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问题探讨

2012-10-26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雷 跃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7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问题探讨

雷 跃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7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优化,首先要根据高职学生特征,从一年级开始直接开设专业课程,吸引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尽管这个问题提出很长时间,但现实中是否得到有效改进,从一所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没有具体解决好,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对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与优化的建议。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designing and optimizating for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grade one, open related specilized courses which can attract students' interestes in learning. Although this problem has been raisen for a long time, but according to some schools’teaching plan, we can see that some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not sovled very well.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propone some advices on adjusting and optimiza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Optimization

2011年统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1228所,在校生约为900万人,已形成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之势,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现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进而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最终将取决于高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是否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就业上看,毕业生能胜任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入职上岗进入角色快;从潜能发挥上看,具有上升趋势,能逐步成长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骨干力量。既满足用人单位的短期要求,也符合用人单位的长远利益要求,这样的高职人才就会真正受到社会的欢迎,从而实现高职这个半边天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这是高职教育与其它教育的本质区别。要提高高职人才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当然最重要的是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的质量单从教育机构的视角,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水平、实践教学条件、校园文化氛围等因素。而就我国来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课程体系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和顺序,从而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科学地将知识、能力、素质贯穿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之中。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和优化,就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1]。以下着重阐述的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优化,要根据高职学生群体的特征,在第一学期直接融入专业课,营造职业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1 第一学期开设专业课程是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本质要求

课程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课程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课程系统。课程体系的目标是整体性的系统目标,组成课程体系的分项课程也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目标。但是,课程体系的目标不是分项课程目标的总和,按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的分项课程产生的课程“合力”,即课程体系的目标高于分项课程目标的总和,这是由系统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2]。

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是高职课程体系的最高原则,也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本质要求。根据目前高职生源情况和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的要求,应在学生一入学就直接开设专业课程,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高专的招生是在一本、二本、三本录取之后进行的,从生源的批次上看,高职高专生源的基础是出于弱势的。从某省公布的高考分数段进行简单统计:参加高考总人数29万人,文、理科总分在300~201分的考生有6.6万人,而300~201分的考生主要都是集中报考高职院校。可见,高职院校生源的基本文化素质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表1 某学院一年级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统计表

然而,处于高考分数弱势的学生,并不代表整体素质和智力水平也同样处于弱势,他们虽然在高考中没有良好的表现和发挥,但其大多数在专业技术应用实践和较快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上颇具优势,这一点在高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有较好的体现。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要认真分析生源的结构和特点,充分发挥生源的优势,扬长避短,科学设计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技术应用实践学习的潜能。

2 以个案为例对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高职教育如果从1998年开始计算,已经22年历史了。从1996年的“三改一补”方针开始,高职要么是成人高校改制组建,要么是重点中专升格产生。一开始就带来课程体系的先天不足,就是走“本科压缩饼干”的模式。那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课程体系是否实现了漂亮的转身,表1为一所省示范性高职学院2010级一年级开出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统计表。通过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很容易发现其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安排不尽合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出数量明显偏少。

从统计表看出,20个专业,在第一学年中,开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课时占第一学年总课时比例均不大,最高为35.9%,最低为18.6%;开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门数只有二到四门。这也就是说,一年级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文化基础课程。而高职学生在校学习共六个学期,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第六个学期学生都是外出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有的是第三年全部顶岗实习。一年级将近一年的时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实际上使学生延续高中学习模式,没有尽快转入高职学生学习的特有氛围中来。

从以上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到,高职的课程体系设计明显的不合理。这既有职业教育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教育行政管理上的诸多约束问题,还有办学条件制约问题。从观念上,近年也是各种思潮不断涌现,一时要拼力争创精品课程,一时要“颠覆性”的课程改革,一时要基于工作过程,一时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从行政管理上,规定要开的课程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除思想政治课外,还有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安全教育、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心理辅导、体育健康等等;从办学条件上,专业教师缺乏,实训实验设备、场所不足等等硬条件也约束了课程体系的改进。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将高职院校一年级直接开设专业课这一合理、可行的举措,一直无法很好落实。

如果再查阅一些非示范类高职学院的教学计划,因设备和专业师资的不足,在课程开出上,也许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3 突出职业氛围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与优化建议

3.1 加大一年级课程教学时间,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高职高专学生历经高考磨砺后,大多认为进入高职高专学习要求较低,加之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总体不强,容易出现松散、厌学的情况。学校应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增加课程教学的时间,使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并通过加大专业课程教学的力度,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型。因此,对一年级,应该确保每周开课26学时以上,文化课与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应在1:1以上,让学生从进校就开始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大多数同学通过专业课学习,走出一直处于学不好的高中阶段的心理阴影,把学生真正引导到全新的专业学习中来。

3.2 尽早开出专业课,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兴趣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一技之长,具备相关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而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是无可争议的。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让学生从开始高职的学习时,就尽可能地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重,使学生更快地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将必要的文化课学习内容穿插于各个学期中完成。如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放到2年级甚至3年级学习,此时学生的社会知识、自身的经历、阅历,都比一年级要更丰富,再来学习这类课程,学生的看法和感受都比一年级要更好。

3.3 螺旋递进,体现高职的高技能人才特征

高职之所以比中职高,一是高职在职业定位的层次要高,其毕业生面向的是技术难度较大的岗位;二是对高职毕业生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机加工中心操作工可分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四个级别,高职毕业生就应达到高级或技师级。将技术层级定位提高,应该是高职最合理和最科学的定位。

定位不同,课程体系设计和安排就不同。专业能力的养成是递进发展,从低到高的,课程教学也应该是递进发展,逐步增加难度[3]。按照职业能力提升来考虑课程的设置,这一点是需要提高认识的。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只是简单地考虑课程的接续,不能很好体现课程的螺旋递进关系。查阅国外职业教育的一些资料,我们发现,他们在一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就体现了课程的螺旋递进的理念,如一年级有“发动机Ⅰ”课程,三年级又开“发动机Ⅱ”课程,“发动机Ⅰ”并不是“发动机Ⅱ”的简单延续,而是发动机技术的深化课程,是难度增加的课程,是课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螺旋式上升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尽管经历这么多年的调整、改革,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安排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将新生尽早引入到专业学习和训练中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出各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来。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7

[2]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03):88~90

[3]陈庆合,施燕丹,王树斌.论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及其组织[J].职教论坛,2010(12):10~13

Discussion about Designing and Optimizating for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EI Yue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545007,China)

G719.21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7.139

雷跃(1958-),男,湖南长沙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