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结构变形的灰色预测
2012-11-05吕彩忠廖小辉胡云世
吕彩忠,廖小辉,胡云世
(衢州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衢州3240000)
网架结构受到风载荷、温度和湿度变化、挤压等因素影响时,都会产生变形。为了可靠判定网架结构的变形是否安全,对网架结构进行变形观测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以衢州学院图书馆结构为例,在对网架结构进行大量观测的前提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采用灰色理论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可靠性。
衢州学院图书馆由2座主楼构成(图1),而连接2座主楼的结构为网架结构(图2),设计为焊接球网架,用相贯法[1-3]焊接施工成形。该建筑物处于衢州学院校园的南北主轴线上,建筑物高度约为40.5m,总建筑面积约为25 275.9m2。建筑顶面采用L形板面结构,板跨度为65m,宽为15m,板顶标高为39.1m。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网架结构为L形,跨度65m,网架高度1.8~2.0m,网架侧面设计为干挂花岗岩,底板为纯铝板吊顶,屋顶使用彩钢瓦防水。因此,结构的自重较大,为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变形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1 变形观测
网架施工完成后,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从拆除施工脚手架开始,对网架进行相应的变形观测。为了对网架结构的变形规律有较好的预测,对该网架结构的变形观测点作了如图3的布置,即将监测点均选择为上弦支托顶,测量时基准点位置选在女儿墙顶,并假定基准点标高为±0.000。
采用NLD1-AL332-1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对各点进行为期一周的施工监测,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每次观测均采用三等闭合水准测量。监测时间为每天上午9:00与下午4:00分别测量2次,测量数据见表1。
图3 变形观测点布置Fig.3 Arrangement of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points
2 变形预测
2.1 预测模型的建立
对网架结构的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结构观测点进行有限次的观测数据,各数据间没有明显的规律,具有不确定性,但其数据变化与时间有关;而灰色理论可以实现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预测。由此,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 GM(1,1)[4-7]模型:
设时间序列:
表1 施工拆架观测数据汇总表Table 1 Summary of observational data about stent removal mm
有n个观测值。
通过累加生成新的序列为:
则GM(1,1)模型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式(3)中,α— 发展灰数;μ—内生控制灰数。
设α^为待估参数向量: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
求解微分方程(3),即可得预测模型:
2.2 预测过程
2.2.1 确定原始观测数据序列
该网架结构的各观测点的允许值为325mm,当变形量超过325mm时,结构不安全,由此建立各观测点的观测数据序列,如观测点A的原始序列为:
其余观测点数据见表1。
2.2.2 确定原始观测数据序列对应的时刻序列
对网架结构的实际观测时间如表1所示,每次监测的间隔时间为17h,为等时刻监测,因此,将监测时间转变成时间序列,并将各观测点数据累加生成新的序列,如表2所示。
表2 监测时间与时间序列转化表Table 2 Transformation about monitoring time and time sequence mm
2.2.3 建立 GM(1,1)模型
对观测点A:
同理,求得其他各点的α^值,见表3。
表3 各观测点α^值Table 3 α^value of each observation point
2.2.4 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变形值
由式(6)得各观测点的预测模型如下:
由式(7)~(12)对A~F观测点的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见表4。将表4累减运算,得到实际变形预测值,见表5。
表4 灰色模型预测结果Table 4 Prediction results by grey model mm
表5 实际变形预测结果Table 5 Prediction results of actual deformation mm
2.3 预测精度检验
为了评价灰色预测理论在网架结构变形观测上的精度,可以采用残差检验[8-10]来校验预测的精度,即按式(7)~ (12)计算出(i),如表4所示,并按式(13)将(i)累减生成了(i),如表5所示,由式(14)求得绝对误差序列,见表6。
按式(15)可以求得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序列,见表6。
表6 预测结果的误差序列Table 6 Error sequence of prediction results mm
预测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对比如图4所示。
图4 观测数据与预测数据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al data and prediction data
分析表6与图4可以看出,用灰色理论预测的变形结果与实际观测的变形结果基本吻合,其中9月16日上午观测点C的观测值与预测值相差最大,达到9.07mm,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值在观测点C处,达到2.1mm。由此可见,灰色理论预测模型适用于网架结构的变形观测。
3 结 语
通过采用灰色理论,对衢州学院图书馆网架结构建立变形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网架结构变形趋势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利用残差分析来评价网架结构预测模型的精度等级,从理论上证明了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在网架结构上的适用性;预测模型采用的原始观测数据为等间隔观测数据,即两次观测间隔时间为17h,网架结构的变形预测模型同样适用于非等时刻观测。该观测方法可以作为一般网架结构变形的灰色预测分析的参考。
[1] 柳会红,王济川,王海波.组合网架结构的加固分析与处理对策[C]//柳炳康,吴胜兴,周安.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399-402.
[2] 尹德钰,赵红华.网架质量事故实例及原因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8,19(1):15-23.
[3] 牛书静,郭海针.螺栓球节点网架加工与安装质量问题的加固处理[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31-32.
[4] 傅立.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5] 易德生,郭萍.灰色理论与方法:提要、题解、程序、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6] 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7] 高翥.基于灰色系统的桥梁长期变形预测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4):84-87.
[8] 杨瑞波,陈建宏,郑海力,等.残差修正 GM(1,1)模型在煤矿事故预测中的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31(1):73-76.
[9] 李博峰,沈云中.基于等效残差积探测粗差的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J].测绘学报,2011,40(1):10-14,32.
[10] 牛连强,冯海文,吴澎.利用残差控制的快速圆弧生成与反走样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23(2):23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