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农民科学素养实证研究
2012-11-02相天东
相天东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1)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农民科学素养实证研究
相天东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1)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民作为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其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对1721位农民进行科学素养调查,得出河南省农民基本科学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制约农民科学素养的因素,并试图通过理论分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建言献策。
中原经济区;农民;科学素养;实证分析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所占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建设中原经济区,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点也在农村。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此,笔者深入农村、农民,对河南省农民科学素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试图通过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体进行研究,以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尽绵薄之力。
一、河南省农民科学素养调查方法
本次对河南省农民的科学素养的调查从2010年7月开始到2011年7月结束,历时一年的时间。问卷设计采用的是基于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我国国内曾经使用过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素质专家米勒的标准研究,将科学素质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对重要科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三是对科学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1]。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依照上述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选取我国2003年和2007年的公众科学调查的问卷框架,并选取了问卷中部分问题,所选取的问题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关于科学术语概念的理解,关于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科学技术态度等几个方面[2][3][4]。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721份,实际收回问卷1704份,经多次复查,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692份,有效问卷收回率为98.31%。在1692个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男性1179人,占总人数的69.68%;女性513人,占总人数的30.32%。
从年龄构成来看,18—29岁的有效问卷389人,占有效总人数的21.81%;30—39岁的有效问卷559人,占有效总人数的33.04%;40—49岁的有效问卷418人,占有效总人数的24.70%;50—59岁的有效问卷224人,占有效总人数的13.22%;60—69岁的有效问卷102人,占有效总人数的6.03%。
从学历层次看,被调查者不识字的59人,占有效被调查总人数的3.49%;小学学历的246人,占有效被调查总人数的14.54%;初中学历的621人,占有效被调查总人数的36.7%;高中或中专学历的449人,占有效被调查总人数的26.54%;大专学历及以上的317人,占有效被调查总人数的18.73%。
二、河南省农民基本科学素养状况
(一)河南省农民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中,选用的科学术语与2007年我国对公民科学术语测试的术语相同,即“分子”、“DNA”、“互联网”和“纳米”。
在“分子”的测试中,14.2%的人回答完全正确;9.9%的人基本正确;12.3%的人完全错误;61.2%的人选择了“不知道”。
在“DNA”的测试中,20.4%的人回答完全正确;30.6%的基本正确;7.8%的完全错误;41.2%的选择了“不知道”。
在“互联网”的测试中,17.5%的人正确选择了答案;28.2%的人对这个术语基本了解;5.3%的人选择了错误答案;49.0%的人选择了“不知道”。
在“纳米”测试中,20.5%的人完全正确;35.1%的人基本正确;4.6%的人完全错误;39.8%的人选择了“不知道”。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省农民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
图2 被调查者正确回答科学观点个数的比例
(二)河南省农民对科学观点的了解情况
本次对河南省农民了解科学观点的调查中,仍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16个测试题目:1.地球围绕太阳转(错);2.地心温度不高(错);3.父亲的基因决定生女孩还是男孩(错);4.人和动物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错);5.抗生素同时杀死细菌与病毒(对);6.激光产生于汇聚声波(对);7.原子小、电子大(错);8.大爆炸产生宇宙(错);9.大陆一直在缓慢地漂移并将继续下去(错);10.人由早期动物进化而来(错);11.吸烟使肺癌发生的机会加大(错);12.最早期的人类与恐龙并存同一时代(对);13.含放射性物质的牛奶煮沸后无害(对);14.声速慢、光速快(错);15.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天(错);16.人为造成了所有的放射性现象(对)。调查对象对科学观点的了解程度(见表1)。
经调查得知:能够答对10及以上的占46.1%,其中答对10个科学观点的有9.9%;答对11个科学观点的为11.7%;正确回答12个的为9.0%;正确回答13个的为7.6%;正确回答14个的为4.6%;正确回答15个的为2.1%;能够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1.2%(见图2)。
(三)河南省农民对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
鉴于农民的身份,本次调查组只调查了几个与农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几个问题,从中了解河南省农民对常识性科学方法的理解情况。调查数据如图3所示,黑色为调查选择“正确”的比例,浅黑、灰和浅灰颜色为“错误”和“不知道”之和的比例。
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关于秸秆的处理方法[问题:对于处理秸秆(稻秸、麦秸、玉米秸、油菜秸等)的方法,以下哪种最好:a就地焚烧;b使它转变成新能源或新材料等;c不知道。]选择最合适的答案(b)的人为83.3%,只有16.7%的人选择了“就地焚烧”和“不知道”。
在回答关于杀虫剂的问题(每隔相同时间,以同样方式喷洒等量的杀虫剂,但是杀虫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最可能的原因)时,有71.5%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b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另外28.5%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a杀虫剂使用量不够和c喷洒方式不正确),或“不知道”。
在回答关于饮水源的问题(假设在你的居住地,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你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时,选择“告诉尽量多的人并积极参与治污事务”的人占总数的83.1%,表示“不采取行动”或“不知怎么办”的人占被调查者的16.9%。
表1 河南省农民对科学观点的了解程度(%)
图3 河南省农民对常识性科学方法掌握的情况
(四)河南省农民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情况
本次对河南省农民对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测试,采用2007年国家测试的五种迷信方式:求签、相面、星座预测、周公解梦和电脑算命等,设计成一组测试试题。当被调查者对每一种形式都选择了“尝试过、不相信”、“没参与过、不理睬”或“不知道”时,就被认为是不相信迷信者。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河南省农民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五)河南省农民对科技信息的兴趣及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1.河南省农民对科技信息的感兴趣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最感兴趣的为“农业发展”方面的信息,有82.4%的被调查者对这类信息最感兴趣;其次是比较关注“健康和卫生”方面信息,占79.5%;对“生产适用技术”感兴趣的有68.2%;而对“国际与外交政策”及“体育与娱乐”方面的信息感兴趣程度比较低,分别为21.8%和27.9%。(见图5)
图5 河南省农民对各种信息感兴趣的程度
2.河南省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92.1%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看电视来获取科技发展信息,是最主要的渠道;有44.4%的人通过与人交谈获得科技信息;41.3%的人通过报纸获得科学技术信息;通过广播获得科学技术知识的占22.7%;通过科学期刊获得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的占11.9%;通过图书获得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的占9.9%;通过因特网获得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的为8.1%;通过一般杂志获得科学信息和知识的为7.1%(见图6)。
图6 河南省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统计显示,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可靠的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渠道分别是:电视(83.2%)、报纸(49.3%)、与人交谈(22.1%)、广播(20.0%)、科学期刊(18.8%)、图书(12.6%)、因特网(5.0%)和一般杂志(4.9%)。
(六)河南省农民参与科普活动、利用科普设施及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的情况
1.参与科普活动的情况
为了解河南省科普活动在农民中所具有的影响,我们对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中参与的六个有代表性的科普活动进行了调查,它们分别是科技周或者是科技节、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培训服务、科普下乡宣传车、科技讲座和科技展览。
图7 河南省农民参与科普活动的情况
调查得知,被调查者参加过相应科普活动的比例分别为14.8%、31.7%、34.2%、13.6%、25.9%和19.9%;调查还显示,在上述六项科普活动方面均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超过40%的被调查者没有参加过但曾经听说过这些科普活动,其中听说过科普宣传车活动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6.7%(如图7)。
2.利用科普设施的情况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参观过公共图书馆的有42.2%;参观过动物园、水族馆与植物园的有51.6%;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有16.7%;参观过自然博物馆的有14.7%;参观过美术馆或展览馆的有16.6%。被调查者利用身边各种科普设施的比例依次是:图书阅览室为42.1%;科普画廊或宣传栏为45.2%。被调查者曾经去过专业科技场所的情况如下:工农业生产园区的有29.7%,科技示范点或科普活动站点的有30.1%,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的有5.8%(见图8)。
图8 河南省农民利用科普设施的情况(%)
3.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的程度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关注公共科技事务,但对于公共科技事务的参与程度还不是很高。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经常”或“有时”阅读报刊或因特网上的科学文章的为63.3%;“经常”或“有时”与亲友谈论有关科学技术话题的为58.7%;参加过公共科技问题讨论或听证会的为30.3%;参与过原子能生物技术与环境宣传的为16.0% (见图9)。
图9 河南省农民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的程度(%)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农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多数河南省农民在外务工的时间占一年中很大比例。同时,河南省农民的收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在逐渐增加。另外,从调查得知,农民收入高低取决于本身的科学素质与工作技能水平。
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民对于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的关注度普遍偏低。在各种科技信息与各类知识中,对于时事政治与科技进展的了解更少;对于健康与卫生保健和气象服务方面的科技信息关注较多,这往往是由于健康与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与农民的身体和生活息息相关,而气象服务内容与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可见,河南省农民对于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了解关注度倾向于对自己的生存和工作相关的内容,很少再去关注科技进展、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信息是否实用,直接影响着农民对科技信息的关注度,与自己无关的科技前沿成果最不被关注,可见,农民的科技视野相对较窄,不同职业的农民关注不同类别的科技信息,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密切相关的科技信息明显会受到欢迎。这一点正是影响农民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因素,如何普及先进科学知识与技术,使农民广泛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学会使用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的思维对生活与工作中的难题进行决策,是应该重视的问题[5]。
调查得知,不同年龄段的河南省农民对于科技新进展方面信息的关注度明显不同。年龄越低的农民,越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事物的好奇心越强烈,也更愿意进行新的尝试。可见,对于河南省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应该从低年龄开始抓起,重视对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对于河南省农民的科普教育仍然要重视低年龄段的人群。因此,提高河南省农民的科学素质,可以考虑加强农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6]。
调查表明,传统大众媒体是河南省农民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一般通过电视、报纸获取科技信息和知识的机会较多,而相对较新的媒体——互联网由于工作环境或使用费用的问题,不易被接触。对于河南省农民来说,教学进修班与培训班更是高消费项目,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认识到自己应该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具有教育需求,渴望得到就业培训。但是,河南省农民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财力,去满足培训所需要的花费。另外,交通不便也成为河南省农民群体不能参观科普场馆和不能参与科普活动最主要的障碍。在各种大众媒体中,农民群体在电视上所花费的时间最多,对电视传播的科技信息也最为信任。有一部分农民是从与人交谈渠道获得科技信息的。在各类具有高等科学素质的人员中,教师成为农民群体最信任的科技信息传播者。由此可见,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这是我们在进行科学传播研究和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结语
应当说明的是,本研究是在总结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河南省农民科学素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的实证分析。笔者虽然本着“调查求深、研究求实、问题求真”的原则,但从本研究的数据指标来看,国际上对科学素养没有统一的测量标准,不同群体科学素养的要求程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加之农民科学素养所受影响的因素还很多,因信息缺失和误读带来的漏洞也就在所难免。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农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状况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影响着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新兴科学技术全面引进农业,我国农业、农村才能走向现代化。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先进的科技必须为农民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基于此,提高农民科学素养之路任重而道远。
[1]李大光.科学素养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7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5]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3/20/content_4323460.htm,2006-03-20.
[6]李骏.昆明市农村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分析及改进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
C915
A
1007-905X(2012)03-0103-04
2011-12-10
相天东(1971— ),男,河南南阳人,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
责任编辑 姚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