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卒中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病情的关系
2012-11-05王春娥吴国荣陈国千
王春娥,吴国荣,陈国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214023)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在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脑卒中患者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是血管炎症的标记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和进展密切有关[2]。最近的研究表明,CRP是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我们对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组 选取2010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6-80岁,平均(62.6±7.8)岁。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发病时间≤48 h的首次发病患者。排除风湿性心脏病、近期感染、手术、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病史,无明显的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
1.1.2 对照组 3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61.8±6.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hs-CRP检测 急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第二日清晨采空腹静脉血2 ml,对照组清晨空腹采血一次。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hs-CRP,正常值:0-8 mg/L。
1.2.2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按NIHSS分级:①NIHSS<4分,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②NIHSS 4-15分,为中度神经功能障碍;③NIHSS>1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
1.2.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检测: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正常颈动脉IMT0.1-0.5 mm,斑块表面的纤维帽至血管壁外膜前缘的垂直距离≥1.2 mm为斑块形成。
1.3 统计学处理 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 脑卒中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脑卒中轻型、中型及重型患者hs-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hs-CRP水平及IMT比较()
表1 两组hs-CRP水平及IMT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hs-CRP(mg/L) IMT(mm)脑梗死组 50 6.01±1.48* 1.20±0.18*对照组30 1.72±1.05 1.03±0.21
表2 不同临床分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
表2 不同临床分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
注:与轻型组比较*P<0.05;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NIHSS hs-CRP(mg/L)12 3.52±1.02 3.36±1.06中型组 25 11.28±4.52* 5.68±1.18*重型组 13 23.25±8.16*# 12.23±1.16*#轻型组
2.2 两组IMT比较 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36例(72%),对照组检出10例(33.3%),两组IMT测得值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CRP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和纤维增生性反应的标记物之一[3,4]。正常情况下,健康人血液中有微量CRP存在。在急性炎症反应阶段可迅速增加1000多倍,因此血清CRP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5,6]。
本组脑卒中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CRP参与了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本组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36例(72%),对照组检出10例(33.3%),两组IMT测得值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增厚及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梗死危险性预测的重要指标。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关键并非斑块大小,而是斑块的成分或性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脂质条纹到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乃至不稳定斑块的生成、破裂和血栓形成,始终都有各种炎症细胞和大量炎症介质参与。各种危险因素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黏附分子和炎症基因表达、血管壁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这些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组织因子,进一步诱导细胞浸润而致循环性炎症反应。CRP具有促进组织因子产生、激活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的作用,通过促进白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及脑水肿形成促使缺血性损伤向急性炎症性损伤转变。
在冠心病研究中已经证实,CRP是反应冠状动脉硬化炎症状态的一种敏感、可靠的指标,是独立于血脂、血糖及血压的危险因子[7,8]。CRP水平可反应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采用NIHSS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经检测证实脑卒中轻型、中型及重型患者hs-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CRP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其水平可反映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相关的炎性反应程度,可作为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CRP参与脑梗死形成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补体途径参与炎症反应,甚至促发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调节血管紧张性和通透性而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供应以及加重组织及神经元的损伤。在急性脑梗死中如果炎症反应过强烈,可导致缺血区梗死范围的扩大,从而引起缺血区更严重的损伤。
综上所述,作为血管炎性标记物的CRP,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及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是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CRP可作为预测卒中发生及病情的指标,可能为脑梗死的预后提供一个有效的生物标志。临床工作中应重视CRP的监测,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利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
[2]Shoenfeld Y,Sherer Y,Harats D,et al.Atherosclerosis as an infectious,inflammatory and autoimmune disease[J].Trends in Immunology,2001,22:293.
[3]Silvestri A,Vitale C,Ferretti F,etal.Plasma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predict outcom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oke[J].J Am Geriatr Soc,2004,52(9):1586.
[4]Pasceri V,Chang J,Willerson JT,etal.Modul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mediate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induction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by anti-atherosclerosis drugs[J].Circulation,2001,103:531.
[5]Di Napoli M,Schwaninger M,Cappelli R,et al.Evalu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measurement for assessing the risk and prognosis in ischemic stroke.A Stateme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RP Pooling Project Members[J].Stroke,2005,36:1316.
[6]丁则昱,李晓光,崔丽英,等.急性期高敏感C反应蛋白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1):11.
[7]刘丽敏,李 潞,赵红丽.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8):603.
[8]Ridker PM,Hennekens CH,Buring JE,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J].N Engl J Med,2000,34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