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
2012-11-12郭晓霞
郭晓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一.声情并茂,教师范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尤其在低段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能使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感受文本。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如《春雨的色彩》是一篇有关春雨的童话故事。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春雨的五彩缤纷,春雨给大家带来的变化,通过象声词“沙沙沙”体会春雨的温柔、细小、激起学生朗读的渴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依据体裁,指导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就文本的体裁来说,有诗歌、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如散文应该赏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童话故事则要把握作品的基调,变换不同的语气,突出不同人物的特点,从而理解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不同的文本,有目的地朗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声调、节奏,感受不同文本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一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入情入境想象读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一篇好文章常常会通过优美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某个场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仿佛一幅幅“沉睡”的画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人情人境地想象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用优美的声音展现出来。如教学古诗《采莲曲》时,启发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吟诵展开联想,凭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在脑海中展示出一幅美妙的江南采莲图画,进入一种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学生们闭着眼睛,耳闻古曲音乐,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进入了诗的意境,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再造意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点语句品读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应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即使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有了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为真正的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还原人物角色读
成功的分角色朗读要求教师的指导要恰当、及时,要融于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从描写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角色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角色中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更有情感,使人更易理解课文,并能激发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如《陶罐和铁罐》,让学生当场表演几段,以体验陶罐和铁罐的语气,从这些语气中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进一步理解本文的寓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而且将重点词语列出来,在分角色扮演的时候加进去,不仅可以感受角色的特点,而且可以在恰当环境下学习新的词语,并感受到了形容词、语气词等的魅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六.问题引路提示读
要使学生的诵读到位,读出韵味来,教师还要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朗读技巧,教会学生确定句子重音的基本方法。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通过大量的阅读,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使学生熟读和理解课文。
(作者通联:044000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