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2-11-13陆菁沈群陈百先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风池穴颈性供血

陆菁,沈群,陈百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针灸科,上海 200065)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近年来有较多针灸治疗报道[1]。笔者采用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7例患者均经本院TCD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55例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8岁;病程1~5年,平均3.2年。药物组52例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5岁;病程1~6年,平均4.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2]。①眩晕症状间断出现,多在头颈部突然转动或处于一定位置时发生短暂眩晕,或出现较长时间的眩晕感。同时伴有恶心或呕吐、耳鸣以及颈项部酸痛等症状。②检查示颈肌不同程度紧张,颈椎曲度不同程度变直,棘突序列不齐,后伸或转颈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检查多为阴性。③影像学检查示多数患者的颈椎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情况。如颈椎退行性变化、颈椎间盘突出、生理曲度变直等。脑CT排除颅内肿瘤、脑梗死等,排除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排除神经官能症。④TCD常提示有椎动脉供血不足。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取双侧风池、太冲、合谷、百会。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5~1寸;太冲穴直刺;合谷穴直刺;百会穴平刺。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其间行针1次。颈项部用TDP照射。每日治疗1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疗效。

2.2 药物组

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粒,每日早晚各1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疗效。

治疗后嘱患者饮食清淡,注意休息,及时调节情绪波动,避免进入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两组都于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有无复发。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做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

3.2 疗效标准[3]

显效 15 d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TCD检查椎动脉供血基本正常。

有效 15 d内眩晕症状有所减轻,TCD检查椎动脉供血较以前有所改善。

无效 15 d内眩晕症状无变化或加重,TCD检查椎动脉供血较以前无改变。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1%,药物组为65.4%,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时间效应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时间效应经u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针刺组时间效应优于药物组。

表2 两组时间效应比较 [n(%)]

3.3.3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针刺组改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具有明显优势。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s,c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s,c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药物组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 LVA RVA针刺组(n=55)治疗后 44.35±5.531)2) 43.83±5.431)2)治疗前 41.16±4.23 40.35±4.68治疗前 41.12±4.35 40.48±5.18药物组(n=52)治疗后 43.27±5.83 42.65±5.75

3.3.4 两组3个月后随访结果

3个月后随访,针刺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14.3%,药物组复发13例,复发率38.2%,两组复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

4 讨论

中医学将颈性眩晕归为“眩晕”范畴。其发生乃肾精亏耗,精髓不能上营于脑,脑海空虚而致。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发病多由椎动脉受压或者痉挛所致的供血不足引起,而寰枢关节位置改变以及继发性颈枕部软组织病理改变则是椎动脉受压或者痉挛的主要原因[4]。颈性眩晕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颈椎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使其稳定性降低可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致脑部供血不足[5];二是颈椎节段性不稳对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构成机械性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椎动脉痉挛收缩[6]。

《通玄指要赋》:“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在颈部的要穴,针刺风池穴可清泄肝胆上亢之阳,清利头目,使气血上注于脑,髓海得养,则眩晕逐渐消失。现代研究发现对风池穴施以TDP照射,其针感及温热之力可以通过毫针直达椎动脉及其周围组织,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吸收,消除无菌性炎症,缓解软组织对椎动脉的压迫,解除椎动脉痉挛,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7]。针刺风池穴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血氧供应[8]。太冲、合谷穴谓之“四关穴”。合谷属阳主气,太冲属阴主血,都为原穴。原穴者,乃脏腑原气留止之处,有补虚泻实之功。百会穴居人体最高之穴,为全身气血汇聚之穴,是治疗头部疾病之要穴。针刺百会可提升清阳。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药物组; 针刺组椎动脉血流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随访3个月,针刺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药物组。

[1]WANG Ai-ping.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ervical Vertigo[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4,2(1):57-60.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张清,孙树椿.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4):59-62.

[5]陈仲强,张之虎.颈性眩晕病例的椎动脉造影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1991,11(2):95-97.

[6]冯世庆,杨敏杰,陈君长,等.椎动脉外膜剥离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8(1):6-9.

[7]方继良,王映辉.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针刺角度初步研究[J].中国针灸,2000,20(5):287-289.

[8]张超云,陈惠贞.风池穴透刺治疗颈性眩晕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3):29.

猜你喜欢

风池穴颈性供血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辣语
风池穴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