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滤法提取川贝母工艺的研究

2012-10-26杨远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川贝母贝母生物碱

杨远姗

渗滤法提取川贝母工艺的研究

杨远姗

目的筛选渗漉法提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浸泡时间、渗漉速度、收集渗漉液体积、乙醇浓度为因素及条件进行优化;总生物碱中贝母辛作为评价指标,HPLC法测定贝母辛。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浸泡24 h,渗漉速度为3 ml/(kg·min),收集10倍的渗漉液,贝母辛提得率为0.016%。结论用70%乙醇12倍量浸渍24 h,渗漉速改为3 ml/(kg· min)提取的,贝母辛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

正交实验;渗漉法;川贝母;贝母辛;高效液相色谱法

川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的干燥鳞茎,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1],是临床上常用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为贝母生物碱,而贝母辛又是总生物碱的主要成分[2],有多种方法提取川贝母生物碱[3,4]。本文报告以贝母辛含量为指标、HPLC法测定、正交实验设计、渗漉法提取贝母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695/2996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Waters公司);瑞士Precisa电子天平(R 205SM-DR);CQX25-06超声波清洗器(上海必能信超声有限公司,250W,频率25kHz);乙腈、二乙胺、氯仿、甲醇、氨色谱纯;贝母辛对照品(批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川贝母药材购自一心医药公司(批号:20080209-Z),属2005年版《中国药典》版一部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的干燥鳞茎。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试验设计 以总生物碱中的贝母辛含量为考察指标,实验选择四个因素分别为:浸泡时间、渗漉速度、收集渗漉液体积、乙醇浓度,以三水平正交表L9(34)安排实验。

2.2 提取方法 取川贝母粗粉100 g,用不同浓度乙醇浸泡不同时间,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干浸膏,备用于贝母辛的含量测定,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渗漉速度、收集渗漉液体积、见表1。

2.3 含量测定方法

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乙胺 (42∶58∶0.03),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10 nm,工作电压为+0.9 V。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贝母辛对照品适量,

溶于甲醇中,制成浓度1 mg/ml对照品溶液。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干燥后的提取物研成粗粉,精密称取0.5 g置50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约30 ml,放冷后,加甲醇定容,摇匀,后过滤,取续滤液10 ml,置50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即可。

2.3.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2.3.2”条下对照品溶液0.1、0.2、0.4、0.6、0.8、1.0 ml,置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取上述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照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 (Y)对进样量(X)作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1.0625X+5.1217 r= 0.9997其范围在0.032~1.15 mg/ml。

2.3.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5 ml,按2.3.4中的方法处理后,连续测5次,计算RSD=0.56%。

2.3.6 稳定性考察 取一试样,按2.3.3处理后,用2.3.4中的方法,按 0、0.5、1、1.5、2 h分别测定,计算 RSD =2.12%。

2.3.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试液5份,按2.3.3处理后,按2.3.4方法,分别测定,计算RSD=0.87%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吸取贝母辛对照品溶液适量,加在已知含量的样品中,按2.3.4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 97.77%、RSD=1.19%。

2.4 样品含量测定 取9份样品,按供试液的方法处理后,按2.3.4测定,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2.5 正交实验结果 由表2差值和表3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因素中,对贝母辛提取率影响程度依次为:A>C>D >B。最佳提取的组合为 A2B1C2D2,即取川贝母粗粉用70%乙醇,浸泡 24 h,进行渗漉,渗漉速度为 3 ml/(kg· min),收集12倍渗漉液。

2.6 工艺验证实验 取川贝母粗粉100 g两份,分别按照最佳渗漉工艺进行实验,将渗漉液减压干燥。按2.3.4方法测定贝母辛的含量。结果见表4。

表1 因素与水平数

表2 渗漉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表3 苦参渗漉工艺方差分析

表4 川贝母渗漉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3 讨论

由表3极差值和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因素中,浸泡时间和收集渗液体积对苦参碱提取率影响较大。在浸泡时间A因素中A2>A3>A1,故选A2,因素渗漉速度B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为加快提取速度选择B1。对于因素乙醇浓度D,因为D2>D3>D1,故选择 D2。在因素收集渗漉液体积C中C3>C2>C1,应选C3。综上,渗漉法提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浸泡24 h,渗漉速度为3 ml/(kg·min),收集12倍的渗漉液,提得率为0.016%。报道,紫贝母的贝母辛量含量为0.020%[5]。

报道提取川贝母生物碱的乙醇浓度为60% ~80%[6,7],在正交试验前,曾预试用65、75、85、95%乙醇8~12倍量浸渍24 h,渗漉速度为1~3 ml/(kg·min),结果表明用70%乙醇12倍量浸渍24 h,渗漉速度为3 ml/(kg·min),提取时,贝母辛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故正交试验中选择2.1水平进行试验。

在贝母辛的含量测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含量测定项目,有报道以HPLC法测定[5,8],经对系统条件摸索,以2.3.1效果较好,故本实验选用高效液相法。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

[2]马利琼,王晓铭.17个不同产地的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华西药学杂志,2001,16(1):60-61.

[3]张良,袁瑜,李玉锋.CO2超临界萃取川贝母游离生物碱工艺研究.西华大学学报,2008,27(1):39.

[4]蔡治纲,赵宏,毛晓敏,等.川贝母提取工艺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1):46-47.

[5]余华,姜艳,李萍,等.中药川贝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30(8):572.

[6]蔡治纲,赵宏,毛晓敏,等.川贝母提取工艺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31:46.

[7]陈萍,朱胤龙,韦强,等.均匀设计法优选川贝母渗滤提取工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3):12.

[8]晁若冰,胡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贝母中贝母辛的含量.药学学报,1993,28(9):105.

Optimiztion of the percolation processes of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t by othogonal design

YANG Yuan-shan.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Yizhou 546300,China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best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total alkaloids in Sophora Root by percolation.MethodsComparing the content of peimisine the alcohol concentration,soak time,velocity and volume were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d HPLC to measure peimisine.Results The optimum Percolation extracting condition obtained:soaked with 70%alcohol for 24 h,adding 10 folds of 70%alcohol at speed of 3 ml/(kg·min).Extraction yield of peimisine 0.016%.Conclusion Using 70%ethanol with 12 times the volume of dipping 24 h,percolation rate is 3 ml/(kg·min)extraction,PEIMISINE cont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concentration.

Orthogonal design;Percolation;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t;peimisine;HPLC

546300广西宜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川贝母贝母生物碱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王莹作品赏析
中药止咳有川贝母
一株川贝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贝母类生物碱分析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正交试验优化钩吻生物碱回流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