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类型研究

2012-11-01何衡

关键词:领先文化产业竞争力

何衡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雪岩贸易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类型研究

何衡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雪岩贸易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区域文化产业在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讨论文化产业类型的基础上,把区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归纳为五大类型,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培育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践工作有所启发。

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不仅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理解有差异,对它的范畴和类型也有不同的归纳。

根据我国2004年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文化服务又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等七个大类。第二大部分相关文化服务又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两个大类。这九个大类下面又总共涵括24个中类和80个小类。其中,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记录媒介的复制、知识产权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专业性社会团体、野生动植物保护、其他计算机服务、其他未列明的商务活动、贸易经纪与代理、机制纸及纸板制造、手工纸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其他专业技术服务、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家用电器批发、家用电器零售等又被认为是含有部分文化活动的行业类别。

无论对文化产业的界定和分类有什么样的分歧,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一致认同的。作为产业类型中的一种,文化产业的发展既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有它的特殊路径。

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最初应用于公司管理层面的研究,于1990年由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其后有大量学者对这一领域投入了研究,国内的如芮明杰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中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刘世锦研究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并获得长期高于平均水平收益的竞争力;黄津孚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即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等。

关于产业层面的核心竞争力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公认的突破性研究来自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他通过对世界上多个国家100多个产业或产业群的产生、发展进行比较,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用于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分析也非常适用。在被广泛关注的钻石模型中,波特把影响一国产业和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归纳为最重要的六个方面: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者;机遇;政府行为。

可见,目前对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端,一端是微观的企业层面,一端是宏观的国家层面,对于中间的省域、县域等为代表的区域性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较为少见。

三、区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对于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少见的研究中,又多半借助于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生产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花建(2005a)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分类归为四个方面,即成本控制能力、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研究强调了创新技术和市场整合能力对文化产业的重要价值。向志强(2008)则从关键生产要素的角度,把文化产业划分为资源型文化产业、能力型文化产业和技术型文化产业三大类,并把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归纳为三种,即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响应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这种分类的视角有较强的概括性,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文化产业的竞争特点。关注到区域层面,徐萍(2006)认为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应表现为区域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人才和技术优势、居民收入水平和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以及法律政策环境。这五个方面是分析和评价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依据。吴应芳(2008)将生产要素、文化需求、产业集群、文化企业战略、政府行为归为构成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并将这些核心要素分为两大类,即比较优势要素和竞争优势要素。

以文化产业下的旅游文化产业为例,长期致力于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加拿大学者克劳奇和瑞奇,在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模型,该模型有五个构成要素:核心资源和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旅游目的地管理;决定目的地质量和附加值的决定因素;目的地政策、规划和开发。可以看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生态资源方面还包括文化因素和制度保障。陈鸥鸥(2007)提出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区域性、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使得资源型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依托于文化资源而产生的文博业、民俗文化业以及旅游业三者有着共同的资源基础,可以相互驱动共同形成文化旅游业。

我们认为,文化产业的某些重要资源或技术同样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当然,我们并不认为核心竞争力是静态的,几乎没有企业能够永久性的在某一领域中或某一项能力上保持绝对的优势,同样,对于某区域的文化产业来说,今天的优势竞争力在未来也可能丧失,或者反过来,目前不具备的竞争力通过努力也能够获得。从长期来看,我们只能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模仿或替代的各种要素的综合体。

构成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要素中,显然会有某些或某个要素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或发挥着更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核心竞争力对某些或某个要素的侧重性,我们对区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如下的分类。

(一)资源领先型核心竞争力

在区域文化产业中,资源领先型核心竞争力是该区域指拥有某种独特的文化资源。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是该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也可以是该地区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资源领先型核心竞争力在旅游产业业中表现得最为显著。

以安徽为例,其风景名胜区有“两山一湖”之说,是指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事实上还有天柱山、西递宏村、明皇陵、太极洞等诸多选择。其中,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九华山是国内四大佛教名山这一,属于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宏村拥有绝妙的田园风光和代表性的皖南古民居,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安徽北部以老庄文化为代表,南部以徽州文化为代表,历史上还有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流派煊赫一时,徽商精神更是绵延至今。这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文化资源地域性极强,是其他地区不具备且无法模仿的。

(二)技术领先型核心竞争力

技术领先型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在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上保持优势,更容易体现技术领先的文化产业领域以电子游戏业和动漫业为代表。

仍以安徽省为例,其动漫产业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其中,合肥与芜湖均在2007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两市分别出台扶持政策,并设立了专项资金(合肥每年1亿元以上,芜湖每年1千万元以上)。这类产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相关技术和创意上的优势。

(三)能力领先型核心竞争力

能力领先型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地区在与其他地区拥有相同的资源和技术时,能够通过更强更完善的策划开发、经营管理、整合营销等,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更容易体现能力领先的文化产业领域以广播电视业和新闻出版业为代表。

典型案例是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湖南省文化产业,湖南卫视自1997年正式开通传送以来,收视率连续多年居中国地方卫视第一、全国总收视第四的成绩(前三位均为央视),尤其是2009年湖南卫视全年收视率创下新高,位居全国第二。湖南卫视已成为省级卫视中连续4年收视第一和单频道广告创收第一的频道。据百度调查,湖南卫视品牌提及率是卫视平均提及率的27倍,在中国品牌500强中排第129位,其品牌价值在2008年就高达57.52亿元。

湖南卫视的成功并没有资源或技术上的垄断优势,而是凭借出色的策划、制作和营销能力,确立了在全国地方卫视台中的霸主地位。其早年推出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和近年制作的《超级女声》都是电视节目的经典之作,也成为其他地方卫视的模仿对象。

(四)制度领先型核心竞争力

制度领先型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地区在文化产业方面拥有更好的制度保障,这种好的制度保障包括更少的产业限制、更多的政策支持、更廉洁的政府等等。

典型的案例如全球知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它本是位于内华达州东南角的一个沙漠中的绿洲小城。上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落后的内华达州为了走出困境,决定开放博彩业。拉斯维加斯成为一个赌城迅速崛起,并带动了旅游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拉斯维加斯遂发展成为世界最闻名的娱乐旅游城市之一。

赌城的案例虽然不尽符合国情,但很明确的显示了制度在产业发展中的力量。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制度环境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一些体制改革,并出台了一些对本地文化产业的扶持或激励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范畴很广,相关管理部门在打造制度优势时也应该让思路更加开阔,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增加投入”和“给予优惠”等层面。

(五)品牌领先型核心竞争力

品牌领先型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文化产业的某一领域或行业内拥有强势的品牌,这种品牌优势有的是基于自然资源而形成,有的是由技术支撑,不仅短期内无法被模仿的,甚至于长期都难以复制的。

例如长城被誉为世界第七大奇迹,“不到长城非好汉”也成为海内外皆知的谚语,它即是典型的基于资源优势的品牌领先型竞争力。而“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的信息科技产业的竞争力显然来源于技术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种核心竞争力之间既不是互相隔绝的,也并不是平行的关系,我们只是基于核心竞争力对不同要素的侧重性作此划分。有的文化产品既有垄断性的资源,又因此拥有了知名度和品牌;有的则拥有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需要高超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相配合;几乎所有的竞争优势都只能在适当的制度背景下才能充分发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资源领先型和技术领先型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形态;能力领先型则处于中心位置,它能够整合各类资源和技术,并利用优异的经营管理能力使其他优势发扬光大;制度领先是其他领先优势能够产生或充分发挥的背景;而品牌领先是各种类型的目标,或者终极出路。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图形表示:

四、不同类型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这五种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论述如下:

(一)制度领先是大背景,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好的制度是一个基本要求,制度上的优势能够让资源优势更容易扩大“战果”,并更利于技术优势的获得和延续,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孕育出领先的产业品牌。

(二)资源领先对于区域来说是较容易获得先天性要素,但资源领先并不能保证产业拥有很强的或者持久的竞争力。这其中至少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几乎每个地区都拥有自己较独特的资源,在当今信息泛滥的背景下,每个地区也都在强调自己资源的独特性并在尽力进行营销传播,这些资源就很难脱颖而出,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并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构成因素;二个是要使领先的资源或者说产生商业价值,一般还需要大量的投资,并进行市场运作,这又要借助于地区的制度保障和产业能力。

(三)技术领先与资源领先相比,需要进行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技术上的领先能够制造一定的垄断,但这种垄断在信息和人才自由流动的今天,也较为脆弱。它一方面要求有制度的保障以维系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求相关企业不停歇地进行学习和创新以保持技术优势。

(四)能力领先处于较核心的地位,在大的制度背景下,通过恰当的运营,把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上升到品牌优势,这就是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

(五)品牌领先是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终极目标。品牌上的领先可能来自于资源,也可能来自于技术,但几乎无一例外都要通过高水准的资源整合和营销传播来达成。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资源或技术上的品牌并不等同于区域产业上的品牌。产业品牌是形成商业价值的品牌,比如某个知名地方剧种是一种资源性的品牌,但它并不一定能够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从产业角度来看,它不能够算是领先的品牌。

在五种类型的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中,资源领先型竞争力属于先天性的因素,较容易获得而难于持续或使优势扩大;技术领先型竞争力需要后天学习,并不断更新知识和进行创新才能保持优势,它和资源领先型竞争力共同构成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两种基本形态。

资源领先型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型竞争力都难于持久和扩大优势,都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和营销传播等能力的介入,以巩固领先地位和打击竞争对手,故能力领先型竞争力是一种处于中心地位的竞争力。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培育的终极目标是达成品牌领先的竞争力,产业品牌的建立和强化能够使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把竞争对手真正甩在身后,并长期获取由品牌衍生的“超额利润”。

最后,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制度上的保障,并且好的制度本身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地方政府在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工作重心不是挖掘资源和参与技术学习,而是通过建立好的制度体系,为资源和技术上的领先提供便利和支持,而且需要强调产业能力的培养,并为区域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进行引导和投资。

(注:本文系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度立项课题 “安徽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研究——以安徽省旅游文化产业为例”,课题编号:B2010024)

[1]向志强.文化产业类型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J].求索,2008,(11):24-25.

[2]陈鸥鸥.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3]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2005a,(2):9-16.

[4]李宜春.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18-19.

[5]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吴应芳.湖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7]徐萍.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32):150-151.

猜你喜欢

领先文化产业竞争力
我国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技术国际领先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