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前瞻性研究
2012-11-09方全心
付 华,方全心
(1.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体育教育训练学
我国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前瞻性研究
付 华1,方全心2
(1.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此举为我军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军事人才。本研究分析了体育专业院校向军队输送毕业生的情况,结合体育专业院校的师资、课程、场馆设施、生源特点等方面资源,查阅了“特种兵”选拔与培养的机制,论证了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优势。研究表明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系列中非常重要与可行,培养国防生人才的突破口为“特种兵”人才。体育院校培养国防生有利于增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人才培养数量;提高特种兵的成材率和成才速度;解决高军事体能、高军事技能人才缺乏问题;联合培养有利于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双赢;有利于拓宽体育专业院校办学途径。
体育专业院校;国防生;培养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英、日等,早已依托地方高校的人才资源和知识优势为军队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扩大、充实现役和后备役军官队伍。美、德、法、意、日等以及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俄罗斯等国家也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模式和机制。据美国《步兵》杂志报道,随着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后进行的全球军力调整,美国加快了军事人才建设步伐,并启动了相应的人才战略计划。依托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军事人才是该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起步较晚。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国发〔2000〕9号),标志着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正式拉开帷幕。国防生是军队根据培养干部的补充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享受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的地方大学生。从1998年我军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进行国防生培养工作试点至今,国防生从无到有,并逐渐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的转变。到目前为止,据国防部网站消息,经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依托普通高等学校115所,均为国家部委直属高校或学科优势明显的省属院校,其中国家“211工程”高校69所,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65个院、所招收国防生[1]。2011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队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士兵近2万名;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生近3万名国防生。其中军事院校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1.5万余名、从现役士兵中招生近6 000名,每年依托普通高校招收国防生8千余名。今年国防生招生专业76%为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电子信息、机械、武器、航空航天、航海、测绘和气象专业,24%为医疗、财会、外语、新闻、法学等专业,学历层次均为本科[2]。在这过程中,由于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起步晚、底子薄、经验缺,加之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广泛性,国防生在校期间培养管理面临的诸多矛盾问题和制约国防生培养工作的问题纷纷涌现出来,而根据中央军委的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到2010年,依托培养的军队干部将占军队生长干部的60%,其中国防生占三分之二以上。所以重点解决国防生培养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显得非常必要与紧迫。
1 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国防生”?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完成规定的学业和军政训练任务并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这种方式培养的高校学生称为“国防生”。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国防生培养的研究主要是从国防生的招生、培养模式、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如胡春华、张幼松、张伟等学者从国防生招生角度探讨了国防生招生现状及存在问题;魏潾、孟威、杨卫华等学者主要从国防生培养模式角度出发,研究现有培养模式的利弊;孙旭炜、安玉新等对高校国防生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冯小宁、王丽萍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地方院校国防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之,国内培养国防生的普通高等院校均有各自院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但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军事技能和体能素质的不足,这种情况在承担国防生培养任务的普通高等院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查阅的100余篇关于国防生培养的相关文章中,就有20多是关于国防生培养中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的相关研究。主要的学者有:张志、陈晴、谢伦立、周琳、陈富强、黄若涧等撰写的关于国防生的军事体能现状、军事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军事体育精神培养等的文章,可见国防生的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在国防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有第二炮兵士官学校,司燕,张成满,将《军人体能标准》纳入教学体系的研究;成空某航空兵师,卢曦、于雷《为飞行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的研究等,都反映了对国防生的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将国防生的军事体能与技能的培养建立了指标,并纳入了教学体系中。通过百度、Google和中国知网等文献库查阅国防生培养的相关研究中,没有“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的相关研究。
美陆军上将沙利文曾说过:“即便在信息时代,主导战争行动的仍然是人。技术装备、部队结构的变化,不会导致勇气、无私精神、战友之情和领导能力等作用的消失。”国防生作为未来的准军官,要驾御未来战争,必须具备军人的精神面貌和强健的体魄,同时要求他们信仰坚定,作风顽强。扎实的军事体能与技能是国防生在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不少毕业的国防生到部队工作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国防生的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与当前部队依托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从目前在校国防生的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情况来看,也不容乐观。据悉,在南方某工科重点大学2008年国防生毕业一项体能考核中,80名国防生就有19名3 000米考核不及格(15分钟合格),不及格率近20%,其他高校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防生的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已经成为当前国防生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较高的成本正成为扩大国防生招生的瓶颈,另一方面国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正需要更多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国防生加入。各军种不仅在军官层面需要国防生,而且在士官层面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高体能、高技能和具备专业特长的国防生充实到一线。这就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成本支出范围内,开拓新的培养模式以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的系列中,将大幅度提高国防生培养高素质的要求,有效解决国防生培养过程中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低的问题。
3 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前瞻性研究
3.1 体育专业院校为军队输送人才现状分析
自80年代以来,体育专业院校每年基本上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参军入伍,充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路、空三军和二炮等的军队中,部分学生充实到公安、边检、海警、消防等部门工作。我国部分体育专业院校近五年毕业生应征入伍情况见表1所示。这部分毕业生近几年在军队的岗位上表现突出,政治思想过硬,意志品德顽强,体能和军事技能等方面优势明显。在汶川大地震的抢救现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执法的不同国家、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驻港部队、西藏和新疆“维稳”及地方“扫毒打黑”等重大事件中都有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生的身影,并有部分毕业生在完成各项任务中立功,获得国家和军队的嘉奖。体育专业院校的学生具有坚韧、顽强的优秀意志品德,过硬的身体素质与较高的机能水平,突出的专项能力与军事技能等特点,符合部队所需人才的政治、体能、素质与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表1 我国部分体育专业院校近五年毕业生应征入伍情况统计表
3.2 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的人才专业定位与切入点
目前依托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院校主要是文理科专业,而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的人才在国内外的研究领域和现实中均属空白。作为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与专业定位,选准切入点。合格的、高质量国防生的人才培养,应具备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思想、体质、技能和专业等几个方面。思想是指崇高思想品德、坚定政治素养和顽强意志品德;体质是指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机能和优秀的身体素质;技能是指具备全面的格斗、散打、防身、越野、攀爬、腾跃、涉水、野外生存等能力;专业是指各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国防生的专业设置不同,如通信、机械、航空、工程、土木、气象等。从培养国防生的人才各种基本要素的角度分析,我国体育专业院校完全具备培养合格的、高质量国防生的人才能力,只是在专业的定位有所不同。我国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的专业定位应该是以培养“特种兵”为突破口,以培养高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为切入点。
3.3 我国特种兵培养的现状与选拔、培养机制分析
“特种兵”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军队中担负破袭敌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和执行其他特殊任务的兵种。单兵作战能力极强,适合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往往是战争中决定战局的重要因素。“特种兵”的训练内容为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共同训练、空降训练四部分。目前我军各军区都配有直属的特种大队(团),各集团军配有营一级的特种部队,师配有连一级的特种部队。目前我国“特种兵”是通过全军大比武,从副班长以上的优秀士官中选拔出后备人才,由全国各大军区进行培训,训练环境异常艰苦,对体能素质要求非常高,无法适应高强度训练的士兵会被淘汰出局。查阅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特种兵”训练的开始阶段训练的淘汰率达到50%~90%,主要为体能素质差。如此高的淘汰率导致了成材率非常低,进而影响了“特种兵”的培养数量。产生这种高淘汰率的原因: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要求特别高,而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坚持长期从事体育锻炼人,很难胜任这种高难度、高强度训练。②特种兵训练课程的设置、训练方法的运用及训练负荷的安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许多的教官没有系统的从事过科学训练的理论和人体解剖、生理、医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③专门培养特种兵后备人才部门较少。目前还没有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范例,为此特种兵的培养基数也相对较少。④特种兵训练科目缺乏该领域的专家。由于特种兵的训练科目繁杂,涉及到的领域广阔,为此一个人不会是每个领域都可以成为专家的。当前,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趋势分析和前瞻性考虑,我国应该加大国防生-特种兵的培养力度和培养基数,以备战时急需,提升我国发展中大国的地位。
3.4 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的优势与短板
优势是泛指在某些方面超过同类的形势: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指超过同类事物中其他情况的形势。
“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3.4.1 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优势分析 体育专业院校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培养国防生-特种兵应具备的各种基本要素中的思想、体质、技能等方面有科学、先进的教学、训练团队和科研队伍,丰富、雄厚教学资源与课程资源;各领域的体育专门人才和不同专业的基础理论专家,最明显的优势即其他普通高校不可比拟的是:充足、正规的体育场馆;先进、完备的体育器材设施等,能够满足国防生-特种兵培养的需求。而且,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国防生还可以很好地胜任和承担其他高校国防生体质与军事技能的教学工作,从而有效解决普通高校国防生体能素质和军事技能低的问题。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将会成为我国提高军事人才军事技能和体能素质的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课程资源如表2所示。
表2 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课程资源一览表
3.4.2 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短板 从前瞻性视角分析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意义、价值、优势和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分析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短板。合格、高质量国防生-特种兵人才应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包括:思想、体质、技能与专业等几个方面,体育专业院校能够胜任国防生的思想、体质与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任务。但是,国防生-特种兵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培养却是体育专业院校的短板。国防生-特种兵人才的“专业”技能是指:各种枪械、武器的使用能力;驾驶各种车辆、战车的能力;使用各种爆炸物和排爆的能力;各种通信、监听、跟踪等设备安装与使用的能力;……其他种种“专业”技能。这是我们体育专业院校目前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短板和不能够胜任的。要提高国防生-特种兵培养的质量和解决体育专业院校的短板,可以采取部队与体育专业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国防生-特种兵的学员可以在每年度寒暑假期间到部队从事“专业”技能培养,实现军队与体育专业院校联合培养,有利于双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双赢。
3.5 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意义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后备军官在我国仅仅是一个开端,这条路今后必然会越走越宽。谁能抢占这个制高点,就会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和提高社会影响力增加一个重要砝码,无疑会使学校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依托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从前瞻性的视角分析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可以增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人才培养基数;提高特种兵的成才率和成才速度;构建科学可行的特殊兵种培训课程和训练体系;解决高军事体能与高军事技能人才培养缺乏的问题;有利于拓宽体育专业院校办学途径;促进体育专业院校的学风建设;提高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因此,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综合效益高,符合现代军事人才超前培养的客观规律。体育专业院校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全局和多角度认识国防生培养的重大意义,并积极探索其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培养途径和模式,为国家和部队培养优秀的国防生-特种兵做出应有的贡献。
4 结论
1)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据国防部网站消息,经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依托普通高等学校115所,均为国家部委直属高校或学科优势明显的省属院校,其中国家“211工程”高校69所,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65个院、所招收国防生。2011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队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士兵近2万名,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队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士兵近3万名。每年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近8 000名国防生人才。
2)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的系列中,在国内外的研究领域和现实中均属空白。通过百度、Google和中国知网等文献库查阅,没有“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的相关研究。
3)体育专业院校近五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参军入伍,充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路、空三军和二炮等部队中;部分学生充实到公安、边检、海警、消防等部门工作。部分毕业生在完成各项任务中立功,获得国家和部队的嘉奖。
4)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要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与专业定位,选准切入点。以培养国防生特种兵人才为突破口,以培养高军事体能与高军事技能为切入点。
5)体育专业院校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培养国防生-特种兵应具备各种基本要素中的思想、体质、技能等方面有科学、先进的教学、训练团队和科研队伍。最明显的优势即其他普通高校不可比拟的是:充足、正规的体育场馆;先进、完备的体育器材设施;丰富、雄厚的教学资源与课程资源;各领域的体育专门人才和不同专业的基础理论专家等,能够满足国防生-特种兵培养的需求。
6)依托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特种兵的短板是:特种兵人才应具备的“专业”军事技能培养不能够胜任的,可以采取部队与体育专业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国防生-特种兵的学员可以在每年度寒暑假期间到部队从事“专业”军事技能培养,实现军队与体育专业院校联合培养,有利于双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双赢。
7)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的系列中,可以增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人才培养基数;提高特种兵的成才率和成才速度;构建科学可行的特殊兵种培训课程和训练体系;解决高军事体能与高军事技能人才培养缺乏的问题。有利于拓宽体育专业院校办学途径;促进体育专业院校的学风建设;提高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等。
[1]程森成,沈有生.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张 志,廉京辉.大学国防生军事体能素质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6):98-100.
[3]毛建盛.大学生国防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
[4]沈达政,马琛杰.21世纪大学生国防与军事训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魏 潾.高校国防生的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153-155.
[6]高海生,刘国党,王卫霞.美军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事人才的现状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88-90.
[7]冯小宁,陈占炬.关于解决国防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3-75.
Prospective Study in Train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Personnel of Athletic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 Hua1,FANG Quanxin2
(1.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Jilin,China;2.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National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has been the trend of military personnel training.Since 2000,China has began to train military cadres throug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military personnel.This paper focused on military talents training of athletic sports schools,demonstrated the advantages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training of athletic sports schools from deferent aspects such as teachers,courses,faci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Th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mechanism of“Special Military Soldier”was also analyz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defense students trained in sport colleges is very feasible and the break through is“Special Military Soldier”;defense students trained in sport colleges w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raining bas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base,level up talent training,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higher military talent,ally-training would achieve win-win and broaden the education ways of athletic sports schools.
athletic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ational defense student;training
G807.4
A
1004-0560(2012)04-0094-04
2012-06-20;
2012-07-16
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付 华(1962-),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责任编辑: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