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启盛会,重聚八省市学科发展内力
——访辽宁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占全教授

2012-11-11文图中国医药导报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3期
关键词:医学会主任委员心血管病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再启盛会,重聚八省市学科发展内力
——访辽宁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占全教授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2012年8 月31 日至9月2日,“2012东北、华北八省市心血管病学术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据记者了解,“东北、华北八省市”是指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五省二市一区,习惯上简称“521”;而“521大会”系由我国已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教授于1978年创办的,但遗憾的是,此前由于种种原因,2000年以后,“521大会”未能再继续传承下去。

2011年 4月 7日至 9日,“521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重新启动,得以继续举办。据记者了解,“521大会”之所以能够重新启动,与出任2011年“521大会”执行主席的辽宁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心脏中心主任李占全教授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占全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脑血管疾病专家,由于他在学术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得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鉴于此,记者就“521大会”重新启动的前前后后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问题,深入采访了李占全教授。

盛会重启,薪火相传

“吴英恺院士是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中国的胸外科事业,并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培养了一大批胸心外科和普通外科人才。他组建的三个医院和五个外科都十分具有时代特色,并在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和国际医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采访一开始,李占全教授首先发自肺腑地道出了他对医界先贤的敬仰之情。

李占全教授接着介绍说:“20多年前的1978年,吴英恺院士创办了‘521大会’,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面向基层医生的医学盛会,十分注重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意义。自大会创办以来,在倡导学术推广与交流和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03年 11月 13日,享年 93岁的吴英恺先生与世长辞。他的离世,不仅是我国医学界的巨大损失,而且在几年后的2000年,由他一手创办的‘521大会’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继续举办下去。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李占全教授继续介绍说:“重启‘521’大会,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我国医学界、尤其是‘五省二市一区’心血管病领域诸多专家们的强烈愿望。因此,在2010年9月18日,‘东北、华北八省市心血管病学术大会第一次筹备会’在沈阳市召开了。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主持,参会专家来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医学会及心血管病分会的主任委员或代表。在这次筹备会上,各省、市、区代表畅所欲言,为重启‘521大会’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这次筹备会上,大家一致推选胡大一教授任‘521大会’主席和组织委员会主席,组织委员会由八省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组成;主任委员改选后,新任主任委员进入组委会,前任主任委员保留在组委会内。组织委员会在负责‘521大会’的核心领导工作同时,还讨论并决定了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协调八省市区之间的相关学术工作等。”

李占全教授继续说:“在筹备会上,大家还一致认为,虽然‘521大会’是涉及‘五省二市一区’的区域性会议,但内容应该是一个综合性会议,而非专题会,主要目的是满足临床需求。每个省市可以选择若干主题内容。为心血管临床医生搭建学习及提高的平台。因此,对于会议未来的规划,胡大一教授说:‘521大会’要有所创新,在心血管医师的培训方面,要突出重点、走向全面。”

李占全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在那次筹备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重启之后的首届‘521大会’由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承办,为心血管临床医生重新搭建起这个学习及提高的平台。”

2011年4 月7 日至9日,重启之后的首届“521大会”在沈阳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东北华北八省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承办,辽宁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协办,李占全教授出任执行主席。

群贤毕至,更上层楼

“521大会”就这样在胡大一教授、李占全教授等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重新“复活”了。 “2011 年‘521 大会’”群贤毕至,盛况空前。

据记者了解,在这次盛会上,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马祥图、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辽宁省卫生厅副厅长董德刚、辽宁省医学会秘书长迟吉茂以及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络病专家吴以岭院士等学者参加开幕式,李占全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李占全教授在介绍当次会议的学术特色时说:“‘521大会’的重新举办意义非凡。我们本着尊重教材,不搞学霸风气,不搞‘小而全’、要搞‘专而精’的会议精神,在临床、超声、影像等多方面着手,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围绕冠心病诊断常见误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新进展、急性心肌梗塞最新诊治指南解读、心律失常指南解析等50余个专题展开讨论,加强心血管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大会上的50余个专题由135名主讲嘉宾、56名点评专家完成;期间将辽宁省人民医院、盛京医院、大庆油田总院和安贞医院完成的几十台介入手术进行了卫星转播,在北京、黑龙江、沈阳三地的同行间进行学术交流。会议为期三天,与会人员两千有余,来自基层的社区医生就有400多名,这是我国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第一次大规模吸纳社区医生,并实施高水平培训。”

据李占全教授介绍,2011年,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制并发布的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病患者预计已达2.3亿,平均每5人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每天因心血管病死亡8200人,相当于每秒约6人。因此,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在会上指出:“近几年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30%的居民患有高血压,因此一定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胡大一教授在这次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说,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我国的心血管治疗水平大幅度提升,不过让整个医疗界尴尬的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反而逐年上升。”胡大一教授在这次大会上呼吁,“让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回归基层!”

李占全教授在这次大会上特别介绍了东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他说:“就东北地区来讲,因饮食习惯、高寒、环境等因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全国之首,许多心血管疾病是由于胆固醇、高血压、抽烟、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和缺少锻炼等因素造成的,每周跑步1小时或更长时间可使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2%,每天快步走3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18%,并可使患中风的风险降低11%。”同时,李占全教授还指出,“目前我们最缺的是扎根在基层的医生,我国‘十二五’期间提出人均寿命要提高一岁,基层医生肩负重要使命,而不是大医院的手术刀和支架。同时,认识不足也是这类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血压的患者知晓率仅为20%,很多患者因此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另据了解,山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肖传实教授在这次大会上提到:“随着冠心病诊疗技术的进展,急慢性心梗的存活率提高,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率增高,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corling在1989年提出,当心梗损伤20%的心肌时将发生心衰。最近Coudron研究表明,急性心梗后的病人有20%可能发生这种演变。”

该届“521大会”组织委员会秘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金元哲教授在大会上谈到循证医学时强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s)是在循证医学中最熟悉及最有效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金标准”,但有很多医生企图仅仅依靠RCTs去指导临床实践,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针对每个个体的时候,循证医学会起到指导作用,但是不会解决所有问题。此时,临床经验,“三基”之中的基本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可以把老专家对疾病诊断的理解,与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在一起,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授给年轻医生,可以更快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误诊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以及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在2011年的“521大会”期间,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还进行了换届改选,李占全教授再次当选为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

同时,当次“521大会”上还做出决议,2012年的“东北、华北八省市心血管病学术大会”将在山西举办,山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传实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组委会成员分别为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于波教授,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李为民教授,吉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李淑梅教授,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人民医院李占全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赵兴胜教授,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体纲教授,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以及下届执行主席肖传实教授。

在采访中,李占全教授欣慰地说:“‘521大会’的重启,在东北、华北八省市乃至全国的心血管病学科发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助推作用。重启后的首届‘521大会’闭幕后,综合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消息看,新的‘521大会’在以前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在学术交流、学术推广以及对基层医生的影响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规范介入,始于辽宁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李占全教授一直致力于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研究,并在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心血管疑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多项成果。因此,在采访中,记者提及了李占全教授在HCM诊治和康复方面的专业学术问题,希望能给有志于该项工作的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以有益的启迪。

对此话题,李占全教授阐述说:“心肌疾病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疑难问题,它范围广、分类多,HCM人群发病率为0.2%,年死亡率达3%至5%,是青年人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HCM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HCM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非梗阻型与梗阻型;根据肥厚心肌存在的部位,可分为室间隔肥厚、心尖部肥厚、心室中段肥厚、右室肥厚;根据肥厚心肌的形态,分为对称性与非对称性。”

“对HCM的治疗一直以来都非常困难。”李占全教授继续介绍说:“1998年,我们在辽宁省组建了科研协作组,进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科研课题研究。在此期间,我们也得到了胡大一教授的大力支持。该课题曾获1999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了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对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是一个突破性的、革命性的变化,因为过去的医学模式大部分是向成型的角度考虑,但是这个课题是通过‘破坏’的途径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思维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猝死率,但是由于入选病例有限,这一推论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报告。”

李占全教授认为:“目前,医学界对于HCM并无根治方法,临床治疗只能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防止猝死发生为HCM的治疗目的。而且药物治疗是首选治疗,主要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苯烷胺类钙拮抗剂和丙吡胺等。多数患者药物治疗能减轻症状,5%至10%的患者药物疗效差或复发,对于这部分病人需要借助非药物疗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肥厚间隔部分切开切除术以及二尖瓣置换术、心脏移植和介人治疗。介入治疗包括双腔起搏器治疗、置入式心脏除颤器及经皮经腔肥厚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等。由于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患者恢复快等特点,现已被全国24省多家医院临床广泛应用……”

谈到肥厚型心肌病的介入治疗,李占全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自2007年卫生部颁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以来 (以下简称 《规范》),全国各个省区为了进一步落实政策,均开展了相应的项目工作。”

身为辽宁省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李占全教授进一步结合辽宁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谈及了辽宁省目前在介入诊疗管理方面的进展情况。他说:“实际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很多经验都是从辽宁省开始摸索着做起来之后,才在全国推广普及起来的。在起草 《规范》时(2007年版),我就参与了卫生部组织的专家组讨论,所以在辽宁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规范》时,实际上我们就已经按照《规范》执行了。”

回顾辽宁省在该领域的人才培养情况时,李占全教授说:“早在1997年,我们就在省内认定了国内第一批做冠脉造影资质的医生名单,并于2005年制定了 《辽宁省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控制方案章程草案》。省卫生厅于2006年发布了《关于向社会推荐心血管介入医师的通知》,并于2008年正式公布我省首批获准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生名单。这使我们辽宁省奠定了介入诊疗技术管理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省质控中心专家组制定的《管理办法(草案)》和后来出台的《规范》相吻合,而且期间遇到问题后我们也会互相交流,为《规范》在全国的执行及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近10年以来,辽宁省卫生厅已经发布了5次认定心血管介入诊疗医生资质的文件,这说明辽宁省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非常好。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发展是规范的。此外,质控中心也通过每年主办一届的 ‘东北三省介入沙龙’和每年3至5次的‘辽宁介入少龙’活动,给心血管介入医生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以此推动我省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

李占全教授强调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逐年增加,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东北地区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区,我们在介入诊疗方面也在与时俱进。由胡大一教授牵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然,对慢性疾病而言,要治疗也要预防,我也希望心血管医生能够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出发,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到预防工作中来。”

“八字”理念,发展圭臬

李占全教授不但在学术领域成就颇丰,在其供职的辽宁省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方面,同样有着自己的一套“杏林秘笈”。据记者了解,辽宁省人民医院还同时挂着 “辽宁省红十字会医院”和“辽宁省心血管病医院”的另两块牌子。是一所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辽宁全省的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和急救任务,是大连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和辽宁中医学院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的临床学院;还是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辽宁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导组、辽宁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辽宁省眼病防治中心、辽宁省脊柱脊髓损伤治疗中心、辽宁省骨密度检测中心、辽宁省急救中心、辽宁省修复重建外科中心、辽宁省内科病房楼医学美容培训中心、辽宁省牙病防治指导组等均设在该院,并附设一所卫生学校。

该院心内科是辽宁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和辽宁省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自1983年起在东北率先开展心脏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以来,已为国内外上万例次病人进行了各种心脏介入诊断和治疗,成功率达95%以上,心内科治疗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心脏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治疗及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完成了世界首例带膜支架植入治疗HOCM合并冠心病手术;其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也居亚太地区之首,该项成果荣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学术带头人,李占全教授坦陈:“我们医院在发展历程中,首先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锻炼了队伍,培养了大批人才,不论医疗、科研和教学各个方面,带动了全省的联动发展。其次,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科研工作方面,我院也做了大量工作。与全国多家大医院、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此项科研工作,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肌病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

在学术发展方面,唯一令李占全教授感到遗憾的是:“实际上,早在1998年,我们就和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国产冠脉支架研制,并获FDA批准上市,但是因为没有投入市场,失去了一个很好机会,真是非常可惜。”

谈及该科的发展理念,李占全教授着重强调说:“一直以来,我们秉承‘人道、博爱、奉献、诚信’的‘八字理念’,发展学科建设,服务广大患者。下一步,我们除了做好临床工作之外,还要重点做一些社区预防工作。”

采访到最后,李占全教授感慨地说:“也许,大多数医生年轻的时候都想着通过多做手术来治疗病人,但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时,就能认识到预防疾病比治疗显得更加重要……”

专家简介

李占全,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辽宁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心脏中心主任。兼任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辽宁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等职。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多家专业期刊副主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主编《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等专著5部。曾获国家六部委授予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医学会主任委员心血管病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主任委员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四川省蚕丝学会第十一届专业(工作)委员会组成名单
四川省蚕业协会第四届专业(工作)委员会组成名单
立陶宛睡眠医学会Lithuanian Sleep Medicin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