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壳牌战略调整动向及其启示

2012-11-01李美艳殷建平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壳牌天然气石油

□ 文/李美艳 殷建平

壳牌石油公司(下称壳牌)2011年营业额达4845亿美元,利润为309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53.6%,使壳牌荣登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的榜首,从而结束了沃尔玛在这个位置上为期两年的霸主地位。壳牌在战略上所做的一些调整,达到了巩固石油巨头地位的效果。具体表现在:进行油气资源结构调整,重点投资于天然气行业;采取“西退东进”,即从下游业务增长潜力较小的欧美国家撤出,然后进军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等市场;实施低碳战略,提高能效,降低排放;实施非粮生物燃料的新能源战略。

一、壳牌的战略调整及其原因

(1)进行油气资源结构调整,重点投资天然气行业

壳牌是全球最早把天然气液化后运到世界各地使用的公司,而天然气是比石油更清洁的能源。如果用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来满足能源需求,就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对于以对环境和社会负责的方式赚钱的壳牌来说,发展天然气业务是不容错过的好机会。近年来,随着原油储量的大幅度减少、勘探开采难度的加大以及政府政策对环保的要求,加之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坚定了壳牌公司大力开发天然气的决心。2011年壳牌280亿美元的利润中有1/4来自其在卡塔尔和全球的液化天然气业务,据壳牌预计,2012年的天然气产量将首次超过原油产量。

近几年,壳牌在非常规天然气方面动作幅度较大。2005年,壳牌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石油)签署了合作开发陕西长北致密气的合同。除了在长北的项目之外,2012年3月壳牌再度与中国石油联手,将就四川盆地金秋区块的天然气开采进行合作,即在四川中部金秋区块约4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对致密气进行评估和开发,双方签署的分成合同已送交中国政府审批。

随着一个个天然气项目的开发,壳牌业务重点逐渐由石油转向天然气的轨迹清晰可见。现在,壳牌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实施措施,考虑和提及最多的都是天然气。这也同时意味着壳牌不久会实现自身战略布局的重要转型,成为一家以天然气为主要业务的能源公司。壳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以2012年3月23日的用量计算,可供全世界再用250年。

目前壳牌的天然气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在澳大利亚有多个液化天然气项目,在北美地区也在进行致密气和页岩气的开采。虽然北美市场不景气,投资回报率低,壳牌认为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于2012年3月宣布依旧计划加大其在北美的天然气产量。对于亚洲市场,壳牌是充满期待,尤其是中国。壳牌认为,未来15年里全球天然气50%的需求增长都将来自中国。因此壳牌计划2012年投资5亿美元在中国的页岩气和致密气远景探区内进行钻井作业。2012年7月,壳牌希望不仅增加对中国天然气板块上游的投资,同时也增加对下游的投资,以从每个环节获取利润。

(2)采取“西退东进”,从欧美国家撤出,进军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下游业务是壳牌营业收入增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壳牌最新的财务报表显示,在全炼油行业利润率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下游业务贡献率从2010年的15.54%下降到2011年的14.88%,主要是由于欧美成品油需求增长缓慢、炼油生产能力过剩、炼油毛利下降且波动较大导致的。壳牌由此提出“更多上游,更盈利下游”、“西退东进”的战略。在总体上控制炼油投入、削减炼油能力的前提下,从成熟的增长潜力较小,投资回报率低的欧美国家撤出下游业务,将部分不景气的炼油厂和加油站出售,将回收的资金用于投资全球高成长性市场,如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泰国等国,尤其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

2012年8月,壳牌与其合作伙伴,就Forcados-Yokri项目和Southern Swamp伴生天然气收集项目投资40亿美元开发达成一致,建成后日产量有望分别达10万桶和8.5万桶当量原油。2012年5月,壳牌宣称全球润滑油技术中心之一未来将在上海设立。这意味着,包括石油天然气开发和液化天然气开发的上游业务、油品和化工的下游业务以及技术部门在内的壳牌全部核心业务都已进入中国市场。

2012年9月14日,德国汉堡,油罐车在给一家壳牌加油站供油。Christian Charisius 东方IC/供图

2012年壳牌又斥资5亿元在远景探区内进行钻井,比2011年的4.5亿元增加1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在中国共投资40多亿元,在四川省已有2个远景探区。壳牌认为,到2015年在中国市场将拥有500个加油站,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这一系列的措施,展示着壳牌战略的前瞻性,抓住任何一个盈利的机遇,一旦发现潜力巨大的市场,马上挺身而入。

(3)实施高度负责任的低碳战略

壳牌作为百年老企业,早在 1976年就制定了《壳牌商业原则》,指导着壳牌内每一家分公司的处事作风,以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方式开发和提供能源,并在业务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做出了符合壳牌长远发展的低碳战略。若实现低碳,需要提高能源开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壳牌从两个方面采用措施,即从自身出发—研发新技术,对顾客而言—提出创新节能方案。

壳牌利用最前沿的技术降低对资源的使用,并在现有的工厂中持续技术改进和升级,同时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广东南海石化项目中的80万吨乙烯项目,一共有11套化工装置,使用了3套壳牌非常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改进压缩机、泵等工程方面的设施和相应的流程,两年所省下来的电相当于1.1万户上海市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即便如此,壳牌还在持续寻求一些最新的整改措施。

大多数企业只重视自己的销售量,无论消费者如何使用自己的产品,只要他们购买的越多就越好。这种企业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做不成大型跨国企业。而壳牌提出创新组合方案为顾客省钱,即通过全球解决方案部门为炼油厂客户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节约能源开支。壳牌专门成立一个全球解决方案部门,隶属于壳牌的多家催化剂公司CCMAP,同时是壳牌下属一系列技术公司的集合。该部门以实现低成本、高效能为目标,为壳牌和能源业内的第三方客户提供科技咨询。既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又提高了客户对壳牌的依赖度,而且促进了技术的研发,提升了公司形象,可谓是一箭多雕。

(4)实施新能源战略—非粮生物燃料

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壳牌却单单看好非粮生物燃料。2000—2007年,壳牌在太阳能、风能、电能领域投入的金额超过20亿美元。但由于在新能源上的布局过于分散,没有形成集中效应,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在能源供应中所占的比率一直较低,巨额的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经过谨慎决定,壳牌收缩在这些领域的领地,开始了生物质能方面的努力。生物燃料为可再生能源,能够代替石油供应的不足,作为不与人争粮食、不与粮食争地的非粮生物燃料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2011年8月,壳牌与Cosan 投资数十亿美元成立生物燃料企业Raizen,在全球成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巴西开始运营。壳牌旨在将其丰盛的零售经验、全球网络收集和先进的生物燃料研究成果与 Cosan的生物燃料生产技巧进行结合,共同开发非粮生物燃料。新成立的企业依据巴西甘蔗资源丰富的优势,每年生产和销售20多亿升甘蔗制乙醇。壳牌的这一举措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壳牌战略调整对中国石油公司的启示

(1)坚定大力开采国内天然气步伐。我国石油公司应突出大气田建设重点,加大针对国内地质复杂结构的科技创新投入,重视骨干网建设,从而使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并实现以天然气为骨干业务的战略转型。

(2)在国际化进程中,谨慎投资。

壳牌的“西退东进”战略,是基于其对全球石油形势的前瞻性,有洞若观火的能力。我国石油公司在海外实施项目时应统筹考虑,保证在安全的情况下恰当选择,规避各种风险,防止陷于被动地位。

(3)承担社会责任,采取低碳战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是大型国企,承担着政治、经济、社会责任,应摒弃“本位思想”,以责任意识指导企业发展。在保护环境、低碳发展方面做出表率,提高油气开采率和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4)纵观市场细微变化,开发核心新能源。目前我国的石油公司大都没有找准自己的核心新能源定位,也没有明确公司应长久致力于哪个方向,起不到经济上的盈利作用和公司战略转型效果。因此,要发展核心新能源,提高公司竞争力。

猜你喜欢

壳牌天然气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壳牌的“气” 机
壳牌V—Power能效燃油登陆成都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壳牌的创新与合作帮助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