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本义考
2012-11-14陆忠发
陆忠发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语言文字及其应用研究
“国”字本义考
陆忠发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国”的本义是“宫城”,引申有都城、城邑、封地、国家等意义。
国;本义;宫城;都城;国家;封地
讲授王力先生《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有几个地方无论如何也讲不通,盖因为相关的词义我们都理解错了。
“都”是宫城,那么,“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之大者不过“都”之三倍,这个“国”又该怎么解释呢?王力先生教材也没有注释。前人所释,基本上都是“国都”、“都城”、“城邑”。如《汉语大字典》之第一个义项“都城;城邑”下所引的例子正是《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所谓“国都”、“都城”就是国王宫城所在的城市。试想如果北京城只有紫禁城的三倍大,这个北京城能做国都吗?可见,把“国”解释为“国都”、“都城”、“城邑”是错的。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还有一处的“国”不好解释。《古代汉语·冯谖客孟尝君》:“……后期年,齐闵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这个“国”,王力先生教材中仍然没有注释。《辞源》“国”之第三个义项“封地,食邑”下引的例子正是《战国策齐四》“孟尝君就国于薛”。薛是孟尝君的封地,如此,“孟尝君就国于薛”岂不是要解释为“孟尝君回到在封地薛的封地”?其不通是显而易见的。
先看下面的卜辞:*本文所引卜辞,据姚孝遂先生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年。
“国”之本义是宫城,宫城所在之地有人聚居,逐渐形成城邑,所以“国”引申有“城邑”义。王定都的城邑为“都城”,所以,“国”又引申有“都城”、“国都”义。国家必有都城,所以“国”又由“国都”引申指“诸侯国”、“国家”。古代帝王往往要赐给重要的臣子封地,臣子得到封地后会在封地中营建自己的宫城,*臣子营建的宫城的大小有礼制上的规定,即“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故“国”又引申指“封地”。这些意义在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都有使用,如:
毛公鼎:“用仰昭皇天,申恪大命,康能四国”,“乃唯是丧我国。”
秦公钟:“秦公曰:我先祖受天令,赏宅受国。”
“国”的字义发展考说如上。下面我再说说“国”的形体结构。
高鸿缙先生《中国字例》云:“‘国’之初字,从‘口’,‘一’为地区之通象,合之为有疆界之地区之意为通象,故为象意而属指事符;益之以‘戈’声,故为指事符加声之形声字。周时借用为‘或然’之‘或’,乃加‘口(即围字)’为意符作‘国’……徐灏曰:‘邦谓之国,封疆之界谓之域,古但以“或”字为之’是也。”[4](P.58)高说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然而,其析结构为形声,说字义为邦国,都是错误的。
通过上面的考证,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的几处没有注释的句子,我们就可以添加明确的注释了。《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都”、“国”都是宫城,这里“国”指国王(具体说是周王)的宫城,“都”指周王分封的诸侯国国王的宫城。《古代汉语·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就国于薛。”“国”是宫城。“孟尝君就国于薛”就是孟尝君回到在薛的宫城。
[1]陆忠发.都邑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陆忠发.汉字学的新方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陆忠发.再释几个关于农具和农作物的甲骨文字[J].农业考古,1999,(3).
[4]高鸿缙.中国字例[M].台北:三民书局,1984.
AStudyoftheMeaningsoftheChineseCharacter“Guo”
LU Zhong-fa
(School of Humanit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hzou 310036, China)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guo(国)” is “palace city”, and its extended meanings include capital city, city or town, manor and country.
guo; original meaning; capital city; country; manor
2012-06-28
陆忠发(1962-),男,安徽合肥人,语言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字、训诂和先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
H121
A
1674-2338(2012)06-0110-04
(责任编辑: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