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创新实验课改革初探
2012-10-26潘正高运玲刘毅江怀仲
潘正 高运玲 刘毅 江怀仲
中药化学创新实验课改革初探
潘正 高运玲 刘毅 江怀仲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学科,中药化学是各中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中药化学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化学实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严谨工作态度,为中药有效成分及基于有效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验证性实验中往往一味重复规定的实验操作,很少动脑筋思考,个别学生甚至自己不动手操作,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同时,经典的实验内容设计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追求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却很少顾及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污染物排放量不是很大,所以大多数学校对排放物很少做处理,久而久之,势必对学校环境产生积少成多的污染效应,对学校师生的健康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预防污染改进经典实验,并在过程和终端减少排放和污染;如何加强实验技能与科研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教研室根据中药化学实验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参考中药化学技术的发展,综合环保意识的培养等因素。尝试将中药化学部分实验内容重新调整,将中药化学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学生的毕业课题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紧密结合,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根据师生两方面的反馈评价,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研究中药成分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能力。
笔者以三七茎叶中总皂苷的提取分离为例,举例说明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的实验教学改革。
三七茎叶中总皂苷的提取分离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他们只关注实验结果,按照讲义的要求完成实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常常不甚了解;同时由于实验课内容设计时片面强调实验的完整性,实验难度较低,周期长,重复性实验操作多。学生在实验中很少能提出自已的见解和想法,实验时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大多数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较差。
原实验过程简单流程如下:
笔者根据实验目的,在能够达到同样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采用低毒或无毒化学试剂替换有毒化学试剂,或使用低毒和浓度较低的试剂。将实验中的甲醇回流,改为75%乙醇回流,减去了乙醚萃取的实验环节,将原实验过程中的正丁醇萃取改为大孔吸附树脂吸附,55%乙醇洗脱。
通过重新设计实验,缩短了实验时间,改进了实验方法,学生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解吸有了客观认识。但同时也遇到了新的问题;①甲醇改为乙醇回流提取,乙醇的浓度选择。②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选择。③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时,洗脱剂种类及浓度的选择。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指导四年级学生,选择不同的题目,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最终确定改进后的实验流程。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大孔吸附树脂对红景天、唐松草等中草药中的不同成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经过整理和补充,分别发表在《中成药》和《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杂志。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使有限的实验经费和课时得到了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拓宽了思路,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带教教师的全程监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反馈,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中药化学实验教改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达到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既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又活跃了实验教学的形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
400065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