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植物性胃石的影像诊断

2012-11-09张进风金宇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鞣酸植物性团块

张 琳 张进风 金宇芬*

(1 山东科技大学校医院,山东 青岛 266590;2 山东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放射科,山东 青岛 266071;3 山东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干部保健门诊,山东 青岛 266071)

胃肠道植物性胃石临床常见,常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及时正确地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胃肠道植物性胃石的主要方法。本文收集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植物性胃石43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本组43例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36~89岁,中位年龄为57岁。34例位于胃内,9例位于小肠,临床症状为上腹胀痛、食欲减退21例,上腹不适、钝痛11例,上腹胀痛伴呕血、便血2例,腹胀、停止排便排气9例。病史最短1天,最长1个月,追溯病史,皆有食用柿子、山楂、香蕉等果蔬及保健品史,其中最少食用山楂3枚。

1.2 方法

1.2.1 本组34例胃内植物性胃石行GI检查,检查前12小时禁饮食。采用日本岛津型X线遥控床,照射条件为87 KV,400mA。采用综合法上胃肠道造影、常规胸腹部透视,在常态下服产气粉3g,随即口服青岛QDIV型BaSO4混悬液,浓度200~250(W/V)200mL左右,按规范化检查程序摄取多相位照片。

1.2.2 本组9例小肠植物性胃石行腹部MSCT检查,采用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仪。因患者全部为急诊检查,故未行肠道准备,扫描范围为全腹。扫描参数:120KV,130mAs,层厚8mm,间隔8mm, 螺距0.9,扫描时嘱患者屏气,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以层厚1.5mm、间隔1.5mm进行影像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后处理。

2 结 果

2.1 GI表现:34例胃内植物性胃石中(图1A),单发23例,多发11例。胃石形态呈类圆形18例,椭圆形9例,不规则形7例,最大直径9.1cm,最小直径2.6cm,平均直径4.3cm。34例均表现为胃内单发或多发充盈缺损,其密度不均,边缘欠光整,压迫相其形态可变,随胃蠕动及体位变化其位置发生改变,呈典型“滚雪球”征(图1B)。9例并发胃溃疡,其中5例为单发,4例为多发,溃疡位于胃体部者3例,角切迹处4例,胃窦部2例,均呈良性龛影表现。幽门不全梗阻7例,表现为胃空腹中到大量潴留液,排空延迟[1]。

图1 A 胃内多发植物性胃石(共4枚),密度不均图1B 胃石随体位改变其位置发生变化,呈典型“滚雪球征”

2.2 MSCT表现:9例小肠植物性胃石均表现为小肠梗阻,其中完全梗阻7例,不完全梗阻2例;空肠梗阻4例,回肠梗阻5例,9例均于梗阻部位肠腔内见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与空气密度相混杂的“蜂窝状”团块影,CT值-22~3HU,边缘较光滑,其上肠腔扩张、积气积液并见液平面。

3 讨 论

3.1 临床表现:本病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患者为多,本组病例发病年龄均在36岁以上,临床特点为食用明显含鞣酸高的果蔬,如柿子、山楂等以及某些保健品。常见临床症状为中上腹胀痛、食欲减退,伴有消化性溃疡者可有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本组有2例消化道出血。植物性胃石大者可引起幽门阻塞,本组有7例直径>4.9cm的植物性胃石合并幽门梗阻;小肠植物性胃石主要为梗阻表现,本组9例均以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来院就诊。

3.2 发病机制:在形成植物性胃石的果蔬中,以柿子、山楂为多见,植物性胃石形成的机制:柿子、山楂等植物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果胶及树胶,不成熟的果实中其含量更高,其高达25%[2]。鞣酸、胃酸可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而沉淀于胃内,果胶和树胶遇酸易形成凝胶,也可与食物残渣聚积,形成巨大团块。在空腹时游离胃酸增多,更容易与鞣酸、果胶发生凝聚形成结石[3-5]。食用山楂、柿子后再饮酒更容易形成胃石,原因可能是酒中的乙醇能加速蛋白质的凝固,饮酒量愈大,酒精度数愈高,愈易形成胃石,且速度愈快。

3.3 GI表现:胃肠道植物性胃石的GI表现较为特征,主要为胃腔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充盈缺损,压之形态可变,随胃蠕动或体位变化而改变其位置。由于钡剂呈多发斑点状附着在植物性胃石的表面轮廓而致其密度不均,边缘欠光滑。植物性胃石的机械性刺激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本组38例中有9例合并溃疡,单发或多发,均呈良性溃疡表现。植物性胃石较大时可致幽门阻塞出现幽门不全梗阻表现。本组7例大于4.9cm者出现幽门不全梗阻表现。

3.4 MSCT表现:小肠植物性胃石是引起小肠梗阻的原因之一,MSCT为其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其CT表现甚为特征,表现为梗阻部位软组织密度与空气密度相混杂的“蜂窝状”团块影(图2A),平均CT值HU,其上肠腔表现为扩张、积气积液梗阻征象。MRP重建可精确直观显示梗阻位置(图2B)。

图2 A 空肠植物性胃石致小肠梗阻,胃石呈软组织密度与空气密度相混杂的“蜂窝状”团块影图2B MPR重建,小肠梗阻部位见“蜂窝状”植物性胃石影

3.5 鉴别诊断:胃内植物性胃石主要与胃内肿瘤相鉴别,前者随胃蠕动及体位变化而改变位置为其特征。与胃内肿瘤较易鉴别。小肠植物性胃石为软组织密度与空气密度混杂的“蜂窝状”团块影,与肿瘤不难鉴别。

总之,胃肠道植物性胃石的GI及MSCT表现均具特征性,是主要的检查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诊断依据。

[1]李勤笃,朱同宣,高波.植物性消化道结石X线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10(2):97.

[2]黄家驷,吴阶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610.

[3]赵国库,杜继民.胃石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11):779.

[4]Zalcman M,Sy M,Donckier V,et al.Helital CT signs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ischemia i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JR,2000,175(6):1601-1607.

[5]Caooli EM,Paulson EK.CT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nother perspective using multiplane reformations[J].AJR,2000,174(4):993.

猜你喜欢

鞣酸植物性团块
生物质炭复合团块在高炉中的反应行为
红外暗云中分子气体团块的性质研究∗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为什么柿子会有涩味
植物性饮食或能让肠道更健康
摄入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或可降低中风风险
吃柿子悠着点
吃柿子悠着点
空腹能吃甜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