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2-11-13张锦涛郑雅玲张卓
张锦涛 郑雅玲 张卓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都江堰 611830
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张锦涛 郑雅玲 张卓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都江堰 611830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90例急性心梗患者,以入院时焦虑评分为因变量,分析临床影响因素,然后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评分,并在随访期间比较治疗依从性。结果①睡眠质量、社会支持、主观感受、对医生信任、绝对卧床时间等因素对焦虑评分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年龄、性别、文化、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住院费用等因素影响较小(P>0.05);②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焦虑影响因素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状态,并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提高长期的治疗效果。
心肌梗死;焦虑;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最新研究发现,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脂类代谢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失调等,加重了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理过程,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中焦虑症患病率高达40%~70%[1]。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为临床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明确AMI诊断,并经治疗抢救处于稳定期,意识清楚,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能够完成研究中相关的问卷调查,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意识障碍,语言表达或者听力缺陷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的48 h内完成焦虑评分、睡眠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并以入院时焦虑评分为因变量,对年龄、性别、文化、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住院费用、睡眠质量、社会支持、主观感受、对医生信任、绝对卧床时间等因素采取多因素分析(赋值方法见表1)。然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①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册,并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者焦虑的原因,及时了解患者或家属的需求,缓解紧张抑郁等情绪。②护理工作期间谈话轻声,降低操作引起的噪音,将床旁的监护设备报警声或提示声调低。③病床间隔开,在抢救操作时减少患者间的互相影响,避免增加心理压力。④采用暗示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以及肌肉松弛训练,给予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onal therapy,RET)等心理护理措施,并鼓励家属参与,采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减轻患者的自我疼痛感觉,强化患者治疗的信心。⑤讲解实际病例,说明改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清淡饮食等对于疾病的意义,按时服药、按时复诊的重要性。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评分,并在随访期间比较治疗依从性。
表1 各影响因素的赋值方法
1.3 评价标准
焦虑评分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SAS)[2]评价,包括焦虑、惊恐、害怕、不幸预感、发疯感、晕厥感、躯体疼痛、乏力手足、颤抖、静坐不能、手足刺痛、心悸、头昏、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尿意频数、多汗、面部潮红、睡眠障碍、噩梦等感受,量表临界值0~50分,分值越高提示焦虑或抑郁越明显[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3],PSQI对计量和计数条目均采用0~3级计分,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rating scale,SSRS)[2]包括18个条目,根据“无”、“有时”、“经常”,分别记为0、1、2分,总分超过26分,可视为异常,分值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越缺乏。服药依从性通过出院后随访评定,包括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为漏服或不按量服药未超过3次/月,3~6次/月以及超过6次/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焦虑、睡眠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入院时焦虑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影响患者的焦虑评分的因素
入院时所有患者的SAS评分为(41.0±8.3)分,经回归分析发现,睡眠质量、社会支持、主观感受、对医生信任、绝对卧床时间等因素对焦虑评分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年龄、性别、文化、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住院费用等因素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及随访过程中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状态。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提高长期的治疗效果。见表3。
表2 多因素回归分析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及随访过程中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3 讨论
绝大部分AMI患者在疾病的发作初期,由于胸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气短甚至强烈的濒死感,会产生异样的恐惧。而在医院的急救过程中,患者感觉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并不断的进行各项检查,并处于陌生人(医生、护士)等监护下,各种生命支持需要依赖他人,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带来的不适,床旁监视仪、治疗仪产生的各种声音、灯光等刺激,以及身体上捆绑固定各种导电贴片、导线,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节奏,对于疾病治疗过程的不理解,这些都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或者加重焦虑状态[4]。本次研究发现,睡眠质量、社会支持、主观感受、对医生信任、绝对卧床时间等因素对焦虑评分具有显著影响,提示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降低或者消除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不少学者发现,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提出情绪疗法对于缓解焦虑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应用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患者的不合理想法,通过鼓励性语言等帮助患者建立用合理的信念,以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5]。冠心病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主要体现为社会支持、主观感受、医护信任等,包括:①对家属或医务人员的绝对化要求,部分患者要求医护及家属时刻在身边,所有的亲戚及朋友都定期来看望;②有些患者对于疾病知识不了解,怨天尤人,担心自己以后一无是处,无法治愈等;③卧床时间过长的患者对于治疗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病情危重,丧失信心。国外学者Charalambos发现[6]心理因素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改变生活方式,提高临床疗效[7]。本次研究中鼓励患者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调节焦虑状态,应用肌肉放松等使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使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
有学者发现住院AMI患者睡眠质量低是引起焦虑的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良好的睡眠是降低AMI患者焦虑的主要手段[8]。我们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的焦虑状态,通过改善工作细节,降低噪音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健康教育,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治疗过程中讲解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对于AMI治疗的重要意义,使患者明白按时服药,按时复诊的重要性,通过以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林凤仙.认知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和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14-161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6,122-124,127-131,131-133,160-162,235-237.
[3]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4]刘雯丽.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6):541-542.
[5]周卓琳.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15):56-57.
[6]Charalambos V,Foteini K,Nikolaos A,et al.Acute mental stress has a prolonged unfavorable effection arterial stiffness and wave reflection[J]. Psychosom Med,2006,68(2):231-237.
[7]黄丽娟,黎观梅,洪玉芬.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7,14(5):77-78.
[8]赵春艳.认知行为干预减轻冠心病病人焦虑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09,7(1):33.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nalysis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of patients w ith m yocardial infarction w ith anxiety
ZHANG Jintao ZHENG Yaling ZHANG Zhuo
Departmentof Cardi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ujiangyan City,Sichuan Province,Dujiangyan 61183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ety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Methods90 patientswith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our departmentwere selected,clinical impact factors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dmission anxiety scor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and then patients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d 45 cases.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e,anxiety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were followed-up during the treatment.Results①The sleep quality,social support,subjective feelings,trust in the doctor,absolute bed rest time and the other factors on anxiety scor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P<0.05),age,gender,culture,marital status,occupation,economic income,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other factors had a little effects(P>0.05);②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SA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hen followed up for 3months(P<0.05).ConclusionClinical care intervention foranxiety influencing factor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nxiety state,which can improve patients'medication compliance,and help improving the long-term treatment effects.
Myocardial infarction;Anxiety;Influencing factors;Nursing intervention
R473.5
C
1673-7210(2012)11(c)-0138-03
张锦涛(1976.9-),女,汉族,四川都江堰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2012-06-14 本文编辑: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