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人口红利的变化与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2012-11-01杨琴
杨 琴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近年来,扬州市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30亿元,同比增长12.2%,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统计公报)。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各种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交通的发展,技术进步,体制创新,政策优惠等等。但较少有人对影响经济的人口因素,特别是通过扬州人口红利期这一因素对扬州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迅速降低,加上经济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扬州市的人口结构也经历着如此的变化。出生率从1980年的14%降到了7.18%,自然增长率30年内两次出现负增长,2009年自然增长率为-1.68‰(见表1)。这种低增长率为扬州市人口红利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可是,扬州市是否已经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给扬州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扬州市的红利期是否能延续?如何延续?这将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1 扬州市人口变化对人口红利期的影响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人口负担系数比较低的局面,总人口中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大,0~14岁的青少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小,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人口的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形成了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有利的条件,被称为“人口红利”[1]。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红利期”。学者普遍认为,当人口总负担系数及总抚养比低于50%时,该社会进入了“人口红利期”。
表1 扬州市主要年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1.1 扬州市人口变化情况
根据扬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
全市常住人口为445976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72684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12924人,减少4.56%,年平均增长率为-0.47%。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27042人,占11.82%;15-64岁人口为3377471人,占75.7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555247人,占12.4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0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8个百分点。
1.2 扬州市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
人口负担系数,是观察社会对非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程度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标准,是指0-14岁少儿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的百分比称为总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2]。扬州市主要年份的人口负担系数如表2所示。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0年20年间,总抚养比呈递减趋势,小于50%。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根据“总抚养比低于50%时,社会进入人口红利期”这一界定,扬州市目前依然是处在人口红利的发展期,并且呈“强质型”①总抚养比区间为26.91% -37.76之间特征。[3]扬州市应该抓住人口红利发展期,充分兑现人口红利。但是也可以看出扬州市少儿抚养比逐年递减,老年抚养比却逐年递增。这一数据说明扬州市老龄化的趋势正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将面临着较大的养老压力,到时,将会出现“人口红利”的漏损。
表2 扬州主要年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
1.3 扬州市人口红利期的展望
对于人口红利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学者之间的判断存在较大差异。田雪原教授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升高到占总人口65%以上,如以从属年龄比低于0.5作标准,这一“人口盈利”期可持续到2030年前后。彭希哲教授认为人口机会视窗将在2025年前后关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会关闭的更早。王德文教授、蔡昉教授等认为,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享受人口红利,2015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根据扬州市人口发展的趋势,扬州市的人口红利期理论上还将持续20-30年,但是赡养负担的加重,对于人口红利期是不是能产生“红利”是个极大的挑战。
2 扬州市在兑现“人口红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只是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一个有利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而这一“有利条件”或者说“优势”能否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显然依赖于劳动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2.1 人力资源素质问题
穆光忠认为人口红利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积累加上人力资源开发。[4]能否收获以及收获多少人口红利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以及我们如何去开发和利用它们。从扬州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人口红利期内劳动力人口数量上具有优势,第六次人普结果显示扬州市15-64周岁适龄劳动人口为337.8万多,占总人口比75.74%,但是,也不能实现充分就业,且主要行业就业人口的综合素质偏低。扬州市2011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求职人员主要集中在本市农村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其他失业人员和外埠人员。主力就业人年龄总体集中在25-45岁。单位需求最多的是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求职者和无学历要求的求职者。①源自扬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2011第一季度局统计报告由此可见,扬州市虽然劳动力资源数量丰富,但他们大多数受教育水平低且从事职业技术含量低。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之后,经济增长将主要不是依靠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和价格廉价,而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劳动技能提高来推动。只有在人口负担比低、人力资源充裕、人力资本合格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才可能发挥出人口机会窗口的机遇作用。
2.2 人口老龄化有加剧的趋势
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27042人,占11.82%;15-64岁人口为3377471人,占 75.73%;65岁及以上人口为555247人,占12.45%。扬州老龄化趋势高于省均水平。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扬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由2010年末的88.2万增加到2015年的101.63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10年的19.23%上升到2015年的22.27%,五年将增加13.43万人。未来10年扬州市老年人口将以年均1%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并且低龄人口比重逐渐下降至50%以下,高龄人口比重逐渐上升至14%,真正呈现高龄化老年结构。
这些将导致扬州市面临着人口负债期的挑战。
2.2.1 将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在现行人口政策下,今后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减慢。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扬州市老龄化社会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供给速度的持续下降,将经由劳动力要素供给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储蓄和资本积累两方面,制约经济未来的增长。储蓄率下降将会引起经济增长放缓。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转变为老年人口,总抚养比将趋于上升,这最终将导致储蓄率下降,投资能力降低,影响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5]
2.2.2 社会保障负担的加重影响经济增长
人口负债期随着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大幅上升,将进一步加大家庭与社会的支出。老年人口对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大大高于年轻人口,这必然会挤占政府对其他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投入,对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人口负债将对扬州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对养老保险制度提出诸多严峻挑战。
2.3 外来劳动人口劳动力资源不足
通过具有年龄选择特点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能相对提高一个地区人口结构的生产性。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的省外流人口的大量涌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扬州市老龄化的进程,有助于扬州市人口红利期的延长,从而弥补扬州市老龄化进程导致人口红利的损失。但是,从第六次人普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扬州市外来人口为742234人,远远低于苏、锡、常等发达地区的外来人口数,如除去未成年儿童和非劳动力人口,这个数字还将更低。
3 扬州充分兑现人口红利的政策选择
3.1 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中国走的是一条依靠农业积累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工业化道路。短期看,劳动力的低成本可以支持经济的发展,但长期看,劳动力的低成本必然是低劳动力素质和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反映,它无疑将阻碍经济的发展。扬州市14-64周岁的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不少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但都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与培训。低成本劳动力的创造力也相对较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是提高劳动力成本的前提,大力发展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发展农村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此外,还应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扬州市农业劳动力在进入非农产业就业之前,获得必要的职业技术训练。通过普遍提高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使扬州市“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
3.2 促进劳动力流动
中国“人口红利”的“大头”在农村,扬州市也正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收获“人口红利”程度大小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因此,财政政策的取向首先应考虑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农村和农业,要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进一步“开放城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制定各种符合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财政政策,实现“人口红利”的充分兑现。
3.3 进一步推广积累型的养老保障制度
要选择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财政政策。“人口红利”不是免费的午餐,在享受“人口红利”之后,我们将面临较大的养老压力。在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财政应遵循“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在财政政策的取向上,应迅速转向完全积累制,同时将非正规就业人口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一方面,实行完全积累制可以降低未来社会养老负担,使养老负担率的分子逐步减少;另一方面,非正规就业人口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可以扩大分母,增强社会养老负担能力。
3.4 完善政策,充分发挥潜在的“人口红利”
人口机会窗口的开启只是收获“人口红利”的必要条件,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并不会自动地导致更快的经济增长,只是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机会,因而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兑现收获“人口红利”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人口红利”的兑现和最大化问题关键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应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围绕扩大就业采取多种有效政策措施,使扬州市的失业率降到最低,以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双重目标。
4 结语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为扬州市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未来的十多年里,人口红利的经济效应也会继续显现。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人口红利获得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包括社会代价和经济代价。人口红利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看到它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要看到他的背后要付出的代价。扬州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也会终将结束,但经济发展还要持续下去,所以,当前我们讨论人口红利,不仅仅是要充分的利用红利期的有利条件充分去兑现,还要去为红利期的消失做好筹谋。只有了解人口红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才能更好的去利用它为扬州市的经济持续有效发展做出及时正确的引导。
[1]王章华,陈建付.中国“人口红利”及其获取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5):43 -45.
[2]张力洋.合肥市人口红利研究[J].城市探索,2011(6):15-16.
[3]钟水映,李魁.中国人口红利评价[J].经济理论与管理,2009(2):30.
[4]穆光忠.中国的人口红利:反思与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2008(5):6-7.
[5]王章华.多种视角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关系阐释[J].商业时代,2010(2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