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9例腹腔手术患者全麻下低体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2012-11-16储钟芳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4期
关键词:全麻体温腹腔

储钟芳

49例腹腔手术患者全麻下低体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储钟芳①

目的:观察在全麻情况下腹腔手术患者在术中低体温的状况,探讨预防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在全麻下并且ASA麻醉分级为Ⅰ~Ⅱ级的98例腹腔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干预组49例患者在术前和手术过程中进行四肢保暖,两组手术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6~28 ℃,术中用37 ℃的腹腔冲洗液和加温输液等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依照常规处理,不使用特殊的保温方法。结果:术中60 min和术毕时两组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寒战8例(16.33%),对照组寒战26例(53.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体温比35 ℃低者,干预组3例(6.12%),对照组28例(5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术中患者的体温保持稳定,可以有效发挥预防患者发生手术后低体温的作用。

全麻; 低体温; 腹腔手术; 护理干预

有50%~70%的患者在手术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对于体质差或病情重的受术者,低体温是术中常见并发症。特别是较长时间的大手术,老人和儿童在手术时更容易发生。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使得低体温更容易出现,而低体温又可以使术中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升高,术中低体温比正常体温者死亡率明显高[1]。本组研究了手术过程中综合性的保温护理干预措施对受术者体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需要在全麻下行择期开腹手术的患者共98例,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40~75岁。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98例患者中胃癌根治术35例,结肠部分切除术29例,胃大部切除术16例,肝叶切除术18例,全部患者在术前体温没有上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98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全麻成功后,在患者的鼻咽部插入监护仪的测温探头,依次记录患者术前、术中60 min、术毕时的体温。干预组:在手术之前接患者之时,即可应用保温措施,从病房到手术室这段时间给患者盖上被褥,尽量减少身体暴露。术中使用的消毒液需加温至36~37 ℃,腹腔冲洗液加温至37~40 ℃,静脉所输血制品以及液体加温至37 ℃,手术室环境温度保持在26~28 ℃。对照组:手术室的环境温度保持在22~24 ℃,并且在手术中对患者不应用任何的保温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中60 min和术毕两个时间点的体温相比,对照组较干预组的体温降值分别为(0.66±0.02) ℃和(1.33±0.21) ℃,两组间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5)。干预组寒战8例(16.33%),对照组寒战26例(53.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4.592,P<0.05);术毕体温比35 ℃低者,干预组3例(6.12%),对照组28例(5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9.49,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体温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体温变化情况(±s) ℃

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体温变化情况(±s) ℃

组别 术前 术中60 min 术毕对照组(n=49) 36.72±0.34 35.32±0.38 34.66±0.35干预组(n=49) 36.68±0.41 35.98±0.36 36.02±0.68 t值 0.526 8.826 12.448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低体温的危害 术中低体温是全麻下腹腔内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消极的影响。低体温能够损害肝肾的代谢功能,从而影响依靠肝肾代谢清除的药物排出,导致相应的药物积聚,药物代谢受损,延长麻醉恢复期。患者在术后从低体温恢复到正常的体温后,会引起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低体温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减少血小板数量,抑制凝血物质的活性,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造成术中、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几率[2]。患者在麻醉恢复后发生寒战的几率较高,影响术后机体康复。低体温还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加,又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等,影响愈后[3]。

3.2 导致术中体温低的原因 (1)从病房到手术室的过程无恰当的保暖措施。(2)手术之前患者身体暴露过多。(3)术前消毒液的温度比患者的体温低。(4)术中大量低于体温的液体被快速输入体内,尤其是未加温的库存血。(5)低温腹腔冲洗液冲洗腹腔。(6)手术操作时间长,切口过大,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中水分蒸发,也是重要的散热原因[4]。(7)麻醉用药使机体产热减少,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防御反应[5]。麻醉药物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降低,全麻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更大,更易发生术中低体温。正常人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的平衡,但是麻醉药物尤其全身麻醉药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不能随环境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的影响,出现体温过低[6]。

3.3 护理措施 单一的保温措施并不一定能起到保温作用。有报道,手术期间采用单一的保温措施患者易发生低体温,单纯在术中给患者输入加温的液体不能阻止体温的下降趋势,但能减少体温下降的幅度,单独使用变温毯来防止低温或迅速恢复正常体温效果不佳[7-8]。综合性保暖措施主要有:(1)平车接患者时注意保暖,为患者盖好棉被,减少身体的暴露部分。(2)术前保持体温,导尿、备皮等术前准备要快、准确,减少术前等待时间。(3)全麻诱导时为患者盖上大毛巾,以隔绝患者在手术室中的对流散热。(4)用已经温好的皮肤消毒液消毒。(5)手术中使用的腹腔冲洗液需加温至37~40 ℃。(6)所有在术中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要加温至约36 ℃。(7)减少体腔和皮肤散热,在不施手术的地方加盖厚毛巾。(8)对呼吸道加温、加湿。机体对呼吸道气体的加温、湿化使10%左右的代谢产热量通过呼吸道散失,故对需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呼吸道加温、加湿,调节呼吸机湿化仪温度至32~35 ℃,可有效减少呼吸道散热[9]。

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没有特别的保暖方案,术中60 min和术毕之时体温比干预组降低明显。对照组28例(57.14%)体温低于35 ℃,干预组3例(6.12%)。对照组寒战26例(53.06%),干预组寒战8例(16.33%)。这些说明全麻情况下腹腔手术中,如果对患者使用了以上提及的有效保暖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术中发生体温低的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所需的时间。

[1] 蔡文训,董振明,康荣田,等.低温对麻醉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5):286-288.

[2] Beiin B,Shavit Y,Razumovsky J,et al.Effects kf Mild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on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J].Anesthesiology,1998,89(5):1133-1140.

[3] 梁辉珍.全身麻醉术后低温患者保温措施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1,4(3):216-217.

[4] 毛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43.

[5] 黄艳超.开腹患者术后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5):392-393.

[6] 李小兰.全身麻醉中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6):96-98.

[7] 向承红,衡阳,刘均娥.主动加温在全身麻醉胸腹部手术中保温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B):425-426.

[8] 刘社娟,李晓勇,侯萃.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3B):685-686.

[9] 薛广燕,胡庆霞.26例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08,9(3):112-114.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27

①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3

储钟芳

2012-06-13)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全麻体温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