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迎十八大 巾帼展风采——民政部三位女司局长做客人民网谈用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2012-11-05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朱巍巍

中国民政 2012年7期
关键词:民政养老服务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朱巍巍

喜迎十八大 巾帼展风采
——民政部三位女司局长做客人民网谈用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朱巍巍

妇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中央国家机关女干部是中央国家机关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中央国家机关女干部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承担了大量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国家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中发挥着“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集中展示中央国家机关女干部风采的同时抒发对党和人民的情怀,4月20日,由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联合人民网、中国妇女报、紫光阁杂志、紫光阁网等媒体开展的“喜迎盛会巾帼情——中央国家机关女司局长访谈”正式启动。6月13日,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爱平、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三位女司局长作为第10场嘉宾做客人民网接受了在线访谈,就当前民政工作的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访谈受到了高度关注,引起了较强反响。访谈也得到了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和人民网栏目组的一致好评、得到了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得到了网友们的普遍赞誉,当日12时,总页面访问量1.22万人,最高在线人数2180人,寄语留言60余条。

——来自民政部机关的寄语:三位女领导讲得很精彩。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民政事业大有可为!

——来自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寄语:人生的终极价值应该是为社会为人们做些实事,民政工作正是保护困难和特殊群体的一道屏障,给孤残老人、儿童等许多特殊和困难人群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为民政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加油鼓掌!

——来自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的寄语:民政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民政工作最繁杂、最细微,也最温暖、最无私,既能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又能表现人性的光辉。民政部的三位女司长很亲切!

——来自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的寄语:民政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因为它几乎覆盖了与人民群众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民政工作又是伟大而崇高的,因为它关系到民生、民权、民利,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民政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三位美丽的女司长为民政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用她们执着与行动践行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政理念,为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地办实事,向她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此次访谈准备的好,应答的好,社会反映好,对于宣传民政工作、树立民政干部良好形象有积极作用。在部机关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应更加重视妇女工作,重视培养使用女干部。”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行各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了集中展示近年来民政工作的巨大变化,三位女司局长以“用制度保障基本民生”为主线,围绕“民政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作用的发挥、民政部门如何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如何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政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群众有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民政。但人们对于民政的具体工作范畴与内容了解的并不详尽,针对网友这方面的问题,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爱平说:民政乃国政,一头连着国计,一头系着民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民政工作领域比较宽泛、业务多元,有23大项100多小项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民政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尤其是与受灾群众、困难群众、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红白喜事,到邻里鸡毛蒜皮,都需要民政来解决。王爱平认为,一个人从生到死,一辈子都离不开民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农户意愿调查数据来源于2011年5-7月的课题调研组的分镇实地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永川区23个乡镇。课题组通过各镇政府召集各行政村村长,现场讨论并讲解确认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农户的年龄、职业、学历、户籍所在地以及复垦搬迁意愿等等。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600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506份,有效率约为84.33%,进一步核实其农户复垦搬迁意愿。

民政肩负着减灾救灾、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重要职责,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具有保底作用。我们通过做好灾民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工作,可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通过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可以逐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民政肩负着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行政区划管理等重要职责,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具有基础作用。我们通过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可以引导和组织千千万万的群众有序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发展基层民主;通过社区建设,可以构建城乡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向老百姓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通过社会组织管理,可以促进社会参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通过行政区划管理,可以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民政肩负着双拥优抚安置等重要职责,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烈士褒扬和老红军、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优待抚恤由民政承担,军休干部、退役士兵、伤残军人的接收安置由民政负责,双拥共建工作由民政牵头。可以说,民政部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功不可没。

民政肩负着专项社会事务服务、社区服务、社工服务和地名服务等重要职责,是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我们通过开展社区服务,发展地名服务,拓展婚姻、殡葬和收养等专项服务,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可以为每一位城乡居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方便大家的生产生活。

总之,民政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民政工作最繁杂、最细微,也最温暖、最无私,既能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又能表现人性的光辉。

十七大以来,民政部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集中力量办了一大批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的实事。这几年,民政事业发展最快,出台政策最多,经费投入最大,人民群众得的实惠也最多。王爱平将之概括为:“开启了用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新时代”。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灾害救助制度,提高中央自然灾害救助标准,增加过渡性生活救助项目,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特别是在夺取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伟大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五年,民政救助受灾群众4.5亿人次,紧急转移安置9000多万人次,帮助农村受灾群众重建住房1900多万间,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推动社会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迈进。建立孤儿国家保障制度,实施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实现了孤儿抚养、教育、医疗、康复、成年后就业、住房等全面福利制度安排。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全国近一半的省份建立了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达65万人。

四是深化优抚安置制度改革,建立了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完善抚恤补助优待政策,连年大幅提高抚恤补助标准。不断扩大优抚对象保障范围,使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从460多万人增加到近1000万人,实现了农村和城镇无工作退役军人抚恤优待的全覆盖。

五是在建立健全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基础上,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通过主动救助、教育矫治、回归家庭等措施,给予妥善安置,有效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非常迅猛,活动广泛,作用突出,而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网友都非常关心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对此,杨岳副局长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和积极作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大发展、市场大流通和社会大转型的不断深入,加上城镇人口超过50%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使人口的流动性、社会的开放性、思想的多元性越来越突出。这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亟需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来粘合单个的社会成员,表达不同的意见、整合不同的意见、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稳步实现社会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经历了曲折发展、成熟壮大、优质提升的历史过程。从数量上看,截至2012年3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46.2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5.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4万个,基金会2600多个,还有20万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和4万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从质量上看,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业务范围覆盖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环保、司法、工商等众多领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民政部门作为直接的管理部门,如何呼应社会期待,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杨岳说,国务院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对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要求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简化登记程序,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推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根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下一步,民政部将从以下方面推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一是探索实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目前,在广东、北京、安徽等地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登记管理体制之后,许多省市正在积极试行直接登记制,把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指导单位不再干预社会组织的人财物,也不对组织的筹备或成立进行前置审批。二是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备案制度。备案制度能够将社会组织管理的重心下移,使大量为基层群众服务但又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取得合法地位,进入政府的管理视野。据统计,目前全国备案社会组织已超过20万个,主要包括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三是适度引入行业竞争机制。在政会分开的前提下,广东、安徽等地已开始改革突破“一业一会”的社会组织垄断格局,根据行业、产品和经营方式适当细分社会组织,允许社会组织的适度竞争。四是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移。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将微观层面的事务性服务职能、部分行业管理职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职能、农村生产技术服务职能等转移给社会组织。同时,还将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通过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杨岳说,今年中央财政首次拨付2亿元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为社会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还设立了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由财政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扶持重点发展的社会组织。

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针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王素英副司长说:我国是世界上老龄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据预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14年将突破2亿,2034年将突破4亿,2055年将逼近5亿的峰值。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攀升。目前,有3000多万失能老年人、2000多万高龄老年人、50%的城乡空巢家庭、4000万农村留守老年人。据调查,全国有2200万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52.7%的高龄老年人存在不能自理或自理困难的情况,800万高龄老年人有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养老问题的解决难度加大。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 1万美元左右迈入老龄化,而我国是在人均GDP 840美元时就迈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我国人口老龄化还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城镇化加快相伴随,养老问题与其他经济社会问题交织,解决难度成倍加大。

如今,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民生问题中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养老服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每位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王素英说,民政部作为养老服务的主管部门,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加快老年福利制度建设。全面建立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的国家供养制度,15个省份建立了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14个省份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二是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依靠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多种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迅速推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目前全国已有日间照料床位7.9万张,养老机构4.3万个,养老床位320多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近20张。三是加强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出台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老年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探索建立了社区服务网络和虚拟养老服务系统,科技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养老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搭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中央专项资金启动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助项目,地方财政也逐年加大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了一批社会急需的养老机构。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等文件,鼓励社会参与养老服务发展,有些地区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已超过了公办养老机构。针对下一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王素英说,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确立了“十二五”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和措施要求。按照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民政部门将从六个方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在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启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工程”,争取到2015年,全国养老床位数达到660多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

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建立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的政府供养制度、高龄补贴制度、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失能老年人的专项护理补贴制度。

在能力建设方面,主要是制定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及养老服务评估制度。研发国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运营机制创新方面,主要是积极稳妥推进公建(办)民营,研究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性意见。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给予一定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支持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提供市场需要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在专业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开展养老服务学历教育,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护理康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推行养老机构院长资质培训。

在监测和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编制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保持对养老服务的动态跟踪。福利彩票公益金将继续加大投入,每年民政系统留存使用的将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预计总规模将会达到数百亿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三位女司局长畅谈了对党的认识、抒发了对党的情怀。她们表示: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为民政对象服务好,把党的民政事业当做自己的毕生事业,才能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工作中彰显女性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才是对党最好的报答。

来自军人家庭,生于异国他乡朝鲜的王爱平主任十分深情地说:我成长在共和国的红旗之下,沐浴着党的阳光、深受着党的教育。今天,我能成为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走到司局长的重要岗位上,服务于党的民政事业,做一点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工作,我十分感激党的恩情。作为民政战线上的一名党员干部,每当看到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与他们一样由衷地高兴;每当看到少数群众的生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我又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每次走访基层,看到那些困难群众,我总想,作为一名老党员,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为他们服务好,才是对党的最好报答。

人活着都是需要有点信仰的,没有信仰的人是非常可怕的。杨岳副局长非常自豪地说:让我引以为骄傲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我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我切身感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更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从事着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把党的民政事业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在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践行党的理念,履行党员的职责,用严格标准要求自己,按照党的指示奉献自己的一切。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老人最需要照顾和关怀,孤儿最需要关心和呵护,残疾人最需要尊重和理解。王素英副司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从事的社会福利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孤老残幼等群体,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老人、孤儿和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为了就是让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孤儿能够健康成长、残疾人能够幸福生活。我走访过很多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福利院,看到福利院的老人孩子都得到了较好的照顾,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社会各方的关怀,我感到无比的欣喜和温暖。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他们才分享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每个女性都是一道风景,职业女性、尤其是女性领导,事业和家庭两不误的平衡技巧何在?三位女司局长与网友分享了她们的人生感悟。通过她们靓丽风采的展示,更多的人走进了女性领导的精神世界,感悟了她们的人生脉络,感受了她们的成长激情,感知了她们的人性温暖。

不论男女,事业和家庭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在处理两者关系问题上,其实没有什么差异。王爱平主任说:女同志有家庭,男同志也有家庭,传统观念更愿意将女性定位为“好妻子、好儿媳、好母亲”。因此,对于女性来说,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确实需要更高超的人生艺术。我长期从事民政宣传和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常常为民政干部职工,尤其是女民政工作者的作风和精神所感动。她们选择了民政这项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伟大事业,她们履行了“做到”“做好”“为民服务好”的庄严诺言,而且能几十年如一日,很不容易。特别是那些常年工作在基层的女民政工作者,她们的工作条件更差些,家庭负担更重些,她们更难能可贵,更令人肃然起敬。可以说,她们是天下所有孤儿的好母亲,是天下所有老人的好女儿、好儿媳,她们才是最可爱、最可亲、最可敬的人,大爱无疆。

作为女干部,或许她们的人生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杨岳副局长说:与男同志相比,我们要向家庭投入更多的精力,照顾好家人。同时,作为现代女性,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事业目标和生活目标,而不仅仅限于家庭。因此,我认为,对于女人来说,兼顾家庭与事业的人生才是完满的。我的人生目标是多元的,有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健康的等等。平时,我会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踏踏实实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认为,只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目标的实现就离自己很近了。即使目标最终没有完全实现,只要自己努力了,自己也就没有遗憾了。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卓越的人生。

民政事业是最光荣、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王素英副司长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常常感到,我们的职业将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情感紧密地融为一体,我们有责任把这份事业竭尽全力地做好。在日常工作中,我的同事们已经对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习以为常。作为一个女司长,在和他们共同工作的同时,我也深受感动、倍感自豪。我们既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要承担好自己的家庭责任,多一点时间陪陪父母,多一点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让自己和家庭都充满幸福和温暖。

访谈时间不长,但它是广大民政干部尤其是女民政干部内心身处蕴藏的智慧、情感、激情的一次集中展示。访谈彰显了民政事业骄人的工作成就、反映了民政干部做事认真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民政干部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扩大了民政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为民政工作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猜你喜欢

民政养老服务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养老生活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养老更无忧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