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2012-11-10成利群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血糖

成利群

糖尿病是我国多发疾病之一,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患病人群。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后新诊断的及60岁以前确认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两部分患者。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而控制好血糖是预防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所以有效的进行护理干预对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选择我院干部病区2010年元月至2011年元月1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干部病区2010年元月至2011年元月老年糖尿病患者118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48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66.1±15.7岁;病程5~13年,平均5.9±2.6年;体重44~85kg;大学学历54例,中学学历26例,小学学历28例,小学未毕业者10例。在1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冠心病的50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19例,合并糖尿病周围组织病变的15例,糖尿病足的2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7例;日常生活能自理的(包括穿衣、洗漱、吃饭)98例,不能自理,依靠家人或陪护的2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1]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文化层次、年龄、病程、并发症、自理能力的不同,患者对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上有明显的不同。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及时正确的进行全面评估,多与患者、家属或陪护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对年龄较轻(相对高龄来说)、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如何有效控制血糖,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定期召开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对文化层次低、年龄大、病程长、并发症多、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除反复与患者进行沟通外,还要与其家人、陪护进行沟通,可以将宣教资料制作成图片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宣教,使其容易接受,从而配合治疗,控制血糖。

1.2.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2],从而使患者了解饮食控制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3]。

1.2.2.1 根据患者身高、年龄、体重、体力活动度,有无消耗性疾病,制订总热量,注意食物的组成分配,告知患者按时按量进行[4]。

1.2.2.2 采用低脂膳食,脂肪占热量的20% ~25%,甚至更低,有心血管疾病、肥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10% ~15%),胆固醇入量控制在每日300mg以下。

1.2.2.3 无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约为1g/(kg·d),有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为0.6~0.8g/(kg·d),优质蛋白占60% ~70%。

1.2.2.4 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对于血糖控制较好者,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加食含果糖的水果,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其中纤维素占总碳水化合物30%以上[5]。

1.2.2.5 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钠盐和钙质的摄入。

1.2.3 运动指导 运动前的正确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运动的强度、时间的长短。

1.2.3.1 运动方式 选择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活动,有下列并发症,如已经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重时,严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下肢若有血液循环障碍时,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较大,过高或过低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意外事件的发生。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每日给予2~3次肢体的被动及主动运动,促进四肢的血液循环。

1.2.3.2 运动量的选择 活动时患者的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心率简易法计算公式为:心率=170-年龄,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运动时如出现心慌、胸闷、气促或大汗,立刻停止运动,给予吸氧。

1.2.3.3 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防止意外发生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宜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中(特别是夏季)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离开病房活动时携带糖尿病卡片,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2.4 药物指导 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选用降血糖药物。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护士应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要求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不得随意改变时间,增减剂量。对于文化层次低、年岁高、生活不能自理、病情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送药到口;应用胰岛素,注意注射途径、注射量。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应用胰岛素,均要注意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与非老年人相比,老年人低血糖引起儿茶酚胺类分泌相对较少,因此缺乏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常常突出表现为乏力和精神症状。

1.2.5 自我监测 血糖监测、并发症监测、特殊表现的监测。

1.2.5.1 血糖监测:①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使用血糖仪,正确的记录血糖数据。②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如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三餐前十睡前,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加测清晨0:00~3:00的血糖,以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6]。③掌握监测的频率,刚开始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或增减药物剂量、血糖控制差或血糖每日波动大时,应每日监测;血糖控制好而稳定者,可1~2周监测1天;病重、活动强度较大时,发热,腹泻等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次数。GHbA1的测定可判断2~3个月的血糖控制,果糖胺的测定可反映糖尿患者近2~3周内血糖总的水平。中国糖尿病指南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病情不稳定,长期卧床者还应修改标准,放宽尺度。

1.2.5.2 并发症的监测 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监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监测等等。

1.2.5.3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一些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糖尿病性肌病、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恶性外耳炎、认知能力下降或痴呆等等。

2.结果

干预前后各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各项血糖指标的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各项血糖指标的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6.2±3.7 8.3±1.8 7.7±0.95 5.4±1.15 GHbA1c(%)干预前 7.4±3.8 12.0±1.3 9.5±1.05 7.6±1.25干预后时间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GHbA1(%)

3.讨论

糖尿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各种感染的发生等等。慢性并发症的表现与其他2型糖尿病患者相同,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致残率、致死率在老年患者中更高,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包括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饮食宣教、药物指导、运动指导、血糖及并发症、特殊表现的监测,使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在一个较为正常的水平,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减轻并发症发生的严重程度,从而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戴丽霞.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56.

2 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18.

3 戴秀菊,杨金娟,方群,等.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58.

4 杨岳.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0.

5 徐三明,彭承斌,李芳,陶连芳.老年患者合理营养及膳食管理综述[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2,10(3):69-70.

6 李丽,齐静.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14.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