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副词性非主谓句研究
——副词成句问题探索》评述

2012-11-07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成句句法现代汉语

饶 琪

(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现代汉语副词性非主谓句研究
——副词成句问题探索》评述

饶 琪

(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汉语里,副词游走在功能词与内容词之间,这种虚实的两重性决定了副词在汉语词类中的重要地位,是实义词和虚词的中间站。在共时平面上,它凸显了汉语句法形态、功能类型的诸多特点;在历时层面上,它勾连起实词和虚词,是探索实词如何向虚词演变的最佳观察样本群。所以,副词研究一直以来是汉语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有着很长的学术半衰期。往前看,《语助》、《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篇章都涉及到汉语副词的讨论;近一点看,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陆俭明、马真合著的《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也亦成为汉语研究中的经典之作。一方面,汉语副词研究由于其固有的学术价值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注意的目光;另一方面,这么长的学术半衰期也说明了已有的研究解决得还不够彻底,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近日,读到罗耀华博士的入选华中语学论库第三辑的新著《现代汉语副词性非主谓句研究——副词成句问题探索》一书(以下简称《研究》),有涣然冰释之感,以至于研习再三。

一般而言,汉语副词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同动词组配。如果在汉语中,副词可以直接充当谓语,并且能够独立或者同语气词(啊、吗、呢、了、吧等)组配构成小句,那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全面把握汉语副词的句法功能特征,乃至认识汉语的类型特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事实上,副词能否成句?这个问题赵元任在其名著《中国话的文法》一书中就已提出,“副词一般不单独成句,但有几个副词可以单说”。但如同作者在序言中所说一样,“这本书主要是提出问题,而非解答问题。”(chao,1968)问题虽然提出了,但却并没有说开去。陆俭明(1982)敏锐观察到,汉语口语中有不少副词(陆文确定为65个)可以单说或者单独充任小句的谓语。陆文的价值在于揭示了在整个副词的功能体系中,副词独用现象并非如前人所认为的处于边缘性位置,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而提高了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研究》一书沿着前人的思索,通过全面考察,进一步地扩大了现代汉语中可以独用的副词的数量,将现代汉语中可成句副词(以下简称KF)的数量定格为77个。同时,更把研究的视角从以往的小句层面提升到了篇章的层面。全书将副词能否成句这一核心问题分解为:A.汉语有大概500多个副词,但其中只有60多个副词能独用,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有的副词可以独用而有的副词不能独用?B.这77个可成句的副词,在成句能力上具有什么样的差异性?C.副词成句分布的不同,在功能上有何差异?D.副词成句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有什么规约?等四个子问题。“小题大做”地对汉语中副词独用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透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关于汉语中副词独用现象,《研究》一书给予了最为系统、深入的回答。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探讨副词性非主谓句的句法规约;第三章讨论副词性非主谓句的语义规约;第四章讨论副词性非主谓句的语用规约;第五章讨论KF的成句能力等级;第六章是副词性非主谓句的个案∕群案研究;最后是全书的结语。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值得申说:

首先,力求“表”、“里”、“值”的三角验证。在汉语语法研究的进程中,如何将西方语言学理论融合到汉语研究中来,始终是汉语研究者思考的一个宏观问题。是基于汉语事实的基础上引入西方语言学理论,还是在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关照下来把握汉语事实,无疑时刻困扰着每一位汉语研究者在研究路径上的选择。但是,无论何种理论与方法,都避不开对语言事实的注意与观察。20世纪八十年代,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具有引领作用,书中处处体现作者对于形式和意义相互验证的追求。九十年代以来,邢福义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将其扩充为“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相融合的“小三角”理论,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多角度聚焦透视。《研究》一书以“小三角”理论作为研究旨归,对于KF构成的副词性非主谓句在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维度上进行了讨论。已有的研究表明,对“小三角”理论运用的难处可能不在于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透视,而是如何探幽显微般的勾连起“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者之间的内在肌理,同时这也是显示研究功力的玄要之所在。可成句副词在句法位置上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句尾。不同的句法位置,这是语言表层的形式,形式背后的意义有何不同,进一步的追问,表现在语用价值上有什么独特性?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研究》一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可成句副词“的确”为例,“的确”在句法分布上自由度很高,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句末三种不同的句法位置上,例如:

(1)的确,据日本媒体报道称,冈田武史此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不仅仅是为了发挥余热,而是担负着日本足坛的“野心”。(《现代金报》2011年12月16日第6版)

(2)活像一个有着一百个求婚人的骄傲的公主,的确,她有一张像公主一样美丽的脸,线条清晰,每一个器官的比例都很协调……(张洁《漫长的路》)

(3)我们大家都难受得很,的确。(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上面三例中的“的确”就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这是语表形式的不同,形式的不同,其意义也不同,表现在语用价值上也有各自的独特性。《研究》一书对此做出了精彩的分析,指出:“的确”位于句首,表达言者对整个命题的主观评注,是对命题的肯定性断言;“的确”位于句中,置于篇章大的背景之下,具有篇章衔接功能;“的确”位于句末的时候,有追补的意味。同时,在主观性程度上存在有差异。

其次,追求“质”与“量”的交互融合。“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两大类研究方法。随着汉语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趋于一种共识:汉语的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隐蔽在汉语事实中规律的提炼很难做到整齐性。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者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在静态的多样性基础上反映出动态的倾向性。如何刻画动态的倾向性,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是一种有效手段。比如,现代汉语中,可成句副词是一个词汇项的集合,在这个集合止中,各个成员的典型性不一,表现在构句能力上有强弱之分。但是,如何对这些词汇项的构句能力进行刻画,为后续的“质性研究”——描述它们构句能力的强弱上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无疑是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之所在。《研究》一书运用了A.[±位置灵活性]分为主语前/主语后;小句分布在句前、句中、句末;B.[±添加语气词]、C.[±使用频率的高低]、D.[+自主性]、E.[+可谓性],能否单独作谓语;F.构句类型,分为问话、答话、接话、祈使句、自述句等5小类;G.[±语义自足性];H.[+辖域大小];I.元功能,包括[+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等九大项十六个小项作为指标对现代汉语中的77个可成句副词的构句能力进行了刻画,从而可信的将这77个词汇项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将以往我们基于感性认识上的成句能力强弱推进到了一个更为精确描述的境地。又如,“也许”一词有着不同的句法分布,这些不同的分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优先序列?《研究》以CCL语料库为统计对象,对“也许”一词的句法分布进行了统计,发现:________

统计表明,“也许”用在主语前的比例是相当高的,达到50%以上,在单独成句的用例中,用于句首的分句,占绝对优势,高达81.89%,而用于句中的占只占18.11%,数据表明,“也许”一词优先出现在主语前,主要表达句子的情态,其主观性十分强。

再次,讲求历时和共时的延伸配合。汉语有着连续三千余年的文献历史,从原始汉语绵延到今天的现代汉语,其间汉语共同语不仅有着连续的层叠演变,也始终和方言以及其它语系的语言发生着交互式的互动。就词汇的层面而言,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是一个多层次、非均质化的系统,其中不仅蕴含有古语层、方言层、还有语言接触诱发的词汇输入和输出。具体到现代汉语副词层面而言,为什么是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往基于结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共时层面的词汇结构类型研究,仅仅只能够刻画这一时期副词的基本面貌,而“词汇化”理论视角的引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汉语副词系统面貌为何如此。“词汇化”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我们了解词语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功能词的由来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为了让研究显得纵深感更强,《研究》一书专辟一章,在“词汇化”与“语法化”的理论视野下,对若干具有典型性的可成句副词进行了个案∕群案的历时考察。具体讨论了“的确”、“再说”、“怪不得”、“有点儿”、“顺路/顺便”、“最多/最少”、“何必/何苦”等词的历史演变过程与动因,其中既有个案的考察,更有两个词词汇化过程的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发掘不同词汇项在历时演变背景下的共性,通过汉语的个案研究佐证了“词汇化”与“语法化”并非有些理论著作所宣称的是一个对立过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过,囿于篇幅限制,《研究》也未能对全部的77个可成句副词的历史来源进行逐一考察,使得我们未能一一知道这些词的历时演变轨迹和不同功能的浮现地图,但这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在该章中,作者同时也对揣测类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问题以及“反正”类反义复合副词形成做出了重新审视。汉语里,有一类表示“不管怎样,无论如何,都会~”之义的词,如“横竖、高低、左右、反正”等,从“语义透明度”的角度上来看,这些词都属于低透明度词,它们的语素义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加工成整体义?《研究》一书引入“概念合成(conceptual blending)”理论来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出,这些反义复合词实际上是两个输入心理空间在环境信息和背景知识中建构一个心理空间网络,通过空间合成的方式来构建起一个新概念。以“横竖”一词为例,其整合过程可以图示如图1。

图1

上图中包括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是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共有的相似的结构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是源域或目标域部分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横竖”,在完成由表示空间概念向认知概念转换的过程中,隐喻作用其间。由最初的表达空间方位,到最后表达事理,是两个不同域之间的投射。等概念合成的过程,在整合空间中,“横竖”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认知过程。作者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汉语复合词如何从语素义到整体义的呈现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

近年来,汉语副词研究领域可谓佳作叠出。仅就现代汉语副词而言,以眼力所及,就有《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副词探索》(张谊生,2004)、《现代汉语副词分析》(张谊生,2010)《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顺序和同现研究》(史金生,2011)等,罗耀华博士的新著无疑可以看作是这一领域的有益补充,该书的出版丰富和推动了汉语副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我们更充分的了解汉语的副词提供了有益参考。我们也期待着在这一领域中涌现更多的佳作。

[1]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

[2]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4]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5]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增订版)[M].丁邦新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

I109.4

A

1003-8078(2012)01-0109-03

2011-12-22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1.34

饶 琪,男,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张吉兵

猜你喜欢

成句句法现代汉语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句法二题
趣味古文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