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溪县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2-11-02吴华刚

台湾农业探索 2012年6期
关键词:科技兴农安溪安溪县

吴华刚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的7个指导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都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均明确提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科技进步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福建省也已专门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决定把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县域产业发展。

1 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起点上,福建省安溪县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茶产业,才能开辟农业、农村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1.1 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立足本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找准特色定位、区域定位,发挥比较优势,而安溪县发展特色经济就是要突出抓好“三农”工作重点,解决“三农”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茶业。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兴农,把发展农业科技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1.2 有利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科技在安溪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突显。因此,安溪县要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1.3 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安溪县虽经过20多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程,在产业形态、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传统农业还是固守传统,缺乏创新,主要凭农民的经验进行生产,生产方式依然粗放和落后,农民素质不高,不能应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2]。因此,必须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和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 安溪县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安溪县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农业大县,茶业是安溪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近年来,安溪县全面深入实施“茶叶富民”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茶叶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趋势。

2.1 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安溪县初步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积极推行联作制、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模式,初步满足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的科技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茶产业的发展。

2.1.1 农产品加工集群建设情况 安溪县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大力推进海峡两岸(福建·安溪)茶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基地总面积已经达到5.5km2,包括参洋片区和过溪片区。参洋片区已开发建设海西茶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项目首期45.47hm2,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7.6万m2。过溪片区及海西茶业基地外围主要建设茶企集中区。2005年以来落户茶叶加工、茶叶包装等涉茶项目14个和商贸项目1个,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投产10个,在建5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年可创税收4000多万元[3]。

2.1.2 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在安溪县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62个,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424个。涉及24个乡镇,现有成员10681人,注册资本19110.98万元,带动农户11655户,茶园面积4000hm2,总量8461吨,总产值6亿元以上,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10635万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1549万元,培训成员16980人,拥有注册商标专业合作社88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8个,其中有机食品认证的2个。主要有村级组织带动、联保小组组建、龙头企业带动、跨村组建、茶农和茶商联合组建、社会精英(专业人士)带动等类型。

2.1.3 农技人员发展情况 2010年县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有:农技站、植检站、茶叶站、果树站、土肥站、农产品检测站、畜牧站、水产站、乌龙茶开发中心、农科所、茶科所、良种场等。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有:24个农业服务中心和24个畜牧兽医站。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人员1343人:县级76人、乡镇109人,村级农民技术员1158人。

2.1.4 实施茶叶科技项目情况 “十一五”期间,安溪县大力实施“茶业富民”基本策略,以“生态、优质、科技”为重点,充分挖掘发展潜力,集中攻关安溪茶产业关键、共性、前瞻技术,全面提升茶叶种植业发展水平。由表1可知,“十一五”期间,国家、省科技管理部门共立项支持安溪县14个茶叶科技项目,省科技管理部门每年均下达2个以上茶叶科技项目,支持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在省科技管理部门支持一个产业的科研项目安排中较为少见。

2.2 存在问题

安溪茶业无论是在推动该县县域经济发展,还是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安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有:

表1 “十一五”期间国家、省科技项目立项支持安溪县茶叶情况

2.2.1 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相比其他县市存在差距 虽然近年来安溪县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步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但其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2010年,安溪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均位居泉州市下辖7县市的第5位[4],仅优于永春县与德化县(表2)。

表2 2010年安溪县与泉州市其他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2.2.2 农民经营规模过小,造成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目前在安溪县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经营规模普遍不大,因此导致科技成果的应用空间有限,且由于目前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经营体制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农村人口的分散经营,土地的使用规模受到巨大的限制。这种现象在安溪这样的地区限制更明显,因为本身的耕地与林地就不多,规模小的农户经营实惠并不大,小规模经营的农户一般比较难改变其传统的经营方式,与科技兴农和规模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5]。

2.2.3 科技资源整合不够,制约良好创新环境形成 目前安溪县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多部门分管,相互脱节,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且很难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影响了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如许多部门的科研机构设置小但很齐全,造成其科研水平难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不高等。

2.2.4 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影响科技兴农战略发展 目前许多农业科研和相关的单位经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而且许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实际到账还要打一定的折扣[6]。由于经费不足,许多科研工作无法深入开展,许多科技兴农的工作也不能深入进行,甚至存在部分科研人员为了增加收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对外创收方面,严重影响了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2.2.5 科技政策难以落实,农民自身组织程度不高 科技兴农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整体的涉农科技意识不强,都导致了科技兴农的政策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同时,目前安溪县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营销大户等数量不少,但发展规模偏小,分布范围有限,基本还是处于单打独斗,缺乏横向联系合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仍然较差。

3 安溪县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安溪县必须以“科技”为主线,以“人才”为纽带,全面构筑茶产业的竞争优势,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茶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山水茶都。

3.1 发挥科技支撑,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茶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培育扶持茶产业,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是加强茶叶科研。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生产加工、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加强铁观音母本保护和繁育工作,逐步建立安溪铁观音指纹图谱数据库。同时,坚持改造和新建并重的原则,即一手抓良种、高优生态为主导的新茶园建设,一手抓以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建设为重点的老茶园改造,发展生态、高效茶产业。二是加强标准建设。按照“强化源头管理、突出中间自律、加大终端追溯”的原则[7],严格执行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逐步推进ISO9000、ISO14000标准、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等管理体系认证,支持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乌龙茶工作组建设,统一茶叶生产加工工艺和质量技术标准,建立茶叶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三是凝聚科技人才。应对现代茶产业发展需求,提高“茶业万人培训工程”实效,推行茶叶职业资格和技能认证,主动对接制茶大师、拼配大师、烘焙大师“三个大师培育工程”,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助推茶产业科技创新。

3.2 加强农残控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茶叶质量安全是茶叶生产和发展的生命线,而控制农残,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是从源头解决茶叶卫生安全问题、有效带动农民种茶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要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指标上下功夫,一是拓展生产经营模式。深化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围绕“品质管理、品牌建设、品质界定、品格培育”的发展主线,积极导入现代产业理念、管理模式、科学技术,加快茶业发展机制创新,试点推广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茶叶庄园、茶叶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模式。特别是在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方面,积极推广联作制、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管理模式,在茶叶从种植采摘、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建立以质量追溯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机制、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抓手的品牌管理机制、以分级管理为基础的评价机制,逐步实施“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管理机制,推进茶业发展。二是加大茶叶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和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以农残抽检工作为重点,加大对茶农、加工企业和市场流通领域的茶叶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尤其是针对进入安溪的外地茶青、茶叶进行重点监管,做到及时检测、及时通报、及时处理。

3.3 注重茶叶文化,实现文化经济双赢

品牌的魅力,也是文化的魅力,安溪茶产业的生命力在于注入文化。安溪县要加快茶产业发展,就必须坚持把文化理念贯穿茶产业发展始终,注重以文化助推产业发展,弘扬茶产业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促进安溪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共荣。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级媒体和广播电视网络及各类刊物上开办安溪茶文化专栏,定期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各种茶事活动,通过开展茶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安溪茶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了政府、媒体、企业、茶商、消费者之间的联合互动。二是发展茶文化旅游。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选择茶文化底蕴较为浓厚的乡村或其他条件适宜之处,积极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充实参与性、观赏性、艺术性强的娱乐项目和民俗风情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特色茶叶套餐和系列茶叶食品,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8]。改造提升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打造成为集茶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全国最大茶叶集散中心。三是设立茶文化发展基金。鼓励茶文化精品创作,编纂出版安溪县茶经、安溪县茶叶志等,扶持茶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扩大经营规模,开发系列产品,促进茶文化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3.4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科技兴农发展

茶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高投入产业,加大资金投入是建设现代茶产业的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科技投入机制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对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原则进行整合,主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茶园基地建设等,确保投入资金用在实处,发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作用。二是拓展融资渠道。采取“企业投一点、农民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龙头企业为茶农提供一定的发展资金资助或向农户垫支部分种苗、肥料等费用,为茶农担保小额贷款,引导茶农增加对茶叶生产的投入,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由政府相关部门设立茶叶担保基金,帮助企业和茶农融资,建立政府、企业和茶农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实施“低门槛”引资。利用国家给予开放县和山区欠发达县的双重优惠政策,结合安溪县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安溪乡亲联谊会、同乡会、经济促进会等的作用,以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安溪)茶业合作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为基础,充分挖掘安溪茶产业的开发潜力,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办企,不断引进资金和技术,为茶叶技术开发创造条件,为茶叶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5 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安溪茶产业要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巩固其主导产业地位,必须加强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一是整合科技资源。放活科研机构,克服科研机构管理分散、与生产脱节等现象,改革妨碍科研机构作用发挥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制定出台有效改革措施,简化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预算和审批等程序,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放活科技人员,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合理配置科研机构的人员结构,制定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激发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活力,形成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9]。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发挥现代市场组织功能,以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10],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途径和办法,实行团体式专业合作的经营模式,使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推动落实已有科技政策。当前,国家和省里已出台了一系列激励自主创新政策,安溪县经济发展正处于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区位优势,以先行抢占先机,以先试闯出新路,强化政策的有效性和操作性、强化政策的延续性和突破性、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服务性,合力推进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安溪县科技兴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政策支撑。

[1]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 - 01 - 22].http://wcm.fujian.gov.cn:8081/gazette/index.jsp.

[2]陈清福 .闽茶发展战略思考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145-147.

[3]厉黎明,淦国英 .安溪茶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J].福建茶叶,2010(8):46-49.

[4]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韩奕萍 .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为例 [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9):54-56.

[6]翟京平 .浅析科教兴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J].现代农村科技,2010(2):59-60.

[7]杨江帆,李闽榕 .中国茶产业研究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8]胡赛强 .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 [J].茶叶科学技术,2010(3):38-40.

[9]王慧军 .农业推广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0]福建省人民政府 .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若干意见 [EB/OL].[2011 - 07 - 06].http://wcm.fujian.gov.cn: 8081/gazette/index.jsp? year =2011&issue=23.

猜你喜欢

科技兴农安溪安溪县
跟妈妈学做菜
游鼓浪屿
科技兴农?促进乡村振兴
台山都斛镇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兴农
丰收节
做冰镇小吃
预防病毒
懂规矩
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的时代价值
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