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2-11-06张祝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新课程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02)

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0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为研究内容,旨在为体育教师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此情景下,体育教师角色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故此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内涵、应对新课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具体策略等问题。提出了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要由教学管理者、控制者转变为组织者、促进者;和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等意见和建议。

新课程 教师角色 转变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1 研究目的

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改变他们习以为常的教学角色、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未来公民,教师就应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充分的认识,因为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对专业角色的认识,了解角色转变对适应新课程的作用,体味专业角色转变的价值,才能成为自觉的创新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体育课程改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能否顺利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队伍能否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对挑战之对策的探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为研究内容,旨在为体育教师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近几年来有关课程论、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新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方面的书籍及相关文章。

2.2 访谈法

根据需要,访谈省内外教育界、体育界的有关专家,获得有权威的理论观点和相关资料。

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专家观点等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并结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进度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教学角色转变的具体策略。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师角色转换的内涵

教师作为角色的身份出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得,他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意义。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的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全面启动,从“体育教学大纲”走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首先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因为转变思想是新课程实施的先导,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必须确立自己的新型角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3.2 体育教师角色转变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

3.2.1 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的影响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现代体育教师在选择传授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方面,不应“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选取的教学内容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深受学生的喜欢。以不同的标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享受体育的乐趣;重视学生对待体育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与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以及对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

3.2.2 在使用教学方法方面的影响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对那些先天素质不足或经过努力仍未达到标准的学生,要给予人文主义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自卑感,给予鼓励,使他们在娱乐的环境中锻炼身体,享受乐趣,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把主观指导和客观接受相结合,把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3.2.3 在实施教学评价方面的影响

新课程实施前后,体育教师实施教学评价中强调内容的对比[1],如表1。

3.3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之策略

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实施新课程,体育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共同成长。还要树立新的课程观,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2]。因地制宜地开发出体育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3]。

表1

3.3.1 由教学管理者、控制者转变为组织者、促进者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控制,这无可非议。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控制有过之而无不及。控制教学过程成为“一言堂”、“教师拥有绝对权威”、“教师绝对正确”等的代名词。这种关系使学生失去了自由和空间,始终被禁锢在“被管理”的氛围之中,压制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无从谈起。

3.3.2 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

课程内容是通过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传授给学生的,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只有教师成为课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课程再创造的主人,体育课程的实施才会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体育教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认识到,适应新课程,体育教师是不可能在改革前就准备好的,只有在改革过程中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课程改革的意识。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随时对不同内容的教学进行调整[4]。

3.3.3 由教材的传授者转变为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

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而课程标准没有具体教学内容规定,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由于新体育课程标准只对评价做出了原则性的规范,而具体的评价又由各地、各校根据各地、各校具体情况进行实施。体育教师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挖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开发、扩充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使体育课程内容从竞技运动课程内容体系走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从课内、校内走向社会、自然,从而弥补体育教学条件不足,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5]。

3.3.4 由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与合作、交流、指导

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感受和体验过程,这还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转换角色,变“包揽”为“主导”,变“管理”为“协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只有学生接受”为“师生共同接受”,变“灌”、“管”、“压”为“启”、“引”、“导”。

新课程强调,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展现自我的独立个性,展现自我的创造能力,展现自我的创新成果,在各种展现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6]。

3.3.5 由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享受着“师道尊严”,而忽略了我们同时应具有的伙伴或朋友角色。事实上,教师往往被学生被视为自己的父母、伙伴,学生愿意把教师当为他们的朋友,希望得到老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启发和指导,同时希望教师成为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忧愁、分享他们幸福与欢乐的朋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有利条件,尽快进入学生的“朋友”、“知己”角色,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其一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二是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

3.3.6 由“偶像”、“道德说教者”转变为学生健康心理、品德的催化者

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措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品质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品德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趋势。现代体育教师不但要成为经师、人师,而且要充当学生的心理医生、心理卫生保健者、指导者的角色。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转变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品德,为以后踏入社会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奠定基础。

3.3.7 由裁判学生的“评定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以运动成绩为主,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这种统一标准衡量全体学生的方式,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参与运动的兴趣,不能真正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3.3.8 由“专业型”、“学校型”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社会型”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与社会毫无联系的“象牙塔”,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会、社区发生各种各样地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教师的角色也不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而要拓展为“社区型”、“社会型”教师。

4 结论与建议

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确立自己的新型角色:由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由教材的传授者转换为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合作、交流、指导;由“师道尊严”到“伙伴”、“朋友”;由学生的“评定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由学校型教师转变为社会型教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难以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变策略。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方式、行为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耿培新,季浏,滕子敬.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3(6);8~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4.

[4]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3.

[5]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370~371.

[6]马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体育教学,2003(2):1~5.

G807.03

A

2095-2813(2012)03(b)-0049-0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