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铁大冶矿业所对大冶铁矿的侵夺
2012-10-28柯育芳张志强
柯育芳,张志强
(武汉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湖北 武汉430070)
论日铁大冶矿业所对大冶铁矿的侵夺
柯育芳,张志强
(武汉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湖北 武汉430070)
日铁大冶矿业所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在大冶铁矿成立的掠夺机构,其开办的目的就是为日本侵华提供矿石原料。在1938~1945年7年间,日铁大冶矿业所共掠夺铁矿石500多万吨,为日本“以战养战”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大冶矿山的矿产资源,“日铁”根本不顾矿山的安全和中国工人的生命安危,将矿区变成了法西斯集中营,采用极其残暴的手段逼迫工人亡命干活,并采取掠夺式开采方式,大大缩短了中国矿产的寿命。
日铁大冶矿业所;大冶铁矿;掠夺
大冶铁矿位于中国湖北省大冶县,其矿脉富藏广裹几百里,仅裸露于地面的铁矿石就达1亿吨以上,矿石含铁量高达65%。大冶铁矿开采于1890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钢铁煤焦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配套企业,是汉阳铁厂的铁矿石的供给地。大冶铁矿不但铁矿石产量丰富,所含矿量极高,而且价格便宜,距离日本本土较近,海运方便,运费低廉,可以很好的满足日本制铁所的需求。从大冶铁矿投产到抗战初期的1937年,大冶矿山共产矿石1370万吨,平均每年生产30.5万吨,最高年产量80万吨。在此期间,日本通过种种手段共掠夺走了900余万吨矿石。对此,日本政府并不满足,一直想将大冶铁矿据为己有。
一、日铁大冶矿业所的成立
1938年10月,日本取得了武汉会战胜利,全面占领武汉,22日,日军波田支队侵占大冶。随即,日本政府宣布对汉冶萍公司进行“军管理”,以保护的名义,将汉冶萍公司据为己有。而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派出了以香春三树次为首的6名工程师,组成调查团随军到达大冶铁矿。香春三树次到达大冶铁矿后,根据日本商工省矿山局的指示,宣布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直接经营大冶铁矿。1938年11月初,日本政府将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叫到日本,在原汉冶萍公司日籍会计顾问吉川雄辅陪同下,盛恩颐于日本陆军省见到了时任陆军省次官的东条英机。东条英机直接对盛恩颐宣布:“大冶陷落,蒋军退却,我军占领,以后冶矿概归军部管理。生产、运输、管理等,汉冶萍不得参加与闻,盼公司当局接受遵行,此令。”[1]要汉冶萍公司派人到大冶,向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办理矿山财产及图纸资料移交手续。
1938年12月15日,“日铁大冶矿业所”(以下简称 “日铁”)在大冶石灰窑成立,香春三树次被任命为“日铁大冶矿业所”所长。“日铁”把汉冶萍公司大冶铁厂改名为“大冶新厂”,作为修理运矿设备的车间与矿石转运厂及生活基地,“日铁”设总务部、矿业部两个部门,在大冶铁厂设总务部,在大冶铁山设矿业部和领事馆,还在石灰窑江边设地方办事处。
1939年6月,在“日铁”成立后,香春三树次与汉冶萍公司襄理赵兴昌和人事课长盛渤颐,进行了汉冶萍公司财产的移交,12月香春三树次从大冶厂矿驻汉保管专员管维屏手中取走了大冶铁矿财产清册和铁矿图册等大批档案。[2]P1098至此,举世闻名的大冶铁山正式被日本据为己有。
由于国民党政府撤退时,对汉冶萍公司进行了大规模拆迁和破坏,为了恢复并扩大铁矿石的生产,“日铁”成立后,强占原属湖北省官矿公署的象鼻山铁矿,强行开采尖山、狮子山、尖林山、龙洞、铁门坎、大石门、野鸡坪、老鼠尾、等老矿区,面积达320公顷。新开采管山(日本人称青备山)为矿区,面积达18公顷。此外,还强行开采鄂城的西山铁矿和雷山铁矿。这样,日军新老开采矿区所占山域、良田,和从大冶铁山到石灰窑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共计约377公顷,便被其强行霸占。不仅如此,日军还将矿山附近27个村庄全部摧毁,强迫民工和俘虏7000余人用于修建厂房、车站、住宅、工厂和码头。[3]同时,“日铁”还将大冶铁矿库存的6万多吨铁矿石全部运往日本国内,用于军工生产。[4]P86
为了修复并扩充大冶铁山的产能,“日铁”还陆续投入7000余万日元资金,添置了发电机、卷扬机、空压机、皮带运输机、江岸码头、卸矿机、破矿机等大批发电、供电、采矿、选矿、运输设备,使矿山开采能力和铁路运送能力达到每天5000吨,发电量每月达到65万千瓦·时,[1]还建有青叶寮、太和寮宿舍及家属住宅22栋等。“日铁”还根据大冶铁矿制订了开采规划,规划设计到1948年,要求1945年以后,大冶铁矿需每年生产铁矿石200万吨。1939年4月,大冶石灰窑至大冶铁山的运矿铁道恢复通车,10月大冶厂矿正式恢复了生产。
二、日铁大冶矿业所的法西斯管理
“日铁”成立后,由于战乱影响和国民党政府的内迁指令,大批铁矿工人逃离,导致大冶铁矿无法正常开工。为了满足铁矿开采需要,“日铁”征集铁矿工人不择手段:征集由于圈定矿区造成失地破产的大冶地区数千农民,前往大冶铁矿成为工人;招募由于日本占领湖北实行殖民统治,造成失业破产的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工商业者,前往大冶铁矿成为工人;派出汉奸,前往山东、河南、安徽等华北地区,诱骗大量农民前往大冶铁矿成为工人;将被俘的中国军人驱赶到大冶铁山,逼迫他们开采矿石。“日铁”通过种种手段,采矿工人最多时高达7000多人,加上运输工人和技术工人,整个矿区工人最多时高达14000多人。
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大冶矿山的矿产资源,“日铁”根本不顾矿山的安全和中国工人的生命安危,采用极其残暴的手段逼迫工人亡命干活,每天干活长达十二三个小时,限定采矿工每天采矿石0.88吨,运矿工每班(约400~500人)每小时运180吨矿石上船,没有休息日,而且经常加班,连上厕所都不得自由。
“日铁”是依靠日军侵略中国强行占领大冶铁矿,非法掠夺开采矿石的,所以为了避免中国工人反抗和中国军队的袭击,“日铁”在大冶石灰窑、下陆、大冶铁山等矿区各处驻扎重兵,常驻有陆军、海军陆战队、宪兵、矿警队等军队约2000人。
此外,“日铁”在大冶矿区周边和运矿铁路沿线架设起铁丝网,通上3300伏高压电,建立了高压电网。在大冶铁山的杨家湾、姜安村、得道湾、曹家湾、下邹村、老铁山、盛洪卿、麻雀山,下陆的观音山、谢家贩,大冶石灰窑的中窑垴等地修筑碉堡,在矿区进出路口和运矿铁路沿线的路口设立哨卡,由矿警队把守。[1]石灰窑、下陆、铁山等地成为了一座座恐怖的集中营。
“日铁”对工人实行牌箱制度和搜身制度。所谓牌箱制度就是矿业所对工人实行的一种苛刻的考勤制度,他们给每个工人发一个工牌,各个车间都设有牌箱。当时“日铁”矿区共有7个门,但工人上下班只准走“工匠门”,工人上班必须先到“工匠门”领取工牌,然后挂在车间牌箱里,下班时,又从车间牌箱里取出工牌,还到“工匠门”的大牌箱里去,这种工牌被工人们称为“苦力牌”。工人们出入“工匠门”必须出示“苦力牌”接受搜身检查,检查时,要向日军立正敬礼,接着除去衣帽,高举双手,动都不能动的让日军进行搜身。否则,动作稍慢便要遭受日军的责骂毒打。
“日铁”为了在大冶铁山多采矿石,从日本本土招募了900余人到大冶矿区担任所长、课长、排长(相当于车间主任)、监工,手持木棒、皮鞭等到矿区巡查奴役工人,并且招募当地反动豪绅、地痞、流氓等汉奸担任暗探,日夜监视工人和矿区附近百姓的情况。如果矿区工人和百姓有反抗情绪或者不满行为,他们除当场打骂之外,还向驻扎矿山的日军报告。根据监工和暗探的报告,日军将反抗的工人和百姓抓捕,并施以各种酷刑,如:“枪杀”、“刀砍”、“剖腹”、“活埋”、“火烫”、“罚跪”、“开水泡”、“练刺杀”、“上电刑”、“汽油烧”、“烙铁烫”、“灌辣椒水”等等,多达40多种酷刑,对其他工人和百姓进行恐吓。日军还在叶家塘山上挖掘了一口葬人井,在一门江边、四门江边和塌煤机江边以及下陆山边等处设置了杀人场,几乎每天都有中国工人和百姓在这里被杀害。
“日铁”从华北等地骗来的工人和被俘中国军人,住的是几十人挤在一起的破工棚,只能睡地铺,垫的是烂稻草,盖的是草包,夏天跳蚤、虫子满床爬,咬得人无法安身,冬天寒风凛冽,冻得屋子里的人只能抱成一团,用体温相互取暖;穿的是破衣烂衫,有的工人为了御寒只能将水泥袋、草袋子当衣服裹身;吃的是苕藤、野菜、玉米芯和霉米粥,一年到头都没有一点油星,许多人都被折磨致死。而且,被俘的中国军人每天都要被日军用刺刀指着胸口点名,用刺刀押着上工。[5]P161
由于乱开乱挖,大冶矿区矿难频发。1942年夏,日军用刺刀逼迫工人到老铁山的一个平窿开车矿石,窿道之中未加撑柱,造成窿道塌方,当场砸死9名工人;1944年l月14日下午,狮子山窿道塌方,当场砸死工人13人。1943年,“日铁”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需要,在疯狂掠夺大冶铁矿矿产资源,以战养战的同时,加强了对开矿炸药和军用炸药的储藏。“日铁”在狮子山的一个山洞里设立了炸药库,山洞深约50多米,高约2~3米,被分开隔成三节。炸药库建立后,“日铁”却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也不安装通风设备和防爆设备,而后将2000多吨开山炸药和军用炸药集中存放在这一处不到500立方米的炸药库,对于此库易燃易爆的巨大安全隐患熟视无睹,致使炸药库因温度升高,于1944年2月5日中午11点钟发生爆炸,使在狮子山采矿、运矿、检修设备的300多名工人全部炸死,成为大冶铁矿建矿以来的最大惨案。在狮子山炸药库爆炸之后的第二天,“日铁”不顾在狮子山采场上的300多名中国工人的惨死,对狮子山采场惨死的中国工人既不派人收尸,也不提出善后处理方案,还不许工人家属上山寻找亲人尸体,反而继续驱使铁门坎、龙洞、管山、象鼻山、大石门等采场的工人上工。这一惨案的发生,彻底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暴残忍本性。
三、日铁大冶矿业所对大冶矿山的开采
为了多采矿石运回日本,加速发展钢铁工业,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日铁”在大冶矿山采取掠夺式开采,露天开采和窿道开采同时进行,只要能采到矿石,“日铁”不按采矿规律,不顾后果,哪里有矿石,就让工人到那里采,哪里矿石质量好,就驱赶工人到那里挖。在铁门坎、龙洞、象鼻山等采场采取露天开采,只运走矿石,将大量废石堆积在采场两端;在狮子山、大石门等采场采取窿道开采,不用正常的充填法填充,致使窿道内空洞累累。1943年后“日铁”认为露天开采和窿道开采掠夺的矿石太少,决定采用露天开采、窿道开采和竖坑开采同时进行,快速掠夺所需矿石。
为了加快矿石开采速度,“日铁”引进了大量的开采设备。开采矿场上引进了空气压缩机、穿孔机、装矿机、卷扬机、直井吊架、蒸汽铲等机械设备,还引进了手提钻机、卧式钻机、朝天钻机用于矿石打孔,自动引力机用于翻矿,摆式破碎机用于选矿,皮带机用于运输矿石等。
在开采方法上,“日铁”不采用汉冶萍公司时期的“垮牌法”(垮牌法就是先把7~8米高的矿层底下挖空,只留几个撑柱,撑柱间隔2~3米,高约3~4米,挖到一定深度之后,同时炸掉撑柱,整个矿层全部塌下。),而是利用穿孔机在矿山上钻出一排钻孔,充填炸药进行爆破。爆破后的大块矿石,也不采用汉冶萍公司利用人工打眼放炮的方法,而是采用“搭炮”(搭炮就是把炸药和雷管放在大块矿石上,然后糊上预先和好了的泥巴,点燃引线进行爆破。)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改炮。采用这种搭炮的方式开采矿石不但快速省事而且效率十分高。同时,“日铁”还对采场采用巷道爆破的方法开采矿石。首先在矿山山腰笔直往里挖一巷道,在到达一定距离后又同时朝矿山两边分别挖一条巷道,使得整个矿山山头里面的巷道被挖成一个“T”字形,然后往巷道里充填炸药进行爆破。这种巷道爆破的方法威力极大,“日铁”利用这种方法曾经炸掉过尖山的一截山头。
为了加快采场运输,“日铁”采用露天溜井运矿,就是从山顶笔直往下打一个竖巷,再从半山腰往里打一横巷,两巷通成“L”字形,采矿场上矿石都朝竖巷里倒,吨车从横巷把矿石运出。这样既简化了运输程序,又少用了两条挂路(挂路就是吨车往山下运矿的通道,建在斜坡上,铺有铁轨,用钢丝绳牵引,利用重车放下的惯力带上空车。),缩短了路程,加快了速度。吨车把矿石运进两台破碎机里破碎,达到一定尺寸,从破碎机经漏斗下到皮带机上,皮带两边坐着一排女工,专门捡矿石里的杂物,矿石经皮带运到中码头储存。“日铁”废弃了汉冶萍公司时期的东、西两码头,只用中码头,并对中码头进行了扩建和改造,修凿了溜矿槽和漏斗,火车随到随时可用漏斗放矿,这比汉冶萍公司时期又进了一步。为了加快铁路运输,“日铁”改直了大冶铁山至石灰窑的铁路,并且添置了牵引力为一百吨的火车头7辆,七十吨的火车头2辆,四十吨的火车头4辆,三十吨的火车头3辆。运矿车有281辆,其中包括载重量为五十吨的16辆。对中心站铜鼓地进行了扩建,设有水塔、转盘和车库。[6]P23
1939年,“日铁”电气事务所(原大冶铁矿得道湾发电所)被修复,恢复正常发电。电气事务所一开始只能为大冶铁厂内的照明和铁山采矿、抽水提供几百千瓦的电力供应。1942年初,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电气事务所又加装了两台3000千瓦汽轮发电机,并将高压输电线路架设至铁山,在铁山建立了一个小型发电所。
1941年,由于卸矿仍用工人挑矿装船,工作效率极低,无法把开采出的矿石全部快速运回日本。“日铁”决定在石灰窑江边兴建码头1座,码头泊位1个,可停靠7500吨级海轮,通过能力为每小时500吨。又在码头兴建了卸矿机2台,用11架皮带运输机连络,在江岸野外建立了1座容积为55万吨的贮矿场,又在江边建立了1座容积为2万吨贮矿槽。码头上每台卸矿机每小时可卸矿石500吨,每日可卸矿石5000吨,2台每日可卸矿石10000吨。如此一来,卸矿机的皮带运输机与贮矿槽相连,只要开动马达,矿石可以立即通过皮带运输机倾入日本运矿轮船。1942年,这些卸矿、运输设备建成后,卸矿速度大大加快,当年日铁大冶矿业所在大冶铁矿所采145万吨矿石,就被运回日本141万多吨。
由于大规模采用机械设备,为了机械设备的维修,“日铁”修理房也随之扩大,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型修理厂。修理厂中有压风机、空气锤、修钻机、鼓风机、电气炉、交流电弧熔器、穿孔机钻头修理机、电熔接钻杆机、变压器、钻床、车床、龙门刨床、牛头刨床、万能铣床、砂轮机、人力起重天车等大小40多台机修设备,基本满足了“日铁”开采设备的维修问题。
1938~1945年日本掠夺大冶铁矿石数量(单位:吨)
四、日铁大冶矿业所对大冶铁矿侵夺所造成的危害
1938~1945年的7年间,“日铁”累计于大冶矿山掠夺性开采铁矿石500余万吨,运出矿石427余万吨,占日本侵华期间从中国掠夺的铁矿石4630万吨的9.66%,而且大冶铁矿的铁矿石不仅含铁量高达60%,而且矿石之中富含有铜、钴等制造飞机、战舰的重要金属元素。[7]这些铁矿石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保障。
大批的铁矿石被运回日本,送进日本钢铁厂的炼钢炉中,冶炼成钢铁后,又被送到军工厂之中,制造成一支支火枪,一门门大炮,再被运回中国发送给日本侵略军,用于侵略中国。这完美的实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的“以战养战”目标。以概率算,日本在大冶矿山掠夺走500余万吨的铁矿石,占日本掠夺中国铁矿石的9.66%,近10%。假如这些铁矿全被用于军工生产,那么,也就是日本每生产10支步枪就有一支是用的大冶铁矿石所冶炼的钢铁。
一方面,日铁大冶矿业所对大冶矿山矿产资源的掠夺,加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巨性。而国民党政府为了抗战,又不得不大力发展与军工生产有关的工商业,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对民族工业的投资,从而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的过程。同时,持久的抗战又使得中国工业化建设不能正常进行,而且慢慢地耗尽了中国的国力。
另一方面,日铁大冶矿业所对大冶铁矿矿产资源所采取的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野蛮开发与破坏,大大缩短了中国矿产的寿命,使日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失去了很大的补充,加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困难。
五、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1938~1945年,“日铁”统治的7年间,大冶矿山共有1000多名工人死于非命,与此同时,大冶矿山矿石产量大大提高,1942年矿石产量更是高达 141.3万吨,大冶矿山累计开采矿石500余万吨,运出矿石427余万吨,尚有80余万吨矿石堆存石灰窑江岸码头未曾运出。运出矿石占日本侵华期间从中国掠走铁矿石4630万吨的9.66%,[8]P1015成为支撑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军需物资,“日铁”称抗战期间在大冶取得的成绩最大。同时,“日铁”对大冶铁矿矿产资源所采取的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野蛮开发与破坏,大大缩短了中国矿产的寿命,使大冶铁矿遭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失。
[1]马景源.日寇对大冶铁矿矿产资源的掠夺与暴行纪实[J].湖北文史,1995,(1).
[2]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旧中国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关系史料选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07.
[3]黄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汉冶萍大事记[A].湖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汉冶萍公司与黄石史料专辑(总第39辑)[C].
[4]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经济综述[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
[5]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侵华日军在湖北暴行史料[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
[6]政协黄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武汉钢铁公司大冶铁矿.黄石文史资料[地方文史].第13辑,纪念大冶铁矿建矿一百周年专辑[M].内部刊印,1990.
[7]华中钢铁公司.华中钢铁公司关于日人劫夺大冶铁矿铁砂数量的调查[A].湖北省档案馆.汉冶萍公司档案史料选编(下)[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