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11-13王锁兰
王锁兰
(霍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霍州 0314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逐年增多,并逐渐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内科疾病。以2型糖尿病临床多见,目前注射胰岛素治疗是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餐前给药,有效控制血糖。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和良好的监测手段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都是临床常用药物,本试验通过临床疗效对比,旨在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且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自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新发现或既往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3±10)岁。排除有胰岛素过敏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者,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妊娠者,正在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者。
1.2 方法
治疗前每位患者都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按常规坚持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治疗,诺和锐30组为早、晚餐前立即皮下注射。诺和灵30R为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2~0.3U/kg/d,开始时两餐剂量相等。开始两周每3天测早、晚餐前及三餐后2h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2周后每2周进行上述血糖监测,使血糖控制在目标值: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血糖监测统一采用美国强生sure-step血糖仪测指尖血糖,治疗12周分别记录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并观察记录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表示,组内、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BG、2hPBG及HbA1c比较 (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BG、2hPBG及HbA1c下降幅度的比较
(2)两组治疗前后FBG、2hPBG及HbA1c的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后FBG、2hPB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结果见表1。诺和锐30组降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幅度更明显(P<0.05),结果见表2。
(3)低血糖反应。对照组有3例轻度低血糖反应,治疗组有1例,经进食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临床试验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可明显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即使是已发生了并发症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也可以明显减缓病变的进展[1]。糖尿病高血糖包括空腹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的危害要比空腹高血糖更明显[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可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与发展[3]。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是2型糖尿病进展和恶化的主要驱动力。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餐后血糖更为重要。我们知道,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可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而人体自身胰岛素分泌有其自然的生理模式。即在有一定节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外,在餐后还有胰岛素餐时分泌高峰。通过这种生理分泌模式而在全天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而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就需要尽量模拟人体自然的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这样才能在有效控制血糖同时又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而诺和锐30是一种可溶的门冬胰岛素和精蛋白锌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双时相释放型,具有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餐时胰岛素释放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其中30%门冬胰岛素是人胰岛素B28的脯氨酸由门冬氨酸代替而成,这种氨基酸的改变,降低了人胰岛素聚集成六聚体的趋势,而直接以单聚体的形式被吸收入血,故吸收迅速,可迅速起效,快速达峰,约15min起效,30~60min达峰。与进餐后生理胰岛素分泌相似,因此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且配伍中70%精蛋白结合的门冬胰岛素控制基础血糖,二者重叠少,故减少低血糖发生情况,更好地模拟了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曲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2] 纪力农.糖尿病的强化治疗策略-精细降糖、安全达标[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4):274.
[3] 付勇.糖尿病人餐后状态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22(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