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美好蒙城”

2012-11-03贺海峰张玉昆

决策 2012年10期
关键词:蒙城蒙城县城南

贺海峰 张玉昆

“大项目的到来,将对蒙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革命性的牵动。到2015年,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几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将成为蒙城县在皖北率先突破、率先赶超、率先崛起的最大底牌。”

金秋时节,走进蒙城省级经济开发区,仿佛置身于一个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大工地”:一条条大道在不断延伸,一排排绿地在恣意生长,一幢幢厂房在拔地而起,白天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夜晚霓虹闪烁、人流如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而在2006年,这里仍是遍地农田,几无工业可言。经过数年的沉潜与积累,蒙城的正能量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井喷:2010年,总投资13.58亿元的江汽安弛微型车生产线项目入驻;2011年,总投资10.8亿元的雨润食品加工项目入驻;2012年,总投资10亿元的众鑫汽车零部件项目入驻……

“大项目的到来,将对蒙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革命性的牵动。”安徽省亳州市委常委、蒙城县委书记袁方在接受《决策》专访时,兴奋地说,“到2015年,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几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将成为蒙城县在皖北率先突破、率先赶超、率先崛起的最大底牌。”

花香自有蝶飞来

蒙城本不缺少工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蒙城工业门类齐全,不少企业甚至在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比如安徽冷冻机厂、安驰汽车总厂。但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管理、资金、市场诸多原因,大部分骨干企业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蒙城县域经济由此陷入低谷。

在这一背景下,2005年,蒙城县决策层提出“一招三化”战略,即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大发展。2006年,县委、县政府首次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招商引资意见;同时,专门设立招商局,启动开发区建设。

不过,因为最初平台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外地客商总是将信将疑,来看的多,落地的少,落地的大项目更少。翻开历年投资企业名录,不难发现,当时,蒙城“挖到篮子里都是菜”,企业投资额度一般仅三五百万元。唯一的亮点是,2007年,浙江中能汽车公司整体收购安驰汽车总厂,并投资3亿元进行新厂建设。

经过不断摸索,蒙城县干部普遍认识到,最有效的招商方式,其实还是专业招商、重点产业招商,特别是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招商。“火苗有了,就不愁没有战略投资者。”蒙城县发改委主任郑士彪说。

一个典型的实例是,2007年,蒙城五洲牛肉干厂风雨飘摇,面临改制。在当地政府诚意邀请下,雨润集团收购了该厂并改制成立蒙城宏健食品公司。经过这次彻底变革,五洲牛肉干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上缴利税1200万元。

利润如此丰厚,促使雨润集团追加投资10.8亿元,兴建了雨润食品工业园。其中,一期工程包括生猪屠宰加工等四个项目,分为四个公司进行运营。项目投产之后,年销售总额将达到50亿元,可解决3200多人就业,同时带动全县养殖业、种植业产值各增加1亿元。

雨润集团落户蒙城,更大意义在于提升了蒙城的产业层次。以前,蒙城虽有不少区域性的知名食品企业,比如东升食品公司,但大多停留于手工作坊阶段,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不多。雨润到来之后,激发了蒙城整个食品行业的危机意识,食品企业纷纷谋求提升、嫁接、做大做强。预计到2015年,蒙城食品加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再经过三五年发展,有望成为全国知名的肉食生产和加工基地。

为何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我们的实招就是讲诚信,做不到的绝对不说。”蒙城县县长车照启告诉《决策》,过去,外界对北方干部形成了一种印象,就是喜欢拍胸膛、讲大话,承诺完之后就忘掉了,不兑现。蒙城不是这样,靠诚信去招商,靠诚信去履行合同,在客商群体中形成好的口碑。让客商在外边说蒙城的好话,比什么办法都管用。

车照启说,县里的工作做得非常细、非常具体,不允许任何干部说“没问题”、“我保证”之类模棱两可的话。“比如,招商引资涉及的各项优惠政策,我们全部列到合同里去。不管换谁来当领导,都必须严格按合同办事。总之,我们把所有可能的漏洞都提前想到,最大限度让客商放心。”

客商引来之后,往往面临缺工、融资等一系列难题。对此,蒙城的做法就是提供“保姆式”服务。比如招工,县里想了很多办法,但最奏效的当数企业与乡镇党委书记对接。安徽大普服饰公司现有员工400余名,其中1/3来自漆园、马集、白杨林场。李宜军总经理告诉《决策》,“我们可容纳1000人就业。目前企业产销两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招工力度。”

2012年2月,县政府专门设立“企业接待日”。每逢周三,县领导轮流接待企业家来访,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比如企业面临融资问题,我们会专门邀请县里的金融机构,与企业面对面商讨。通过这种形式,我们为东升食品公司协调解决了5000万元贷款,帮助两家小微企业分别融资120万元、80万元。企业对此非常欢迎。”蒙城县经委主任刘影说。

招商引资“洼地效应”,由此凸显无遗。2006年,全县引进资金仅有8.34亿元,到了2011年,全县引进资金已达82.6亿元,增长了近10倍。进入2012年,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很多县市普遍感觉到“招商难”,但蒙城却丝毫不受影响:仅1—8月,全县就已引进资金89亿元、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8家,超过2011年总和。

资料显示,蒙城县一二三次产业比,已从2006年的39.7:24:36.3转变为2011年的28.9:40:31.1,工业产值比重明显超过了一产和三产。这意味着蒙城已经驶入工业化发展快车道。如今,以江淮安驰、众鑫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以雨润、东升为龙头的食品产业,以全森、华良为龙头的建材工业,正呈加速裂变、爆发之势。而由此产生的综合效应,不仅将进一步优化蒙城产业结构,还可将蒙城县域经济推上一个更高的竞争平台。

再造一座新城市

产业发展如果没有城市为依托,势必陷入“孤岛化”。考虑到老县城空间相对狭小、功能相对不足,2009年,蒙城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对开发区空间布局进行拓展,另一方面决心培育新的发展驱动力——城南新区。

按照规划,城南新区面积将达16.7平方公里,定位是以商贸、金融、文化、居住为主,具有皖北江南水乡特色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在城南新区的宣传语中,最夺人眼球的当属“核心城南、书香城南、森林城南、水乡城南”。显而易见,蒙城县决策层的抱负,不仅仅在于再造一个新县城,更在于打造一座辐射周边县市乃至整个皖北地区的中等城市。

驱车来到城南新区,首先给我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就是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和大片大片的绿地景观。这些景观绿化包括道路红线内绿化、嵇康路东侧30米景观绿化、200余亩三角景观绿化,蔚为壮观。同时,依托涡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蒙城县还引水入城、引水润城、引水美城,展现出独特的皖北水城风光。沿着长流河景观带望去,绿树、鲜花、曲径、河水、游人,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彩画。夜幕降临,梦蝶公园音乐奏起,灯光、五彩喷泉、水幕电影、火舞交相辉映,吸引大批市民流连忘返。

更加让人惊奇的是,在城南新区和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累计征地2.15万亩、拆迁40万平方米,居然没有发生过一起矛盾激化、拆迁上访的事件。据称,蒙城的做法是群众协商、征建并举,最大限度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比如,开工建设4个安置小区,安置房总面积突破76万平方米。对此,省委领导曾给予充分肯定。

一个疑问随之产生:如此“大手笔”,钱从哪里来?这也是城南新区启动之初受到质疑最多、争议最大的问题。蒙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乾民告诉《决策》:“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好的机制。我们把城南新区和开发区捆绑到一起,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指挥和调度,这是一个创举。这样做带来了什么好处呢?从开发区来看,以前大部分投入靠县级财政。现在,城南新区出让地块,收益既可直接用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也可用于开发区的滚动发展。同时,开发区还可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总之,取长补短,一举多得。”

从长远看,蒙城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还承载着城市转型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使命。在打造产业集群过程中,很多县市往往过于重视关联制造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关联服务业的配套。其实,产城融合的前提是产业融合,更确切地说是上游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融合,当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就顺其自然兴起了。蒙城高人一着之处,恰在于此。

2011年8月,世界级零售业巨头家乐福的入驻,是蒙城县产城融合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令人震撼的是,这竟是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县级店。而其所坐落的汇通财富广场,则是蒙城迄今为止通过市场化运作、成片开发的最大手笔,同时也是该县招商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毫无疑问,家乐福将以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商圈辐射力,引领蒙城商圈的核聚变,从更深层面和更广领域提升整个城市的功能与品位。

在皖北率先崛起

2012年8月,安徽省住建厅传来一则讯息:蒙城县已被列入全省20个县级中等城市进行规划定位。这让蒙城上上下下喜不自禁。

安徽打造20个县级中等城市,旨在弥补小城市过少的缺憾。从县级市数量来看,与安徽毗邻的江苏、浙江,分别有25个、22个县级市,而安徽仅有6个。此外,由于缺少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带动,皖北振兴有必要采取“点”型的发展模式,也就是6个地级市联合周边县城,共同发挥经济中心带动作用。

在地理位置上,蒙城县恰好位于皖北6个地级市的腹心地带。由于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很大,蒙城一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更是明确要求蒙城闯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子,特别是要在皖北地区“率先突破、率先赶超、率先崛起”。

2012年9月,借助申报县级中等城市契机,蒙城县整体启动城南新区西片区1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着力拉开城市框架,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至此,全县城区规划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规划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这将为蒙城服务业、房地产、社会事业的招商引资带来无限机遇。正如安徽省住建厅副总工程师高冰松所言:“皖北还可走一条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口集聚,再吸引产业集聚。”

根据产业经济理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群。因此,蒙城能否打造为辐射皖北地区的县级中心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竞争力。

从工业体系看,蒙城县已形成汽车制造、煤炭煤电、食品加工等三大支柱性产业,同时具有轻纺服装、木材加工、船舶制造三大传统产业。围绕这些产业,蒙城招商引资已经进入良性循环。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2011年,蒙城经济开发区将项目落地的门槛提升到了5000万元,投资额度只要低于这个标准,一概放到乡镇工业园区。即便如此,全县目前仍有十几家2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在排队等待落地。

其中,最具看点的是,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有望在2015年成为“超百亿产业”。比如,江淮安驰将达到15万辆的生产能力,产值突破80亿元,税收超过3亿元,吸纳5000人就业。届时,安徽“南有奇瑞、中有江淮、北有安驰”的汽车产业格局将跃然而出,而江淮安驰、雨润集团等大项目的裂变效应、马太效应,也将会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蒙城诸多竞争力之中,文化竞争力的牵引作用不可小觑。作为庄子故里,蒙城一直在致力于做大做强庄子文化品牌。比如先后出资500多万元对庄子祠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实,2012年主办了中国首届布衣祭庄大会。下一步还拟建设庄子文化园,主办庄子文化节,拍摄电影《庄子》。另外,蒙城还是中国楹联之乡,境内存有万佛塔、文庙、尉迟寺新石器文化遗址等古迹。这些文化要素叠加起来,必将推动这座城市的勃发与成长。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梦想。蒙城的梦想是打造“工业蒙城、宜居蒙城、人文蒙城”,成为皖北的新明珠、县域的排头兵。在蒙城的一个下午,我们慕名参观了静谧幽远的庄子祠,又考察了活力四射的新城区。蒙城的历史和梦想由此交汇到一处,给人以无尽的期待与畅想。

猜你喜欢

蒙城蒙城县城南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安徽亳州至蒙城高速公路谯城至涡阳段施工图设计获批复
安徽蒙城:秸秆收储利用“四方共赢”
再读《城南旧事》
城南二首(其一)
县城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以蒙城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为例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