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疗效观察
2012-11-14胡祥
胡 祥
(云南省姚安县中医医院,云南 姚安675300)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1]。虽然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替代治疗,但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并存,加之心肺功能不全,又受到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中药在保护CRF患者残余肾功能,提高其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上显示着一定优势。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西药治疗CRF60例,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诊断及分期标准[2]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住院确诊的CRF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60~72岁。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12例;尿酸肾病3例,肿瘤性肾病2例,多囊肾1例。对照组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1~72岁。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9例,尿酸肾病1例,肿瘤性肾病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构成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在治疗基础病的同时给予低蛋白、低磷、高热卡饮食,每日摄取蛋白0.5~0.6 g/kg,每日供给热量14.6 kJ/kg,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者给予降压、降糖药物,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贫血者纠正贫血。治疗组加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灌肠方组成:炒大黄30 g(后下),生牡蛎30 g(先煎),生龙骨30 g(先煎),蒲公英30 g,首乌30 g,丹参15 g,川芎15 g,加水煎成150~200 mL,连续煎2次,兑后再分2次灌入肠内。操作方法:患者取灌肠位,药液温度控制在35~37℃,将中药液徐徐灌入,须保留0.5 h以上,每日灌2次,4周为1疗程,一般连续1~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美国贝克曼联CX5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SCr下降≥3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SCr下降15%~30%;改善:临床症状改善,SCr下降<15%;无效:SCr及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2.2.1 疗效比较 2组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5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2 2组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比较 2组治疗4周后SCr、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l或P<0.05),而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SCr和BUN比较(-x ±s)
3 讨论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预后不良。无论原发性肾病或继发性肾损害,当肾脏慢性损伤机制一旦形成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就不可避免,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导致各种代谢产物和毒素在体内蓄积,内分泌紊乱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因此清除毒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医生治疗唯一目标。在非透析治疗阶段经肠道吸附毒素是常用方法之一。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后天因素所致气血不足,脾肾两虚,多兼有湿浊、血瘀等症。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实邪致病,湿热瘀血互结。中药灌肠方中炒大黄、蒲公英可清热解毒,通腑泄浊;丹参、川芎、首乌可活血补血、补益脾肾;生龙骨、牡蛎有收敛作用,可减少大黄的副作用兼可补充钙盐。现代研究表明:大黄确能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3];使电灼双肾所致的肾衰模型尿蛋白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升高[4]。邱氏等研究表明:大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及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5]。研究发现早期慢性肾衰患者使用丹参后血肌酐、尿素氮下降,尿量增加[6]。刘氏等研究表明川芎嗪确实可改善慢性肾衰患者肾血流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7]。唐氏等用何首乌治疗28例早期肾脏损害的血瘀型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脂下降,尿Alb、Ig G、Ig M的排泄量改善,提示其有改善循环、活化纤溶酶、抑制胶原合成等作用[8]。生龙骨、牡蛎具有高度的吸附能力,可对分子量较小的肌酐、尿素、尿酸、胍类、酚类等代谢产物进行吸附,使其不再在体内循环,而从肠道中排出体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潴留的毒性物质,如胍类、尿素、肌酐等从消化道排出增多,引起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保留灌肠后迅速吸附这些代谢物质排出体外,使患者消化道症状好转,SCr、BUN下降。起到了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的作用,能够改善肾功能,延长生命。
[1]陆再英 .内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9~552.
[2]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杂志,2003,4(6):355~357.
[3]俞雨生,黎磊石,章旭 .中药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远期疗效观察[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4(1):33
[4]李晓冬,马聘,朱荃,等 .大黄对电灼大白鼠实验性慢性肾衰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3):29
[5]邱阳,杨玉秀,任青,等 .大黄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3):188
[6]唐树德,王宪衍,王崇行,等 .何首乌治疗早期肾脏损害血瘀型高血压患者2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5):302
[7]卢焰山,王子群 .丹参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1990,12(4):14
[8]刘云海,顾青兰,刘英华,等 .川芎嗪对慢性肾衰患者肾血流量和肌酐清除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2):107
[9]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杂志,2003,4(6):3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