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2-11-06刘晓辉刘伟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排球毕业生

刘晓辉 刘伟春

( 1.惠州学院 体育系,广东 惠州 516007;2.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晓辉1刘伟春2

( 1.惠州学院 体育系,广东 惠州 516007;2.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数据统计法,对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排球培养目标存在未能体现毕业生就业渠道宽泛、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特征以及培养目标与“体育生活化”相悖等问题;排球课程设置存在内容设置单一、脱离中小学实际、缺乏整体优化等问题。据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体育教育;排球;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由客观体系、体制和模式的改革,进入“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的深化改革阶段”,并且取得了战略性成果。为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从宏观到微观更加完善,各课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排球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对适应新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方案体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国10所高校体育院系: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扬州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的44位专家及有关教学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100名机关单位、社区的体育爱好者;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26所中学、93名中学体育教师;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新课程方案》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特征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5套教学计划中(见表1),从1980年把培养目标定位为“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到 2004年的《课程方案》把目标定位在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上,培养目标更加宽泛,更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表1 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历次教学计划培养目标[1-5]

形成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新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框架,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其特征为:更新教育观念,基础教育“通识”化;整合课程内容,主干课程“领域”化 ;开设特色课程,必修课程“学科”化;增强适应能力,限选课程“模块”化;注重个性发展,任选课程“小型”化;开设新型课程,适应社会发展[6,7]。

2.2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现状与分析

2.2.1 排球培养目标的现状与分析

1)未体现毕业生就业渠道宽泛的特点

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997-201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结果可知:2003届有53.20%的毕业生进入教育部门,是13届毕业生进入教育部门最多的一届,最少的是1998届仅为12.90%。只有平均29.26%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进入教育部门,70%的走向社会其他行业。这说明教育部门不再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大后方。

广州体育学院2002、2003、2004、2005届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来源广州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也基本反映这一趋势:即8.53%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21.26%的学生进入国家机关,47%的学生进入普教系统(进入中小学的只有27.02%),24.28%的学生进入社会的其他行业,真正走向一线教师岗位的毕业生不到40%。霍红等[8]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2000-2002年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发现:初等教育是已就业毕业生的主渠道;专业设置过细,毕业生适应面窄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

从黄汉升教授的调查报告中可知:有71.40%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88.12%的高校教师及71.26%的中学老师认为: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培养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人才,即能担任体育教师,也能从事其他体育职业(如体育与健康指导员、体育娱乐管理者等)。

综合以上所述,排球培养目标应参照新课程方案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培养目标应进一步强化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角色转换能力,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兼顾多级需要。

词人通过将自己的感情经历付诸诗词,从女性的角度书写闺中生活的寂寥与无奈,压抑与无聊。凭栏的状态更能表现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心情。登高望远,却不见归人。

2)未体现“体育生活化”的特点

在对社区居民健身行为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91.8%的人喜欢体育活动,并认为体育活动是生活中的一部分;78.80%的人有寻求最佳健身方式的要求;81.32%的人喜欢两种以上的体育项目。具体到排球运动中,对气排球的喜欢程度排在第一位,软式排球第二;其原因是气排球项目动作难度低、不易受伤、有健身性、娱乐性,参与人数多。在调查中还发现:70.20%的人在掌握一定程度的气排球技术后,会约球友一起去比赛;89.11%的人认同通过打比赛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和沟通。这说明体育生活化的出现,首先源于人民的喜欢和内心需要,体育需要驱动着人们自主、能动的参与体育活动。

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充分说明:激烈的竞技体育项目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大众体育已经回归。高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符合社会需求。

3)未充分体现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在2001年全国调查[9]的348个活动点中,有151个活动点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占43.42%;体育活动点中一半以上的锻炼者是自发组成的,占总人数的60.30%。另有统计显示,平均 628.28人仅有兼职从业人员一名,平均 4820人仅有专职体育人员一名。在指导锻炼方面,大部分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示范、讲解能力偏低。由于体育基础知识差,医学知识少,讲解内容肤浅,这一切都不利于社区体育和大众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社区体育专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对薄弱和专职人员严重不足,是制约社区体育科学化、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2006年对桂林、南宁社区的调查中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区仅占33.6%,低于2001年全国水平。而实际上希望在体育锻炼中能有专人指导的,占86.40%。这说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与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各层次体育大学生是十分可观的资源,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社区,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一方面能培养和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可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不足和指导质量不高的缺陷,发挥资源的作用,加快推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更重要的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大量需求有可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大后方。

2.2.2 排球课程设置现状与分析

1)排球课程内容设置单一

表2 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内容情况统计表

统计结果表明(见表2)各院系在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较为集中,理论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集中在排球运动的技、战术理论和教学、训练手段方法上,使学生对整个排球运动与课程教学有了较为详细的认知。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分散,几乎包含了排球运动的所有技、战术,体现出专修课教学内容的“竞技性”特征。但从教学内容安排的比重来看,技、战术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占了教学内容的相当大的比重,反映出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特征,同时体现了专业培养的“师范性”。

2)排球课程内容脱离中小学实际

63.70%的专家、83.20%的中学体育老师、78.1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该课程体系与中小学体育教学严重脱节。世纪之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同期推出并于2005年秋季在全国全面推广。新《课标》的推广将使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新体育课程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了“健康第一”,从纯粹强调“增强体质”进而到突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逐渐将竞技化很强的运动项目淡出中小学体育课程[10]。重新构建具有健身与竞技两重性的教学目标体系,将软式排球和适合中小学开展的排球运动的其它形式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使中学体育专修课成为融竞技、技能、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11]。在此情况下,新《课标》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使体育教师从大纲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决策者;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基础教育体育学科领域的变革,对高等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26所中学排球开展情况调查也说明这一问题:目前在课外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是软式排球为75.26%,硬式排球仅为9.78%;在体育课中将硬式排球作为教学内容的只有9所,其余分别开设软、气、沙排;82.80%的中学体育老师非常赞成开设软式排球和气排球;78.10%的中学体育老师认为在大学学习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目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3)排球课程内容不利于体育生活化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而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体育生活化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中,尊重个人意愿,以增强人民体质、完善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为目的,满足当代人的健康、娱乐、休闲、保健、康复、社交等各种需要。通过调查发现:66.70%的专家、78.33%的大学生、86.16%的中学体育老师认为目前高校体育院系排球课程与体育生活化相差甚远;82.36%的社区居民需要娱乐性、健身性、休闲性的体育项目;89.60%的大学生认为娱乐排球更具锻炼价值和休闲性;68.33%的专家、76.56%的体育老师和89.63%的大学生认为娱乐排球更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这说明娱乐排球融入排球课程内容十分急需和必要。

4)排球课程内容缺乏整体优化

首先,条块分割严重。我国高等教育自 50 年代学习借鉴前苏联专才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过分强化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术科课程设置基本上依照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而对应开设。通过调查发现: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部分院校增加了娱乐排球内容,但都是以独立的一门课放在任意选修课里面,由于各门课程都强调自身的完整性,力求讲细讲透,造成了娱乐排球课程与竞技课程之间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娱乐排球和竞技排球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尤其是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竞赛的组织和编排等部分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进行综合。

其次,课程内容层次安排不合理。对已开设娱乐排球的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部分院校的教学计划进行比较发现,硬式排球作为必修主干课程先于娱乐排球开设,这与《新课程方案》要求的科学安排各课程及内容层次不相符。因为,娱乐排球学习难度明显低于硬式排球,按照“先易后难”学习的原则安排更符合教育学规律。所以,如何更新、增设、优化排球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2004年的《新课程方案》精神是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的理论根据;排球培养目标未充分体现毕业生就业渠道宽泛的特点,与“体育生活化”的特点相悖,也未充分体现出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特征;排球课程设置存在内容设置单一、脱离中小学实际、缺乏整体优化等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3.2建议

3.2.1 根据新课程方案的主题思想,尽快修订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培养目标,目标应体现毕业生就业渠道宽泛、促进大众体育生活化及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特点。

3.2.2 排球课程设置应紧扣排球培养目标,在内容安排上应强调竞技和娱乐排球共存,即硬式排球、软式排球、沙排和气排球多元共存的格局,但应保证主干课程“领域”化 ,限选课程“模块”化,层次分明,先易后难;在教学理念上淡化竞技性、突出娱乐性,在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上充分考虑复合人才特点模式;在教学目的上充分体现中小学实际及社会需求。

[1] 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教育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方案)的通知[Z].1980.

[2] 国家教委体育司.关于印发《高师体育专业教学计划研讨会纪要》及有关文件的通知[Z].1986.

[3]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Z].1991.

[4]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1997.

[5]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2003.

[6] 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3):51-57.

[7] 黄汉升.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8.

[8] 霍红,欧雪松,蒲鸿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3):78-81.

[9] 曹艳杰,陶于.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多元因素分析与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43-45.

[10][11] 曲宗湖.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2-36.

TheCurrentSituationoftheCultivatingObjectandCurriculumSettingofVolleyballofP.E.Major

Liu Xiaohui1,Liu Weichun2

(1.Department of P.E.,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 China;2.Institute of P.E.and Sport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541004,Guangxi,China)

We analyze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curriculum of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s volleyball about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colleges by the documentation,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We suggested that the cultivating objective can't reflect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the social demand for P.E. tal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orts life” relatived; the contents set up a single, separated from practice and lacked the integrity of the curriculum. So we offered the constructive opinion.

physical education; volleyball; cultivate objective; curriculum

G842

A

1672-1365(2012)03-0142-04

2011-12-16;

2012-02-01

广西高校“十一五”教改项目(桂教高教168.169)。

刘晓辉(1969-),女,山东鄄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与体质健康评价。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排球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