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胸痛患者筛查作用的研究
2012-11-05孙晓琪
孙晓琪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内 科教研室,吉林 长 春130031)
以胸痛为主诉的中老年人是内科门诊中的一类常见病人,其中大部分由冠心病所致。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急危重症,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现,应立即给予有效的干预治疗,否则死亡率极高。因此能否在发病早期将冠心病从众多胸痛的中老年患者中筛查出来,并在早期对冠心病危险程度进行预测就显的尤为重要。冠心病可简单分为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两种常见类型,多经动态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确诊,但很多冠心病患者早期心电图检测结果常显示正常,且传统的心肌坏死标志物如CK-MB,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早期诊断价值不大。近年来相关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通过测量颈动脉中膜厚度可对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进行预测,同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作为一种新型的心肌坏死标志物,具备时间窗早和敏感性、特异性高的特点。本实验检测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及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观察其对中老年胸痛患者的早期筛查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入选样本均来自我校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就诊的以胸痛为主诉的老年患者,就诊时间在发病后30分钟-4小时。所有病例均经过病史采集、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将所有病例按胸痛原因分为非冠心病组21例和冠心病组39例,其中冠心病组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心绞痛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另外选择15例经临床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
1.2 研究方法
①全部病例在门诊就诊1小时内应用飞利浦索诺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连续测定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若局部IMT≥1.00 mm,视为阳性,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IMT≤1.00 mm,视为阴性。②全部病例应用XC6-XTE-600A心电图机行常规十八导联心电图检测,若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出现ST段下移≥0.1 m V或出现典型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改变,即视为阳性,无心肌缺血相应改变,视为阴性。③门诊即刻抽取肘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 H-FABP水平,试剂盒由荷兰 Hycule Bitechonology公司提供,操作步骤参照说明书,>3.3μg/L为阳性。④血糖、血脂及CK-MB检测均应用我院检验室的生化分析仪测得,CK-MB>25.0 U/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所得数据以均数或阳性百分率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实验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对各实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相关结果显示,各组间性别、年龄、血脂及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见表1。
表1 各实验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各实验组的IMA测得结果比较
分别测得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的IMA值。结果显示,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IM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冠心病组,P值均<0.05。其中对照组和非冠心病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0.05,急性心肌梗死组IMA值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显著,P值<0.05。见表2。
表2 各实验组的IMA测得结果比较
2.3 冠心病组IMA和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比较
对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进行心电图检测,记录心肌缺血阳性例数和阴性例数,组间比较IMA阳性率和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结果显示,无论心绞痛组还是急性心肌梗死组,IMT阳性率均高于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P值均<0.05。见表3。
表3 冠心病组IMA和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比较
2.4 各实验组的H-FABP测得结果比较
分别测得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浆H-FABP水平,结果显示,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浆H-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冠心病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值均<0.05。其中对照组和非冠心病组血浆 HFABP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较心绞痛组血浆H-FAB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值<0.05。见表4。
2.5 冠心病组H-FABP与CK-MB诊断阳性率比较
结果显示无论心绞痛组还是急性心肌梗死组,H-FABP诊断阳性率均高于CK-MB诊断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值均<0.05。见表5。
表4 各实验组的H-FABP测得结果比较
表5 冠心病组H-FABP与CK-MB诊断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胸痛是临床内科常见症状,每位心血管课医生都在门诊接触过很多以胸痛为主诉的患者,在导致胸痛的众多原因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最为严重,但由于部分冠心病患者早期心电图可显示正常,传统的心肌坏死标志物常在发病4-6小时后方出现升高,这就造成了临床上对胸痛的误诊率及冠心病的漏诊率均明显升高,虽然冠脉造影检查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准确诊断,但由于其价格较贵及造影剂过敏等因素而不能在国内的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因而迫切需要能在早期就对胸痛,尤其是冠心病引起的胸痛进行敏感识别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弥漫性的病理改变,好发于颈动脉、冠状动脉及大脑动脉。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多数机体二者同时发生,甚至颈动脉早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由胆固醇、脂肪组织沉淀而成,首先累及内膜,造成内膜厚度增加,管腔狭窄[1]。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是观察血管是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得益于其无创性及价格便宜等特点,目前已得到公认[2]。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存在于心肌细胞基质中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3],其分子量小,在心肌细胞中含量很高,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可迅速释放入血,且浓度较高,容易测定,较其它心肌坏死标志物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4]。
本研究表明,冠心病组IMT值及血浆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说明其在发病早期即能明显区分胸痛原因是否由冠心病导致。在对冠心病的两个分组进行比较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无论IMT值还是血浆H-FABP水平均高于心绞痛组,说明两项指标均能在发病早期对冠心病的危险程度进行预测。在将IMT诊断阳性率与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做比较时,发现前者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说明IMT值测定比心电图检查更容易早期识别冠心病,尤其是心绞痛的识别,阳性率可由52.63%提高到82.21%,效果明显,因此可以推断IMT值测定在某些心电图显示正常的心绞痛患者的早期识别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冠心病组进行H-FABP比对时发现,其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诊断阳性率,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组,H-FABP在CK-MB未发生明显升高的发病早期(<6小时)即明显升高,说明H-FABP可将部分CK-MB未升高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准确筛查出来,效果优异。
综上所述,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浆 HFABP检测,能够克服心电图和传统心肌坏死标志物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弊端,在发病早期即能将冠心病从胸痛患者中敏感识别,并且能对冠心病的病变严重性进行预测,是早期筛选冠心病并对各类型进行危险分层的优异指标。临床上推行二者同时检测将对胸痛患者中冠心病的筛查发挥重要作用。
[1]Tanka H,Nishino M,etal.Progression of e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Stroke,1992,23:946.
[2]Salonen JT,Salonen R,Ultrasound B-mode imaging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atheroscle rosis progression[J].Circulation,1993,87:1156.
[3]Chan CP,Sanderson JE,Glatz JF.A superior early myocardical infarction marker,Human heart-type falty acid-binding protein[J].Z Kandiol,2004,95,5:388.
[4]王 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