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以钦州学院为例
2012-11-07潘景丽
潘景丽
(钦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钦州535000)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以钦州学院为例
潘景丽
(钦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钦州535000)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不足的问题,探索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新模式,即以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为主线,搭建理论、实践和第二课堂三大教学平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让英语师范生在学习常规教育教学知识、英语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中培养和训练英语教学技能。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一、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
通过对我省3所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对16所中学英语教师、学生和领导的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英语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首先是教学技能课程设置不足。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来看,三所学校除了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门教育教学通识课程之外,只开设了一门学科教学法课程(英语教学法或英语教学论)。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和完善,学生缺乏教学技能训练的课程,且课程内容缺乏足够的各学科知识的交叉兼容,不利于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面。[1]其次,是教学实践训练较少。教学实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技能训练方式,但师范生在高校4年的学习时间里,相关的教学技能训练只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即见习和实习。学生见习的时间一般为1-2周,实习的时间一般为4-5周。一般是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到一所中学进行实习,一名师范实习生授课的时间只有4-5节,甚至有些只有2节,学生教学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学技能得不到足够的训练。总的来说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非常有限,获得的教学体验不足。第三,是 授课质量不高。由于师范教育比较薄弱,导致师范生在师范教育方面也比较薄弱,尤其是在教育实践能力方面较差,有的毕业生不会分析教材、不能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2]由于在高校学习中存在师范教育不足,教学技能训练不足的情况,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有较长一段的入职适应期,课堂教学质量不甚理想。
当然,师范生从毕业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一定的成长期,但若在高校培养中能根据以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会收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二、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与特色
针对以上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钦州学院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了新的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经过了6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经历了调研阶段、模式雏形阶段、模式实施调整阶段和模式确定阶段。改革后的模式是以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搭建理论、实践和第二课堂三大教学平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让英语师范生在学习“常规教育教学知识、英语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中培养和训练英语教学技能。同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相应配套,逐渐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为地方培养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的中小学英语师资(见图1)。
图1
(一)模式的内容
1.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专业,既要培养和输送高一层次的人才,又要面向基础教育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校大部分的生源来自省内且毕业后大多数在省内工作,为地方教育和经济发展服务。通过需求调研,我们确定了以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技能和宽广文化知识,能运用英语在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教育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培养中注重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使其具备从教所需的基础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教的信念、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
2.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3]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本着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宗旨,建立了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系列课程体系。体系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加强了实践性、注重了评价的实效性。我们把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常规教育教学知识模块、英语学科知识模块、学科教学知识英语和教学实践模块。⑴常规教育教学知识模块。以常规的课程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为主,让学生学习一些教育的通识知识。⑵英语学科知识模块。在英语学习中,英语既是授课语言又是学习的内容,因此,英语师范生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学科基础。基础的英语学科知识主要分为英语知识类课程和英语技能类课程。英语知识类课程主要有英语语音和英语语法。英语技能类课程主要有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和英语写作。这一模块的课程以在低年级开课为主,但作为专业的基础,是要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⑶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模块。我们丰富了英语学科教学知识课程,根据课程开设的实用性、系统性、关联性和衔接性的原则,按课程比重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序地开设了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系列课程体系(见表1)。课程之间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连贯衔接,循序渐进,各学科知识的交叉兼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表1
当然,课程设置会随着社会发展和英语师资的需求不断调整和提高,而不会一成不变。
⑷教学实践模块。改革后的教学实践模块增加了实践环节的学分和学时比率。同时,把实践贯穿到理论课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个别理论课程中增加了微型课等实践内容。通过课程的设置和要求的改变,提供给学生体验、参与、实践、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如开设了教学情境模拟课程,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反思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技能。
3.教学内容。师范教育中仍然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缺乏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情况尤其突出。[4]因此,除了传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还针对地方的培养需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了适合我们地方层次的师资培养的校本教材,调整了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理念的实施者,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进行授课,教育教学行为与理念一致,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来说明新理念的可行性。创建了学生中心课堂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言行给学生展现生动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课堂组织、语言运用、教材处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三笔一画等教学技能。
5.教学实践。美国学者持拉弗斯指出:“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在该模式中,教学技能培养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体现在课堂内外和校内外的教学实践中。改革后的模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教育的机会:⑴开发第二课堂,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练习和展示的机会,如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到中小学进行课堂观摩和授课等。⑵进行专题培训,丰富知识,培养从教情感和多种能力。⑶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师范生见习和与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真实教学情况。⑷改革教学实习方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和机会。如采取顶岗支教的方式,使学生有更长的实习时间。同时通过顶替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更多的提高教学技能的机会。
(二)模式的特点 改革后的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1.针对性。⑴ 针对的是地方本科院校。该模式的培养方式适合地方院校英语师范生的知识、能力的水平和层次,能为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如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学习内容和多层次的实践机会。⑵培养的是应用型英语师资,符合地方对英语师资的需求。该模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师范生教学技能能力较强,能有效缩短入职时间。
2.系统性。该模式中相关课程和活动设置系列、有序,做到了培养目标明确,统筹安排,使学生能多途径地学习相关知识和培养教学技能。
3.综合性。该模式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提供了多层次的实践机会:课堂实践机会、第二课堂实践机会和校外实践机会。能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外实践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在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培养模式的运用成效与启示
2007年,该模式正式用于培养英语师范本科生。实践证明,此系列改革让地方院校的英语师范生既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也具备了较娴熟的教学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实习或顶岗工作,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教师职业发展。该模式提高了英语师范生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了以往的英语师范生因教学技能较弱而不被认可的被动局面,为地方提供了应用型英语师资,为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打好了基础和提供了保障。
通过对钦州学院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我们对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出以下的建议:
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高校教师是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者。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系列课程的执行需要有一个统一理念的团队来实施,要有系统性和衔接性。需要教学团队的科学的、合理的合作。需要团队要共同进行反思和创新,共享和创造教学资源,这样才有利于达成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高校教师要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发展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习型和智慧型的教师,才能实现教学与研究的和谐统一,科学严谨地去解决问题,提高对课程的执行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建立实践体系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要形成一个实践训练和培养的体系,统筹安排,有序、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内外和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体现活动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培养目标而服务,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还要建立实践基地,进行常规或不定期的见习和实习,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
注重高校培养与中学教育教学的接轨除了教学技能的培养,英语师范生还要熟悉英语新课程标准和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现状,才能顺利从教,有效缩短其入职时间。高校教师也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直面教育现象本身,衔接高校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与研究,探讨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服务于实践。
[1]王蔷,田贵森,钱小芳,袁邦株.外语师范教育:现状与建议,载吴一安等著,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朱新梅.论我国部属师范大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王锦,吴丽.新课标下英语专业合格师范生的培养[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2).
G65
A
1003-8078(2012)01-0143-03
2011-11-04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1.45
潘景丽(1975-),女,广西钦州人,钦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编号:桂教人[2009]62号。
责任编辑 袁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