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因素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2012-11-06丁西省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回归方程课外活动问卷

丁西省

(新乡学院 教育科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0)

2012-04-20

丁西省(1967—),男,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

学校教育因素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丁西省

(新乡学院 教育科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0)

探讨学校教育因素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崔丽娟、赵鑫(2004年)用安戈夫(Angoff)方法编制的“网络成瘾症”界定问卷和自编制的中小学生学校问卷对750名未成年人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85份。有38名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成瘾率有5.55%;学校教育因素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师功能、课外活动在0.00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性教育、生命教育在0.05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

学校教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指出,处在13~18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数据报告(2007)》中显示,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络成瘾比例最高(9.72%),其中,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是13.29%[1]。网络成瘾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主导作用,那么,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什么样的关系?目前,对于学校因素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层次探究学校教育因素与网瘾的关联,为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及戒除网瘾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方法

1.1对象

本课题取样为750人,选取了信阳、焦作、新乡、安阳等地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在统一指导语下完成,在剔除一些信息不完全样本后, 收回有效问卷685份,其中,男生为355人;女生为320人。

1.2量表

1.2.1 “网络成瘾症”界定问卷 5

崔丽娟、赵鑫(2004年)用安戈夫(Angoff)方法对网络成瘾的标准设定进行了研究,并且编制了包括12个项目的网络成瘾界定量表,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得7分以上(包括7分)为上网成瘾者。

1.2.2采用自编问卷——中小学生学校调查表,该调查表为自编问卷,主要包括学校基本状况、学校环境两个方面。学校基本情况涉及到学校类别、校风、班风和班级地位,共4个项目。学校环境涉及到以下八个方面:(1)学习压力。(2)学校人际关系。(3)课外活动。(4)教师功能。(5)教学手段。(6)性教育。(7)生命教育。(8)网络教育。项目的编制主要参考了前期访谈的结果,形成了17个项目。

2.结果

2.1在750名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为685份,上网成瘾者有38人,上网成瘾检出率为5.55%。

2.2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分析

由表1可见,网络成瘾与学校教育因素的关系密切,其中与人际关系、课外活动、教师功能、教学手段、性教育、生命教育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学习压力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p<0.05)。

表1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学校教育因素的相关矩阵

表2 城乡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因素与网络使用总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由表2可见,学校教育中的课外活动、教师功能在0.00水平上都进入回归方程,性教育、生命教育在0.05水平上都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学校教育因素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因果关系。

3.讨论

网络成瘾与学校教育因素的关系密切,其中与人际关系、课外活动、教师功能教学手段、性教育、生命教育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学习压力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p<0.05)。学校教育因素中,以学校教育的因子为自变量,以网络成瘾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课外活动、教师功能在0.00水平上都进入回归方程,性教育、生命教育在0.05水平上都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学校教育因素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关系密切。

3.1课外活动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影响

未成人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游戏需要、探究需要、尊重需要),他们会热爱真实的社会生活。而 “应试教育”背景下导致学校无休止的上课、补课,只以考试的分数和排名衡量人,使得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价值感和人生目标,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就沉迷在虚拟的空间之中。本研究显示,课外活动对负性预测作用,课外活动单调或没有课外活动,学生网络成瘾率就越高。

3.2教师的教育功能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影响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他们的教育功能能否得以有效完整的发挥,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还在于学生人格的形成、班级人际关系的形成等,对于学生成瘾的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体是同学关系(同伴关系),良好的同学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很高的心理价值,同学关系融洽,他们的心理相容程度高,同学们善于彼此包容与理解,未成年人也不容易网络成瘾。

3.3生命教育、性教育课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也有一定的影响

学生时期贯穿了人生的童年期和青春期,身体形态、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他们对于有关性知识有了探究的需求,很多学校不开性教育课,即使开性教育课的学校,也是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安排,性教育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主要对象是青春期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成年人性成熟时间比10年前提早了1-2岁,不少学生小学未毕业就出现了遗精和月经,以致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一学生成了被性教育“遗忘的角落”,与性发育有关的问题成了困扰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而有些未成年人沉溺网络与对性的神秘感、迷茫感有关。

因此,要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与管理,真正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其次,学校应加强生命教育及性教育,教会孩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最后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游戏需要与交往需要。

[1]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49-55.

[2]缪金生.网络瘾概念与流行病学[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3) :168-169.

G40

A

1008-3715(2012)03-0080-02

(责任编辑王玖)

猜你喜欢

回归方程课外活动问卷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