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的良好心理品质在文化学习中的迁移探析
2012-10-30刘春晓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 刘春晓(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1、调查对象控制和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的控制。
对调查对象做了控制处理,选取的江苏省5所普通高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200名学生;在各个学校被调查的学生中,所被调查的学生是大三年级经常(每个星期有四天平均超过一小时锻炼)参加体育运动同学(100人)和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进行调查发现(100人)(上体育课才参加体育运动)。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电话采访、走访、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对自己的所获得数据通过统计法列表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法和自身工作体验对某些数据作出了探讨。在问卷调查法使用上,其中发放问卷200份给200名学生,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100%。
2、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相关因子的调查分析
表1:体育运动对学生相关非智力因素影响
从表1可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对学习上有较强的自信心,体育运动态度积极性很高,对待耐力项目具有很强的承受力,说明学生的坚持力很强;相反,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畏惧耐久跑,意志品质薄弱,有畏难情绪。
综上所述:(1)热爱体育运动者一致认为文化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与否,而不热爱运动的同学一部分认为与自己努力分不开,而一部分认为存在外界原因,如情绪对其文化成绩造成很大影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个人的记忆力和精神状态明显高于不参加体育运动同学。(2)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焦虑情绪较重,耐挫能力较差,而参加体育运动同学则容易通过体育运动来发泄内心不快。(3)热爱体育运动同学一少部分在文化学习中缺乏自制力,抗干扰能力较差,文化学习课上精力不集中,有多动症,必须加以引导。
3、迁移措施:
3.1、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在体育课堂中正确的评价表扬与批评,都能起到促进作用,但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通过体育运动中的成功教育,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学习中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在跳箱运动过程中,对学生在该项运动的畏难情绪,我们采取了“低起点、近距离、重保护、多实践”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克服畏难情绪。有些学生对于在文化学习中出现一些畏难情绪,比如大学英语单词很难记,需要学生早起背诵英语单词,但是有些学生经常是睡懒觉的,于是便产生了畏难情绪。我们可以给这些学生搞跳马项目,有些学生不敢跳,但通过我们的保护动作,慢慢由低至高跳高跳马的高度,慢慢增加学生自信心。
3.2、注意力的培养
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都需要队员时刻在场上注意场上发生的变化,这就需要队员具有超长时间的注意力;比如:足球运动中赛场瞬息万变,每个队员都必须要关注进攻或防守队员的跑位和传球路线,自己可以迅速移动去找到自己的最佳进攻或防守位置。在我们大学的文化课学习中,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集中时间不够长,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中某项需要非常注意力的项目来训练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可以在课堂上学会聚精会神地听讲。例如:我们为他设计了射箭项目(集中精力才能搞出好成绩),或者钓鱼运动(没有耐心,不可能钓到鱼)。经过长期有针对性辅导,该生最后改变了在课堂上多动症。
3.3、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引导
团队协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合作精神。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体育运动中的球类项目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篮球比赛中光靠一个神投手去完成比赛,没有其他同伴的抢断、掩护和传球,他也难以去完成得分。在足球比赛中我们讲解战术配合,团队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担当在运动中的责任,这样同学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整体的技战术水平,完美的传切配合,并在实力均衡的比赛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4、建议:
4.1、尽管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但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处方”,有效的体育锻炼,并结合心理辅导,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2、通过有效体育运动,树立学生良好品质,社会责任感,提高其耐挫能力,树立较强自信心,在今后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接受更大挑战。
4.3、强化学校体育身心健康功能,运用迁移理论,有针对性进行训练,能增加对学生毅力、韧性、竞争、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而这些品质能在文化学习中得到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