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杂交小麦走出国门

2012-11-05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蒋丹平陈兆波董文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杂交巴基斯坦小麦

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蒋丹平 陈兆波 董文

2012年8月28日,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种杂交小麦公司”)与巴基斯坦佳德农业研究与服务(私营)有限公司(Guard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s (Pvt.) Ltd.,以下简称“Guard Agri.”)在北京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将共同推进中国二系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的推广和应用。

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小麦单产水平约为中国的70%,小麦长期供应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国乃至周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2011年,为帮助巴基斯坦大幅提升小麦单产水平,杂交小麦国际合作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七届会议议定书》。在科技部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种杂交小麦种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共同承担了“巴基斯坦杂交小麦技术援助与试验示范”国际科技援助项目,拟通过科技援助创制适合巴基斯坦种植的强优势小麦杂交种、构建中巴双方杂交小麦国际化商业育种及产业化体系,并为加快我国杂交小麦从“国内研发”走向“国际市场”奠定重要基础。2012年4月1~6日,应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邀请,项目组对巴基斯坦小麦和中国杂交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试验良好。

巴基斯坦小麦生产及育种情况

巴基斯坦气候特征

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类型。整体来看,巴基斯坦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温、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和水资源丰富,虽然中后期的高温对小麦生产易造成不利影响,但持续不断的种质改良和充足的灌水等为巴基斯坦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保障。

小麦生产现状

巴基斯坦小麦种植面积约1.3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4%,为该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小麦一般在10月下旬到12月初播种,次年4月到5月初收获,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平均亩产约350斤。巴基斯坦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其中中部和南部为主产区。北部生态区(伊斯兰堡附近)气候较为冷凉,小麦生育期较长,产量水平较高,但面积较小,不及全国小麦面积的1%。中部(旁遮普省)和南部(信德省)麦区后期易遭受35℃以上的高温逼熟,产量水平不及北方麦区。

巴基斯坦绝大部分土地归私人农场主所有,易形成规模生产,但是由于其品种产量潜力低,生产管理粗放落后,机械化水平较低,加之化肥投入远远低于我国小麦生产平均投入水平,病虫草害防治也较少,条锈病危害严重等以及高温干旱等气候条件,致使产量水平徘徊不前。

小麦育种现状

巴基斯坦小麦育种主要由公益性科研机构来完成。目前,巴基斯坦在各主产区分别设立了相关小麦育种机构。主要包括北部的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PARC)、白沙瓦农业大学(UAB),中部的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UAF)和南部登多贾姆农业大学(UATJ),这些育种机构为巴基斯坦小麦生产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薄弱、高技术人才缺乏,巴基斯坦小麦育种研究进展缓慢,主推品种长期得不到改良提高。近年来,巴基斯坦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以提高国内育种的研究水平,先后从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欧洲等引入大批春性或弱冬性种质材料对本国育种材料进行改良。但是,由于巴基斯坦自身科研水平的限制,小麦育种工作进展仍较为缓慢,目前巴基斯坦小麦生产上主推的品种产量潜力未得到明显提升。

小麦品种审定程序

巴基斯坦农业委员会(PAC)是巴基斯坦负责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唯一单位,小麦品种审定是其重要工作内容。每年,由PAC组织在巴基斯坦全境设置32~40个试验点,对各单位提交的小麦材料进行全国统一试验,试验期限为两年。试验结束后,将数据交给巴基斯坦各省的品种审定委员会,由各省决定品种审定。通过审定的品种可以在巴基斯坦国内全境销售。

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生长情况

2009年和2011年,应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要求,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计向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提供10份杂交小麦示范组合和88份鉴定组合,在巴基斯坦不同生态区域进行适应性鉴定和比较。结果如下:

2009~2010年杂交小麦表现情况:

2009~2010年,PARC安排在巴基斯坦三个主产区的12个示范点对5份杂交组合进行了试种试验。经实测,5份杂交组合在巴基斯坦表现突出,平均增产25%,最高增产43%。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对5份组合给出四点结论:1)所有杂交小麦都比当地品种分蘖成穗多;2)杂交小麦比当地品种晚熟,极易受高温胁迫;3)根据产量数据看,杂交小麦不适宜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环境条件;4)所有杂交小麦在伊斯兰堡地区都极易感染条锈病,反应型60S—80S。

2009年秋播,PARC在位于伊斯兰堡附近的巴基斯坦国家农业研究中心(NARC)对88份杂交组合进行了适应性鉴定。共选出9份适应性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产量比当地品种增产7.5%~45.2%,选育效率超过10%。

2011~2012年杂交小麦表现情况:

2011年,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5份共计1000kg杂交小麦组合在巴基斯坦中南部地区进行试种。试验结果表明,京麦7号在巴基斯坦南部表现突出,初步估计可较当地对照增产15%以上。巴方对该组合非常重视,并希望在2012~2013年度加大该组合在巴基斯坦的大面积示范与应用。

总体来看,中国杂交小麦的一些组合在巴基斯坦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不同生态类型区试种良好,产量性状表现突出,增产明显,尽管存在小麦条锈病等一些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但仍受到巴基斯坦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普遍接受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进行品种选育和商业化推广。

杂交小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品种的商业化。因此必须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由企业牵头,采取商业化运作。

杂交小麦走出国门的几点建议

以巴基斯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面临粮食短缺的严峻形势,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把先进成熟的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拓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领域,提升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水平,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稳步推进我国杂交小麦走出国门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与外方科研机构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开展品种选育。

外方科研机构尽管科研能力较为薄弱,但他们充分了解本国小麦种质资源状况和生态区域特点,中方科研机构可与外方研究机构合作组建联合育种团队,共同开展杂交小麦不育系、恢复系选育,杂交组合选配,测优及小区制种等工作,选育适合当地生态类型区需求的新品种,同时帮助外方科研团队提高科研能力。

加强人员培训和学术交流,为外方培养高端人才

当前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已处在世界前沿,为推进杂交小麦走出国门,必须把先进成熟的技术推广给外方。我方可在杂交小麦不同播种期、生长期和收获期,应适时选派国内技术人员前往外方指导杂交小麦播种和田间管理,并邀请外方科研人员来华学习和考察,促进双方人员互访和进行技术交流,提升外方人员的科研水平。

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推动杂交小麦实现产业化

杂交小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品种的商业化。因此必须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由企业牵头,采取商业化运作,针对当地国情,采取独立向外方销售或与外方公司合作组建股份公司共同经营等模式,将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国外市场,推动杂交小麦产业化发展。

加强中国杂交小麦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创新成果是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应积极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我国在杂交小麦走出国门的进程中务必就育种资源流失、品种权归属等知识产权核心问题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约定知识产权保护及其合作伙伴的连带责任,利用法律工具巩固其技术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优势。

猜你喜欢

杂交巴基斯坦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哭娃小麦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杂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