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肠小豆骨的X线征象的临床意义与前瞻性研究

2012-11-16刘冰胡晓丹荣阳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2期
关键词:腓肠膝部腓总

刘冰 胡晓丹 荣阳

腓肠小豆骨的X线征象的临床意义与前瞻性研究

刘冰①胡晓丹①荣阳①

目的:探讨腓肠小豆骨的发生率及其正常X线征象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拍摄的16~76岁患者的350张膝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其中男199例,女151例。按年龄(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6组)、性别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其X线征象。结果:350例中有109例出现小豆骨,其中男63例,女46例,其出现率分别为32%和30%,总平均出现率31%。腓肠小豆骨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膝关节后方软组织内的圆形或卵圆形骨性密度影,其大小差异较大,最小者(1×1×1) mm3,最大者(8×14×12) mm3,平均约(5.8×8.6×7.2) mm3。其正常位置按Friedman氏法进行测量,所有病例FFD在10 mm以下,在膝关节屈曲角大于125°的任何角度时,FTD在8~21 mm之间。结论:腓肠小豆骨可引起腓总神经麻痹,其出现率约31%。。当其离开正常位置时,说明有膝关节滑囊积液、滑膜肿物及Baker氏囊肿等病变的存在。

腓肠肌; 小豆骨; X线

腓肠小豆骨(亦称Fabella氏骨,以下简称小豆骨)是腓肠肌外侧头腱鞘里的子骨,一般认为临床意义不大,故不被临床所重视。但早有学者报道,小豆骨可引起腓总神经麻痹,以及应用小豆征(小豆骨离开正常位置)来确认膝关节滑囊积液、滑膜肿物及Baker氏囊肿等,因此,有必要对小豆骨重新认识。本文通过350例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进行分析,旨在观察小豆骨的出现率及其正常X线征象和临床意义[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拍摄的16~76岁患者的350例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其中男199例,女151例。部位:左侧183,右侧193(有31例为双侧)。

1.2 投照技术 采用菲利浦VR-S单板盘津R-20J型X光机,焦片距为90 cm。常规摄取膝关节正、侧位(膝关节屈曲125~150°)X线片。

1.3 方法

1.3.1 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6组。在X线上出现及未出现小豆骨者均按性别、部位不同加以统计。

1.3.2 小豆骨位置的测量 小豆骨位置按Friedman氏法进行测量。膝关节屈曲150°~125°时FFD为5~10 mm;在膝关节屈曲大于125°的任何角度时FTD为8~21 mm(Friedman氏测量FTD平均值为14 mm,标准差为3.5 mm,±2个标准差为正常范围)。FTD小于7 mm表示小豆骨位置有下移。比较左右两侧小豆骨位置时,应先做弯曲角度不同的矫正计算,矫正后的左及右侧FFD值相差不应大于1.2 mm。屈曲角度,用角度尺来测量,上边是平行股骨干的中轴线,下边是平行于胫骨干后缘的轴线。两边的夹角为膝部弯曲的角度。FFD随膝部弯曲角度不同而增减,膝部越屈值FFD值越增加。

1.3.3 小豆骨大小的测量 小豆骨大小按前后径X上下径X线左右进行计算。部分小豆骨在膝关节正位片上不能辨认者,其左右径取前后径与上下径之和的1/2。

2 结果

2.1 350例中,有109例出现小豆骨;其中男63例,女46例,其出现率分别为32%和30%。各年龄组平均出现率为31%,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及性别小豆骨出现率统计表

2.2 小豆骨的正常X线表现 ⑴密度:致密或骨性密度影。⑵形态与边缘: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规整。⑶位置:按Friedman氏法测量,所有病例FFD值小于10 mm,FTD值在膝关节屈曲角度大于125°时在8~21 mm之间。⑷大小:小豆骨大小差异较大,最小者(1×1×1) mm3,最大者(8×14×12) mm3,平均约 (5.8×8.6×7.2) mm3。各年龄组小豆骨大小的平均值见表2。

表2 各年龄组小豆骨体积的均值 mm3

3 讨论

3.1 “小豆骨征”的临床应用 当小豆骨离开正常位置时,提示可能有膝关节滑囊积液、滑膜肿物以及Backer氏囊肿等病变的存在。X线平片不能确定其性质时,应进一步检查。如CT、MIR、关节镜检查等。但判断小豆骨位置是否在正常范围时,要注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因为小豆骨与邻近骨骼的关系因膝部屈曲程度而异。

3.2 测量小豆骨大小的意义 小豆骨位于膝关节囊后部,在斜腘韧带,小豆腓骨韧带和腓肠肌外侧头之间。10岁时是个软骨岛,一般15岁以前不骨化。小豆骨可引起腓总神经麻痹,与小豆骨大小并无直接关系,但与其诱因有关[4-5]。如(1)外力作用于腘窝部;(2)肢体体位急剧变化;(3)长期压迫等使腓总神经夹在小豆骨与外力之间而发生麻痹。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小豆骨较小,但临床有腓总神经麻痹,又查不出原因,应想到小豆骨压迫所致。

[1] 慕容洋洋,龙江山.小豆骨的X线表现与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39(3):216-217.

[2] 张殿俊,荣阳.X线平片检查慢性腰腿痛的价值与回顾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1,8(5):141-142.

[3] 李景学,陈凡.骨关节X线征[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51-153.

[4] Friedman A C.The fabella sign fabella displacement in synorial effusion and popliteal of ssamasses[J]. Radiology,2003,27(1):113-115.

[5] 荣独山.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12-11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2.041

①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刘冰

2012-04-11) (本文编辑:郎威)

猜你喜欢

腓肠膝部腓总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VAC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效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
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