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MI中的临床意义
2012-11-01贾二娟
贾二娟
近年来,随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应用于AMI的诊疗开展,H-FABP的临床资料却较少。本文通过我院对确诊的AMI患者进行了H-FABP的临床研究,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2例,均为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5~72岁。
1.2 样本采集 收集 AMI患者 1,1.5,2,2.5,3,4,5,6,8,10 h血液样本,以后每隔3 h取血1次。血样采集后分离血清,于-80℃冰箱保存,待样品收集齐全后一起检测。
1.3 检测方法 H-FABP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即夹心ELISA方法,用荷兰HyCult biotechnologyb-v.公司试剂盒和全自动酶标分析仪进行检测。
2 结果
图1 AMI患者H-FABP的各时间段平均浓度与发作时间的关系
AMI患者发作各时间点H-FABP的平均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见图1。在AMI发作3 h后,H-FABP的平均浓度达到72.5 μg/L,远高于正常人 <5 μg/L的水平。因此胸痛3 h后H-FABP的血液浓度对诊断AMI是相当灵敏的指标,在胸痛发生6 h,H-FABP指标对诊断AMI是最灵敏,最准确的。在AMI发作24 h后,H-FABP的平均浓度恢复到较低水平,约 10 μg/L。
3 讨论
心肌梗死现在认为可以接受的生化标志物为:肌红蛋白、CK-MB、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Mb)是一种小分子(18KDa)蛋白质,可在心梗后2~3 h于血浆中检测到,也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检测的有用指标,但Mb缺乏特异性,其含量升高不能区分是来源于骨骼肌还是心肌。心脏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心肌损伤有较好的特异性,但对AMI早期诊断不佳,因其在AMI发生后6~8 h才使血中浓度升高。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为12~16ku,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小肠、肝、脂肪、心、脑、骨骼肌等多种细胞中[1]。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细胞胞质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在人和鼠心脏中分别占胞质蛋白的15%和30%。心肌受损时H-FABP可以很快地释放出来,受损心肌的多少是血中H-FABP浓度升高程度的直接原因,临床上已经证实H一FABP浓度能够估测心肌的受损面积。且大约50%~80%的心脏能量都是由脂质氧化提供的,H-FABP在心肌代谢中特别重要,由于H-FABP在心肌受损90 min后即可迅速地测量出来。因此,H-FABP是一种潜在的可以帮助测定心肌受损症状开始的指标[2]。而且H-FABP的免疫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FABP(如小肠型FABP和肝脏型FABP),具有特异性,不会发生交叉反应;H-FABP的以上特点使其成为理想的AMI早期诊断生化指标[3]。正常人血液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平均水平在2.79 μg/L左右,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平均水平在4.26 μg/L左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平均水平高达84.45 μg/L。因此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于早期诊断AMI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早期AMI患者经常表现出非典型症状,为了及时诊断和救治患者,就必须有敏感特异性的指标。H-FABP可以作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物学指标。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可快速释放到血液中,其血浆浓度在AMI发生1.5~3 h开始升高,8 h左右达高峰,12~24 h恢复正常,国外研究表明HFABP在早期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在Valle等人的研究中共入选419例病例,148例诊断为AMI,H-FABP的敏感性(60%)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19%),认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出现6 h内,H-FABP是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本组的结果也证明了H-FABP在AMI发生后1~3 h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4~8 h达最高峰,12 h以后渐趋正常,是AMI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
一般胸痛患者到医院已经发作1~2 h,此时H-FABP的浓度是较为可靠的检测AMI指标,但发作3 h时,此指标更为可靠,而且检测时间一般可以接受。H-FABP浓度只能提供检测AMI的一个指标,如需确诊,还需要其他检测,如心电图等。胸痛患者发作24 h后,H-FABP检测已经失去意义。
[1] Schroeder F,Jolly CA,Cho TH,et al.Fatty acid-buinding protein isofofm:structure and function.chem Phys Lipids,1998,92(1):1-25.
[2] 罗以勤,李芳秋,武建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临床检验杂志,2001,19(5):312-31
[3] Lescuyer,Allard Laure,Hochstrasser,et al.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s a marke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Molecular Diagnosis,2005,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