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
2012-11-06吴秀荣林焕泽陈建华
吴秀荣,林焕泽,李 桃,杨 华,黄 群,蓝 忠,陈建华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是指除气泡外,随机存在于液体制剂包括灭菌粉针剂所制成的液体中,可流动的、不溶性外来物质,其粒径在50μm以下,在机体内不能代谢。中药注射液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发展的产物。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配伍液的可见异物合格但不溶性微粒增加,易导致静脉炎、静脉栓塞,还可引起过敏和热原样反应等不良反应,潜在危害较大,已成为中药注射液发展的制约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1-2]。笔者参照红花等5种中药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常规治疗浓度,将其与葡萄糖配伍,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测定,对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进行考察,供临床合理配伍与安全用药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GWF-8JA型微粒分析仪(天津天河医疗仪器有限公司);Speg Air Tech净化工作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四川沱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为B1010094);血塞通注射液(黑龙江某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00902);银杏达莫注射液(山西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20101118);红花注射液(太原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1012101);参附注射液(雅安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01106);香丹注射液(四川某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010240)。5种中药注射液的规格均为每支10 mL。
2 方法与结果
2.1 配伍液制备
在万级净化环境下,用注射器按1次临床用药量,分别将5种中药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混合。样品A为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样品B为血塞通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样品C为银杏达莫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样品D为红花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样品E为参附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样品F为香丹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2.2 不溶性微粒检查
用超纯水洗涤所用的样品杯,取各样品溶液,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ⅨR中微粒分析仪,按照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检查,分别测定5次,测出每1 mL中直径不小于10μm的微粒数,取平均值。并将配伍后的注射液静置净化工作台中(避免受污染),分别依法测定放置 10,20,40,60,120 min 后的微粒数。见表1。
表1 不溶性微粒检查结果(X ± s,n=5)
2.3 结果分析
采用配对 t检验,结果见表1。可见,5%葡萄糖输液在与5种中药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增加。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光阻法测定不溶性微粒。光阻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目前《中国药典》将其作为不溶性微粒的首选方法。从本试验结果可知,葡萄糖输液中加入中药注射液后不溶性微粒数目明显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草药注射剂本身固有的微粒;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含生物碱、皂苷、氨基酸等主要成分以及一些未被除尽的杂质,与输液配伍后,可因酸碱度变化而出现溶解度下降,产生聚合物、氧化、缩合或水解等反应而析出微细沉淀;输液配伍的操作过程及操作环境也可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本试验还在不同时间对配伍后的输液进行了微粒测定,结果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延长的变化不大,说明配伍后输液中的微粒数相对稳定[3-5]。
虽然中药注射液因起效迅速、作用强而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但其副作用较多,不能不引起重视。中药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导致的炎症反应、肉芽肿和栓塞等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其广泛使用。为控制中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关于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限度(光阻法)如下:标示量为100 mL或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每1 mL中含10μm及以上的微粒不得过25粒,含25μm及以上的微粒不得过3粒;标示量为100 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每个容器中含10μm及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 000粒,含25μm及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6]。
虽然人体对微粒有一定的耐受力,但对于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群是不一样的。不同个体因为遗传基因的差异,体内代谢酶和免疫系统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亦不同。过敏体质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常人,且往往较严重,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临床输液反应是不容忽视的。
为切实做到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提高临床静脉给药的质量。在生产中,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管理,控制生产工艺,积极引入新技术,提高中药注射液的质量;在运输、储存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要确保管理和操作规范化,尽可能在临床静脉配置中心由药师监督管理使用;并尽可能制订更为严格的关于静脉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的检查标准。
[1]吕长淮,吴 玮,胡 丹.光阻法检查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14-15.
[2]莫玉芳,李耀荣,张红雨.静脉输液与不溶性微粒[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2):135-136.
[3]常 虹,宗树桢.葡萄糖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 齐鲁药事,2005,124(13):181-183.
[4]姜 姗,倪 健.中药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的研究现状与再认识[J].中国药师,2009,12(10):1 465-1 468.
[5]沈文炯,侯建华.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8):153-154.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