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分析与对策

2012-11-12刘鹤洋

中国人民教师 2012年9期
关键词:个体人格情绪

刘鹤洋

【摘 要】情绪在人格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是人格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情绪管理就是将情绪提升到管理科学和教育理念的层次上进行研究和探讨,揭示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规律,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智力、情感、意志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

开展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认识,而且在教育过程中探讨如何控制和调节情绪,可以形成大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使情绪教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一.情绪管理内涵的界定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是重要的心理过程之一。情绪不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社会现象。情绪有其社会接受方式、社会沟通方式和社会支持方式,因此情绪需要管理。

对情绪管理的界定,通常存在如下三种观点:

1.认为情绪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为适应社会现实

例如米歇尔认为,情绪管理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发展要求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缓反应的能力。再如,汤普森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

2.突出情绪管理旨在服务个人的目的

例如马斯特斯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采用这种界定方式的研究者强调,情绪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或被动地适应社会情境要求的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

3.从情绪管理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

例如,道奇从其操作过程着手,认为情绪管理是激发一种活动以调节另一种活动的过程。而伊扎德强调情绪管理的动力特性,认为情绪管理是一个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从一个或多个方面适应特定情境。

虽然三种界定方式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情绪管理的本质加以认识的,但事实上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据此,我们认为情绪管理是对个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力的挖掘和培植,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

二.情绪管理的必然趋势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信任人,尊重人,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沟通和互动,构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大学生情绪管理则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根本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其萌芽、发展到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中都包含了情绪的参与。

20世纪90年代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注重人格培养,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增加了新的内容,强调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情绪作为人格的核心,从新的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新生适应需要情绪调节;学习上如何消除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恋爱、情感问题的处理;贫困生受困于压抑、自卑等一系列需要调适的情绪问题,以及毕业生即将进入社会,在未来的事业中,能否取得成功,都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情绪问题的深刻了解和驾驭能力。这一切都呼唤着情绪管理,呼唤着满足学生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绪需要,激发和调节学生的情绪机制。

综上所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是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理论基础,情绪管理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教育理念演绎的必然。

三.情绪管理对身心改造的表现

情绪管理对个体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原因在于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体的身心进行改造:

1.情绪管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自我价值感、人格品质、理想信念以及社会赞许的行为方式,加快其社会化的进程。情绪在人际关系中起着信号、表达和感染作用,是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绪的信号作用有助于个体对自我情绪进行认知、表达和调控,对他人情绪进行觉察和把握。

2.情绪管理是创新能力的“激发器”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不断变化、充满机遇和极具活力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社会成员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可贵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更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在个体进行思维活动中,情绪管理对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情绪管理对思维活动具有选择和引导功能。情绪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其他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监测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对人的思维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人并不是对所有的客观事物都产生认知行为,而仅仅是对那些能够引起我们特定情绪反映的客观事物进行认识。情绪信息浸入到认知、思维过程中,会影响对信息注意的方向,使人的内驱力放大,动机增强,从而推动了思维活动的进行。其次,情绪管理对思维活动具有促进和支持功能。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情况下,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兴奋和血液循环,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思路开阔,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灵活性增强;记忆和判断能力提高;帮助大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灵感也容易出现;人的潜能得到发挥,智力活动效率提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则会使个体思路狭窄,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出现思维阻塞或思维中断。

3.情绪管理是身心健康的“护航者”

情绪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不良情绪会造成生理机制的紊乱,从而导致各种躯体疾病。另一方面,不良情绪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判断力减弱,甚至使人精神错乱,神志不清,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和疾病大多与不良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反,良好的情绪可以直接作用于脑垂体,保持内分泌的适度平衡,使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身体健康。良好、愉快的情绪也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更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增进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则恰恰能使大学生通过对自己情绪的认知、调控来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

4.情绪管理是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人格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行为的倾向性,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身心组织。健全人格的情绪控制性特征表现为:情绪理性化,冷静,脾气温和,有满足感,与别人相处愉快。这不仅体现了情绪与人格密切相关,亦潜含着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许多研究表明,对情绪的有效调节和控制能使个体保持良好、积极、稳定的情绪,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和理解则又会有助于其培养真诚友好、宽厚大度、善解人意等良好性格。如果任由不良情绪泛滥,则个体人格必将出现缺陷和障碍。

四.情绪管理的对策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需要通过校方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不断调适和控制,才能取得实效。其操作步骤可分为:

1.强化学生情绪管理意识,设置相应的教育课程

通过征文、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将学生如何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适时的传教,使在校学生明确情绪管理不仅使自己逐步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富于人性的人格魅力,还将有利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于步入社会后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教育的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心理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通过各种学科的交叉、渗透,搭建课堂平台,逐步渗入学生思维模式,形成帮助和理解他人的心绪,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欣赏他人,学会自我控制、自我学习以及与人交流,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调整自我心态,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培养自己与人协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大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是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情绪和心境的基础。因而,千方百计创造这样的生存氛围则是首要一环。缩小落差效应,减少挫折的机会,矫正不良行为,开展健康、充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拓以第二课堂为特征的社会实践领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绪倾向、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3.重视情绪的个体差异,坚持长期性和有效性

当情绪产生时,一些人可能无法面对或处理,所以用否认、压抑等防卫机制来因应,但这样往往给人带来更多的困扰。同时,社会文化、家庭教育、性别及个人性格的千差万别导致了个体的差异。针对不同的个体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情绪教育模式,使其察觉自身真实的感受,了解引发情绪的事件与理由,找出适当的方法加以缓和、舒解或改变。

情绪教育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不是在短时间内经过讲明练透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连续的耐心观察了解,从集体影响和个别帮助入手,逐步施加影响,然后通过受教育者本身的“内化”作用,从而达到发展乐观、正直、耐心、勇敢等良性情绪有效处理个体情绪,对情绪建立健康的态度,接纳各种情绪,肯定其存在与功能。

4.提高政工队伍素质,形成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常态机制

通过不同形式自上而下加强高校政工队伍的建设,在全面提升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将政治思想工作与在校学生情绪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探索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新途径、新模式,其重点是高校的教师、政工人员要把搞好大学生情绪管理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明确情绪教育归属于心理学范畴,却又体现出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揭示出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与各级教工的正确引导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对每一个受教育者健康情绪的诱导、培养作为“育人”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群体互动的高校整体中,情绪渗透进教学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最佳情绪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行为艺术作用于学生的思维方式。高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或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等途径,加强社会、学校、个人的多方面合力,积极引导、全面发展,有的放矢地推进情绪教育,完善情绪管理,不断探索新的育人机制。

总之,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需要校方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尤其是要形成一个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常态机制,做到常抓不懈,力求实效 。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个体形成稳定、积极、乐观的性格。因而高校的情绪管理对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并使之协调发展,构成完整人格,增进学生对现实的适应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克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2]张旭虹.关于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3,(6).

[3]席酉民.新世纪:中国管理科学界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管理科学学报,2000,(1).

[4]董其上.现代管理学原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默里卡.帕德丝等.心灵导师-情绪管理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73-99.

[6]《情绪管理》蔡秀玲,杨智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7]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 许若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3

[8]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33-44.

[9] [美]悉尼.乔拉德,特德.兰兹曼.健康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89-92.

[10]颜世富.中国传统情绪疗法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1996,(5):265-290.

(作者通联:136000东北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个体人格情绪
以鸟喻人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