编号:JG05510JX40)阶段性成果

陆晓花(1981-),女,江苏南通人,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前程解决问题问卷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问卷网
为友放贷收回扣为了小利丢前程
心路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