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针透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2012-11-13张瑞汤志刚李晖霞杨彪戴学新陈育慧王天生吕兰萍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颊车毫针面瘫

张瑞,汤志刚,李晖霞,杨彪,戴学新,陈育慧,王天生,吕兰萍

(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 730070)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近年来随着人们广泛使用空调、电风扇等电器产品,使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受到医学界的肯定[1-3],目前临床上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及治疗时机有不少报道。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查阅古籍医学资料,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中所载艾灸法[4]治疗面神经麻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0例均来自2008年至2010年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眼歪斜及皱眉、闭眼、鼓腮等功能障碍,随机分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依据《神经病学》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如面神经核性瘫、手术损伤、颅脑外伤、腮腺病变等;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针刺

取阳白、瞳子髎、颊车、太阳、水沟、地仓、四白、承浆、颧髎穴。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0.30 mm×75 mm毫针,太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其余穴位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留针40 min。

2.1.2 艾灸

选用敦煌遗书《灸经图》原文取穴,取发际(目外眦至上发际平眉上三寸《类经》)、耳上关(上关)、地仓、颊车、合谷、阳白穴。施灸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上述穴位,尽量避免垂直上下施灸,以防止艾条残灰跌落皮肤造成烫伤和艾烟直接熏烤皮肤,最好与皮肤呈斜性垂直面施灸比较安全,约距皮肤 2~3 cm,使患者皮肤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感、皮肤微微发红为宜,一般每穴可灸5~8 min,每日1次。

2.2 对照组

选用0.30 mm×40 mm毫针,选取上述针刺相同穴位,行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留针40 min。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制定的疗效标准。

痊愈 面部所有区域正常,两侧额纹及鼻唇沟等对称。

显效 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部轻用力强直闭合,口轻微不对称。

有效 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

无效 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痊愈患者平均有效、显效、痊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痊愈患者在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痊愈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观察组能明显缩短疗程。详见表2。

表2 两组痊愈患者平均有效、显效、痊愈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痊愈患者平均有效、显效、痊愈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 n 平均有效时间 平均显效时间 平均痊愈时间

4 讨论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眼歪斜”、“口僻”、“面瘫”等范畴。其致病原因多由于患者使用空调、电风扇、受寒等,风寒邪气入侵阳明、少阴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毫针透刺具有一针多穴的特点,可使脏腑与经络、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之间的经气得以贯穿,扩大了治疗范围,并且针刺直接作用于病损部位,针力直达病所,增强针感以提高疗效[5]。且毫针作用直接而迅速,并以一定的角度穿行各个病损肌肉群的肌束纤维,形成最大治疗面积,可以促进针感的传递,加强治疗作用,穿行深度只在肌肉层,不太浅,也不太深,不会损伤营卫。而针刺多取足阳明、少阳经穴[6],如地仓、阳白、颊车、颧髎、四白等穴,以散寒通经活络,使气血得以调和,肌肉经络得以濡养。

敦煌遗书《灸经图》图8原文:“哇鼻皱眉,当灸发际,灸耳上关,灸口吻,灸颊车髓孔,灸手阳明,灸五处效。”这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灸疗治疗面瘫的方法,且《灸经图》治疗面瘫选穴少而精,科学合理,方便安全,要求治疗宜早不宜迟,通过灸疗可加强散寒通络、宣通气血的作用,与毫针透刺相配合可相得益彰。通过笔者一年多来的临床观察发现,两者配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1]Li Shuping, Huo Guomin, Li Jingdan,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 Analysis on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ation for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9(3):185-187.

[2]ZHANG Ting-ting, WANG Nian-hong, HE Tian-you. Subcutaneous Needling and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A Report of 70 Case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7,5(2):118-120.

[3]LIU Yue-zhi. Clinical Observations of Mind-fegulating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100 Cases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7,5(5):307-310.

[4]王天生.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医杂志,2006,47(增刊):198-199.

[5]马坤印.透穴留针治疗颜面神经麻痹107例[J].现代中医药,2002,(4):41-42.

[6]钱德金,张桂香,提慧,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穴位和手法的筛选[J].江苏中医药,1986,(3):97-100.

猜你喜欢

颊车毫针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常按5穴护牙齿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