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012-11-09冯年华张维亚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系旅游

汤 澍 冯年华 张维亚

(1金陵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2南京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江苏 南京 210009)

试论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汤 澍1,2冯年华1张维亚1

(1金陵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2南京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江苏 南京 210009)

本文在回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讨论了人才培养中“职业、学习和交流”三种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认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偏重技术实践、忽视综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覆盖面较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按照三要素优化课程结构”和“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建设途径。

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现象。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就业岗位的人力资源供给量超过了市场需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能立足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急需的人才类别,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种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1]。

“应用型本科与普通本科、高职高专的区别联系何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想澄清的问题[2]。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显著特点是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具有一线工作的性质。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是理论研究型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把发现、发明、创造变为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主要承担着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综合应用知识、复合能力、开拓创业精神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属专业应用型,对应的是职业群或某个行业[3]。社会对专科人才能力要求往往针对性强,一个方向瞄准职业岗位的需要,如同水杉;而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要求分支多,适应面宽,如同梧桐[4]。因此,应用型大学不像传统高职那样采用一般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应采取学科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使学生将来职业道路的发展既有坚实基础,又有持续后劲。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旅游高等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的教育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多层次并举的格局。此外,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与资质认证教育成为旅游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一直走的是外延扩张的发展道路,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旅游企业对新进本科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不高,突出表现为“理论与产业脱节、能力与行业脱节”。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对与旅游企业提供的就业环境不甚满意,“梦想照进现实”之后对当初的专业选择普遍持有怀疑和后悔的情绪。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期存在现实差距。

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业以其就业容量较大、开发门槛较低、经济效益明显等特征而备受关注。随着大众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改革。我国一些高校也针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专业内涵对应产业发展,人才规格对接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不仅会抑制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精神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瓶颈因素。

二、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要求

1.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应用型高等旅游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及专业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5]。“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行业认知,缺乏职业能力,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旅游行业职业竞争。因此,在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重视并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增强学生的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尽管目前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但培养有熟练技能的一线服务员工绝不应是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最终目标[6],而应采用以基本素质、基础理论、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培养方案,使毕业生在社会和行业中,既有良好的进入能力,又有持续的成长能力。这既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学生的根本利益,还使旅游本科教育有效地区别于高等职业教育。从这一目标出发,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得到素质和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全方位关注,至少应涵盖职业养成、企业认知、操作技能、管理技能、沟通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5]。

旅游业是面向游客的直接服务行业,其经验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即使是旅游企业的管理者,也要求不仅懂得管理理论,还要熟悉实际业务。许多从基层岗位逐步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并获得理论升华,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旅游管理学科是新兴的应用型学科,高等旅游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旅游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实践能力具有综合性特点,体现为由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多方面组成的综合素质[7],可以概括为“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三个层面。

(1)职业能力。是与旅游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旅游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能力条件,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旅游职位的基本从业能力等。

(2)学习能力。包括分析、判断与决策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加以应用的能力;接受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的能力等。

(3)交流能力。包括组织协调、交往合作、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应对竞争能力和职业使命感等。

根据旅游企业对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较高素质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摒弃过去以单纯理论教育为主的办学思路,建立并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型的高等旅游教育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由以往单一注重学历教育为主向侧重实践能力教育转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8];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由实用型、岗位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用型,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做到外语、计算机、实践环节不断线[9]。基于此,尽快找准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与关键节点,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应用型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对应,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类型上包括理论课课内实践、专业实训教学、综合性独立实践环节、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模拟创业等多个部分。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实践”,即操作技巧、操作流程、操控水平的培养,这是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第二,“思维实践”,即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体系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加侧重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实际解决问题的本领。第三,“管理实践”,即通过旅游企业管理岗位的模拟实训,使学生具备从管理的层面审视旅游业发展动态、发展前景的能力,这对从基层岗位做起的应用型人才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大多忽视了对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忽视了职业岗位的实际能力要求,以“知识体系=实践体系”或“能力要求=实践要求”的方式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缺乏深入性、行业性和持续性,具体表现如下。

1.能力培养偏重于“技术实践”。

简单地认为强化实践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而对如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如何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认识不足。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难以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7]。

2.重视独立实践,忽视综合实践。

目前许多院校纷纷设置了导游、客房、餐饮等代表性传统课程的独立实践环节,其内容较为单一,多是针对某一项专门从业技能的实训,而融合了多门课程或多项技能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比较缺乏。这一方面是由于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开展的难度较大,对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受到课时、经费、培养规格定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实践教学体系覆盖面窄。

目前许多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基础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电子商务、客房与餐饮服务、导游基础业务、旅游英语、会展活动策划、旅游资源调查、旅游线路设计等课程或其他类似课程。而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基本为空白,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几乎没有开展,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急需加大。

4.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单纯分离。

简单地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分离,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授课与实践课程分开设置,分配相互独立的课时等教学资源,而没有看到在理论授课中能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基本事实。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不应该被单纯地理解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独立设置”,而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四、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

1.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原则。

基于以上分析,在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中,各相关专业应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建设,使其既符合基本教育规律,又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以符合旅游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为目标,具体分析未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以此作为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设置的基础。

(2)系统性原则。所有的实践环节安排都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规律,使贯穿四年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过程。

(3)同步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做到两者并重,充分利用集教学、实训、实践、实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4)职业性原则。为促进学生获得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课程,注重职业标准与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链接与渗透,将其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之中,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交叉知识等进一步梳理,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序列化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按照上述原则,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如下。

(1)按照“理论、实践、能力”三要素优化课程结构,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从目前来看,由于培养目标大体相同,课程设置缺乏差异性,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严重缺乏,这是造成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缺乏动力的原因;由于对教育目标不明确,甚至对专业特色的误解,某些院系过分依赖自己已有的背景学科,则又形成了因学科背景的局限导致盲人摸象的片面教育,也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科学性[10]。

图1 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构成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是从教育规律出发,紧扣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强调“能力与素质培养”,以面向企业、顺应市场、服务社会为基本出发点,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需要突出多种课程的综合、交叉与渗透,体现出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开放性与实用性。以“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根据,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衔接应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兼顾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于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理论的准确运用。综合实践以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特色,充分发挥实践机会丰富、实践类型多样及实践理念先进的优势,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此外,在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方向的同时,积极调整,使实践教学不断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图1)。应十分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采取脱产培训、寒暑假集训等方式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从事相应的管理和具体岗位工作[11],使其掌握旅游行业的前沿动态和工作实务,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图2 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构架

(2)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观念转变、体制改变、机制创新等诸多环节。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应包括以下四大模块。

①基本能力。基本能力训练是实践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旅游专业的感性认识,为理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②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项旅游职业岗位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具体能力。

③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复杂环境等能力。

④发展能力。要求学生有较为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素质储备,能够适应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完整体系。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开设或设置不同的实践环节与实践内容,包括课内实践(训)、独立实践、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实习)等,这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图2)。

此外,要充分利用社会为学校提供的进行实践教学的天然条件,推行旅游专业学生的“双证书”制度,如导游证、酒店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会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等,促进学生在旅游行业中某一领域的专门能力培养,有利于学校培养出适用对路的人才,使培养的人才经得起社会和行业的检验,从而增强应用型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1]张维亚,严伟.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6-90.

[2]严伟,王基林,黄洋等.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综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48.

[3]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4]闵光泰.认清内涵、理清思路,确保专科向本科转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

[5]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2):87-91.

[6]李岫,王平,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7:120-123.

[7]杜今锋.CBE模式及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37-40.

[8]刘文涛.基于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89-92.

[9]任淑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共性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58-60.

[10]陶玉霞.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旅游学刊,2008,(1):8.

[11]王基林,唐银辉,汤澍等.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9-72.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2009029)。

冯年华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系旅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