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州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发生与防控

2012-11-12张国云马柱芳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甘菊德宏州危害

张国云,马柱芳

(德宏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潞西678400)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属菊科假泽兰属,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杂草之一。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在中国香港、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发生,危害严重。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经过观察、走访,初步分析认为薇甘菊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从境外传入。目前,在全州5县(市)46个乡(镇)均有发生,占全州乡(镇)数的92%。多在山林、荒地、道路旁、沟渠边及园地发生,发生面积2.9万hm2,给德宏州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1 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薇甘菊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圆柱形或管状,有浅沟及棱,具攀缘性,多分枝。根系为须根,且老茎能长不定根。叶心形,具深刻,近全缘或粗波状,长5~13 cm。头状花系,体积小,长5.3~6.0 mm,直径13~20 mm,3~5朵小花聚生而成,辐射对称,喇叭状,雌雄同花,花量大,1 m2面积内有花系达2~5万个,含小花8~20万朵。结实率高,能产生大量种子,种子为瘦果,长椭圆形,细小,黑色,先端有冠毛。有性和无性繁殖共同进行,再生力强。

据观查,薇甘菊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潮湿的环境。在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在低地和山林,生长旺盛,周年常绿。冬季生长慢,夏秋季生长快,不耐强度阴蔽。11月开花,12月盛花,1~2月种子成熟,花系干枯。

2 传播途径

薇甘菊开花数量大,种子细小而轻,具冠毛,能借风力或气流远距离传播。薇甘菊具有很强的营养繁殖能力,茎和茎节都能生根,每节叶原基可依次生长发育成不定根、侧蔓和花系。有性和无性繁殖共同进行,导致传播速度很快。德宏州主要是农户铲除后随意丢入沟河随水传播,以及随甘蔗、果树等经济林果种苗传播。因此,沟河两侧及道路边发生较重。

3 发生及分布

德宏州薇甘菊发生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1可见,薇甘菊在靠中缅边境的瑞丽市、畹町开发区及盈江县危害较重,特别在瑞丽市、畹町开发区的边境线上发生成灾;潞西市发生较轻;与保山市相邻的梁河县仅零星发生。全州发生危害较重的面积达0.5万hm2,中等发生危害面积达1万hm2,轻度发生危害面积为1.4万hm2。主要分布在海拔204.7~1 426.0 m地区的沟渠、道路、山林边沿、荒坡地、园地、农田、次生林,成片成团成簇发生。

图1 德宏州薇甘菊发生分布情况

4 危害

4.1 对生态系统危害

薇甘菊是喜光、好湿的藤本杂草,受其危害最重的是阳生性灌木和小乔木,以及受干扰的群落或生态系统。全州有2.1万hm2森林、次生林、荒地受害,被薇甘菊攀援和覆盖的植物,在其压抑和遮蔽下,光合作用受到干扰,甚至不能正常进行光作合用而停止生长或枯死,薇甘菊取代这些植物成为优势种群,取代了原有的群落,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4.2 对农作物危害

由于薇甘菊的繁殖传播能力极强,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每年以10~20 km速度向周围传播蔓延危害。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州发生面积2 050 hm2,2006年发展到 4 010 hm2,2007年猛增到了8 800 hm2,2009年危害面积为2.9万hm2。其中甘蔗受害面积3 600 hm2,减产20%~30%;柠檬受害面积410 hm2,减产35%~40%;麻竹受害面积230 hm2,减产25%~30%;柚子受害面积140 hm2,减产15%~20%;其它橡胶、香蕉、荔枝、茶叶、澳洲坚果、柑桔等经济林果受害面积3 420 hm2,有的园地因薇甘菊的危害而绝产,已经摞荒。荒地、林地受害面积更大,危害更重。

5 防控措施

5.1 组织措施

5.1.1 建立薇甘菊防控体系,加强领导,严密监控

尽快成立州、县、乡(镇)三级领导机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明确重点,层层抓落实;启动薇甘菊防控应急方案,筹措防控资金;建立自然村、社防控网点,落实网点人员。经济林果园是薇甘菊危害重点,要重点灭除。种苗引种是传播的重点,要重点监管。沟河岸边是发生的重点,要重点统防。

5.1.2 建立部门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

在薇甘菊的防治上,加强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水利局、州交通局、州建设局、州动植物检疫局等部门协作,建立 “薇甘菊防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协作体系,各部门信息连通,资源共享,组织协调,实行防控信息报告责任制度。全面落实防治工作措施。薇甘菊防治工作牵涉多个部门,各单位都有防治责任,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统一部署和实施防治行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

5.1.3 划定防控线,建立阻击带,明确防堵重点

根据德宏州与周边地区的地理状况及交界部的人流、物流情况,以高黎贡山为界,建立由德宏州向内地传播的阻击带,划定保山市腾冲县猴桥镇、中和乡、荷花乡、清水乡、腾越镇、新华乡、蒲川乡及龙陵县龙新镇、勐糯乡为自西向南的防堵带,设置多个监控点,监测薇甘菊入侵动态,一旦发现及时上报信息,并在薇甘菊尚未建立种群之前及时妥善消除,遏制再生,禁止向内地进一步扩散。

5.1.4 加强宣传培训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张贴画册、标语、发放资料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认识薇甘菊的特征、危害性及防控方法。组织防控人员开展宣传培训,并到薇甘菊分布危害严重的地点实地考察,增强感性认识,坚定防控薇甘菊的信心、决心,认真履行职责,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切实抓好薇甘菊防控工作。

5.1.5 进行技术攻关

科技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生物、化学、人工措施等多种途径研究防除技术,到基层培训指导,有效地组织群众,针对不同发生地,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防除,避免采用不正确的防除方法加快薇甘菊的传播速度。

5.1.6 严把检疫关

重点对果树、甘蔗、茶叶、橡胶等经济林果种苗的引种及调运进行严格检疫,种苗繁殖基地要随时监视,防止扩散到其他地区,造成新的危害区。

5.2 技术措施

采取谁经营、谁管理、谁防除的原则,以化防为主、铲除为辅,秋防为主,春防为辅。

5.2.1 化学灭除

采用一普、二补、三灭除的方法,用内吸性除草剂如75.7%草甘膦类除草剂,于10月份开花前进行一次普防,次年春季对没有杀死的薇甘菊用上述除草剂进行补防1次,雨季来前如发现还没被灭除的薇甘菊再进行一次喷药,达到全部灭除的目的。

5.2.2 人工铲除

在不能使用除草剂的区域进行人工铲除,铲除必须做到除根,因薇甘菊繁殖力强,如土中留有余茎,必然复发。铲除后的根茎要进行集中堆捂,腐烂后作为农肥还田。不能随意丢弃,造成人为传播。

[1]王伯荪.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入侵生态及其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邵婉婷.控制外来杂草薇甘菊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2,4(1):43~45.

[3]王勇军,咎启杰.入侵杂草薇甘菊的化学防除研究[J].生态科学,2003,21(1):58~62.

猜你喜欢

甘菊德宏州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5种化学除草剂对薇甘菊防治效果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pH值对甘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药+酒 危害大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可爱的德国甘菊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