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心理特点*

2012-11-10朱相华王成东梁光利耿德勤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儿童期不安全感人际

朱相华② 李 娇② 乔 娟② 王成东② 梁光利② 耿德勤

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心理特点*

①朱相华①②李 娇①②乔 娟①②王成东①②梁光利①②耿德勤③

目的 研究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 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 EO-FF I-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 SLEC)、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分数在性别、有无虐待、身体健康和家庭关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t=2.373~5.641,P<0.05;F=4.580~9.542,P<0.05),且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生活事件呈正相关(r=0.133~0.479,P<0.05),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外向性、友善性、谨慎性、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20.121~20.386,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06~0.394,P<0.05),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谨慎性特质、环境领域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20.114~20.236,P<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具有不良影响,人格、自尊、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也是影响其不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安全感;儿童期虐待;医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1]。有学者认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不安全感则可能是许多心理障碍尤其神经症的共同人格基础[223]。研究表明,儿童期虐待对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格等发展具有不良影响,甚至持续终生[427]。朱相华等发现,神经症患者具有不安全感心理特点,且其形成可能与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关[8]。根据心理障碍患者的幼年不良经历和不安全感心理特点进行安全感重建能够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9]。鉴于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不安全感心理特点研究的报道,故开展此项研究,为指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医学院在校学生275人,于2010年3月施测,有效问卷262份。其中男性132人,女性130人;年龄17~22岁,平均(19.9±0.9)岁;汉族260人,少数民族2人;独生子女149人,非独生子女113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10]:共21个条目,有19个条目用于评估在儿童期有无遭受父母的虐待及受虐程度,另有2个条目补充提问本问卷没有涉及到的虐待形式和施虐者,每条目采用L ikert“1~5”分5级评分,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4个分量表;②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 IS):共3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包括生理不安全感、人际不安全感、爱的不安全感和成就不安全感4个因子,信效度良好;③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 EO-FF I-R)[11];④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12];⑤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 SLEC)[12];⑥自尊量表(SES)[12];⑦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13];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13];⑨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14]:参考费立鹏等问卷编制,包含性别、年龄、民族、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精神病家族史等。

表1 医学生不安全感的单因素分析

1.2.2 施测方法 项目负责人向合作单位的协调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由协调员招集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每个教室由1名教师和3名调查员施测。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在发放问卷前向学生介绍调查目的、回答咨询、告知项目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征得知情同意并签字;发放问卷后宣读问卷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在学生答卷时巡视现场、回答疑问、发现答卷中问题并提示;学生答毕时检查问卷后当场回收并致谢。

1.3 统计处理

使用Ep 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导入SPSS 15.0进行数据清理后做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2 结 果

2.1 医学生不安全感的分布特点

医学生的生理不安全感(15.9±3.4)分,人际不安全感(17.2±3.5)分,爱的不安全感(13.8±3.4)分,成就不安全感(10.5±3.5)分,不安全感总分(57.4±8.9)分,呈正态性分布。

2.2 医学生不安全感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t检验显示,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的人际不安全感、爱的不安全感、成就不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总分均高于未受虐待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的爱的不安全感分数高于男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关系不好者的人际不安全感、爱的不安全感、成就不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总分均高于家庭关系好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方差分析发现,不同躯体健康状况医学生的人际不安全感、爱的不安全感、成就不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总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事后LSD分析显示,躯体健康状况差者的人际不安全感、成就不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总分高于躯体健康状况一般者和好者,躯体健康状况好者的爱的不安全感分数低于躯体健康状况一般者和差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分数在独生子女(t=0.122~1.920,P>0.05)、亲属精神病(t=0.205~ 0.984,P>0.05)、宗教信仰(t=0.028~1.458,P>0.05)、家庭经济状况(F=0.126~2.532,P>0.05)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2 医学生不安全感的相关(r)

2.3 医学生不安全感的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2。相关分析发现,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分数与儿童期虐待呈正相关,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分数呈负相关,与生活事件分数呈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呈负相关,与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医学生不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见表3。分别以不安全感各维度和总分为因变量,以儿童期虐待、性别、家庭关系、躯体健康、生命质量、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和大五人格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谨慎性特质、环境领域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另外,女生倾向于具有较高的爱的不安全感,较低的成就不安全感。

表3 医学生不安全感的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中发现,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的人际不安全感、爱的不安全感、成就不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总分均高于未受虐待者,说明儿童期虐待对受害者生理性欲求的满足没有明显影响,可能会影响其自尊、爱和归属、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需求的满足,容易形成不安全感心理。侯艳飞等则发现受情感虐待大学生的安全感较差[15]。朱相华等还发现,神经症患者的人际不安全感、爱的不安全感、成就不安全感和受虐待程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这都提示儿童期虐待可能是通过影响受害者的不安全感心理而导致神经症的。女生的爱的不安全感分数高于男生,可能与男女生之间对爱的欲求、感受和观念存在不同有关;家庭关系不好者的人际不安全感、爱的不安全感、成就不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总分均高于家庭关系好者,提示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个体获得高级心理需求的满足,建立心理安全感。研究还发现,不良的躯体健康状况不利于个体高级心理欲求的满足,难以构建良好的心理安全感。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分数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生活事件呈正相关,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外向性、友善性、谨慎性、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提示儿童期虐待经历、神经质个性和生活压力大可能会增加不安全感,良好的生命质量、社会支持、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建立心理安全感,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明显的个性倾向也有助于心理安全感的形成。研究同时发现性虐待与不安全感没有统计学相关性,可能是因为受害者相信遭受性虐待是自己的过错,说出来会遭到难堪、排斥或羞耻等,导致其暴露率较低[16],与不安全感的相关性难以真实呈现。

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儿童期虐待尤其情感虐待、神经质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虽然相关分析没有发现性虐待和外人虐待与不安全感存在统计学相关,但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性虐待与人际不安全感呈显著相关,外人虐待与成就不安全感呈显著相关。结果还显示,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谨慎性特质、环境领域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但安莉娟等却认为安全感是自尊的基础,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尊[2]。作者倾向于认为,不安全感侧重于评估个体当前的心理感受和对未来的预感,更加具体地与心理健康状况直接相关,而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则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其适应性和自我保护功能失效后将导致不安全感心理,是不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可能是不安全感的外围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等而影响其不安全感的形成。究竟是自尊影响不安全感的形成,还是不安全感影响自尊的形成,还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分析验证。

[1]曹中平,黄月胜,杨元花.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在初中生中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712173

[2]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982699

[3]沈学武,耿德勤,李梅,等.不安全感自评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9):8562857

[4]朱相华,王成东,周勤,等.2374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5):4612462

[5]朱相华,李娇,陶敏.徐州市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802882

[6]朱相华,赵后锋,李娇,等.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抑郁焦虑症状与生命质量关系的路径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9):8432845

[7]杨永杰,朱相华.受虐待小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100221005

[8]朱相华,沈学武,杨永杰,等.神经症患者不安全感心理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08721089

[9]沈学武,耿德勤.安全感重建在强迫障碍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212923

[10]朱相华,梁光利,乔娟,等.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在医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6):9592961

[11]M c Crae R R,Costa P T.A contemplated revision of the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6:5872596

[1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62109,1272131,3182320

[1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CD].北京: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77283,1872188

[14]李献云,费立鹏.自杀和自杀干预的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2218

[15]侯艳飞,赵静波,杨雪岭,等.大学生被父母情感虐待与安全感、焦虑症状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6221264

[16]Cohen J A,M annarino A P,Deblinger.心理创伤与复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32197

Characteristics of I nsecurity in College Students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ldhood Abuse.

Zhu X ianghua,L i J iao,Q iao J uan,et

al.Peop le’s D ongf ang H osp ital of X uzhou,X uzhou221004,P.R.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ecurity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childhood abuse.M ethodsThrough stratified sampling,262 medical students in Jiangsu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 buse(PRCA),Self-Rating Feeling of Insecurity Scale(SRF IS),the Revised N EO Five-Factor Inventory(N EO-FF I-R),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A dolescent Self-Rating L ife Events Check list(A SLEC),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General self2efficacy scale(GSES),theWorld Health of O rganization Q uality of L 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and Social Population Econom ics Scale.Results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existed in insecurity scor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ender,childhood abuse,physical health and fam ily relations(t=2.373~ 5.641,P<0.05;F=4.580~ 9.542,P<0.05).The insecurity scores of college studentswere related to childhood abuse,neuroticis m,extraversion,agreeableness,conscientiousness,life events,quality of life,social support,self2esteem and general self2efficacy(r=0.133~ 0.479,20.121~ 20.386;P<0.05).Stepw is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insecurity was predicted positively by childhood abuse and neuroticis m(Beta=0.106~0.394,P<0.05),was predicted negatively by self2esteem,general self2efficacy,fam ily relations,quality of life,social support and conscientiousness(Beta=20.114~20.236,P<0.05).Conclus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ecurity in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childhood abuse,personality,self2esteem,self2efficacy,fam ily relations,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support.

Insecurity;Childhood abuse;College students;Self2efficacy;Social support

① 中国.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 221004 ②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东方医院 ③徐州医学院 E2mail:zhuye0926@hotmail.com

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H200876)

2012205217)

猜你喜欢

儿童期不安全感人际
本期导读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工作不安全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搞好人际『弱』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引导妈妈调整情绪,促进孩子积极发展
欧洲社会为什么弥散着“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