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中段逆突技术分析与研究
2012-10-26范灿灿
范灿灿
(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 300381)
空手道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融合了中日两国的武道文化,经历了600多年的发展和演化,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空手道技术体系。空手道技术体系分基本技术、组手技术、“型”三个部分。空手道基本技术是从“型”的技术和实战格斗中挑选出来的简单而重要的技术。
空手道是以“型”为主要的技术形势开始的,“型”是空手道组合的集中练习,是按要求提前编排好并利用演练形式来进行练习的空手道技术动作,它反映了空手道的整体内容与风格。“型”的技术目的是以假设的对手为目的,单人进行空手道技术动作的套路演练。
空手道组手技术是把假设变为现实,即两人一组地进行攻防动作训练。在实际的两人攻防训练中,格斗的紧张气氛、对手的距离判断、动作的速度、攻击的威力等要求都相当高,而且需要主动追求这些条件,如果脱离这些条件,训练将无法进步。以空手道“中段逆突”为例:“中段逆突”十分重空手道技术。世界各地的空手道运动员从白带开始已经学习“中段逆突”,以至他们日后成为比赛选手,在不同的组手比赛中,包括世界大赛,都经常使用它来得分。皆因“中段逆突”虽看似简单,却包含着空手道技术中基础而实用的元素。
空手道主张“正戈之道、止戈之道”,以“始于礼而终于礼”为训条,在联系与竞技比赛中自始至终都要重礼,同时强调以完整的形态衷心行礼。组手比赛即格斗比赛是采用“寸止”的原则,所谓“寸止”即在攻击到对手体前一寸即止。但现代空手道的寸止比赛规则已经得到巨大的发展,因此“寸止”仅仅适用在对头面部进攻的情况下。空手道又被成为“君子之拳”。空手道是精神之道与礼仪之道的结合。在习练中讲究以培养人的精神和礼仪为主,以增强人的体质为辅,以掌握精湛的格斗技艺为次。在技术上,它简便易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空手道中段逆突技术分析与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本校图书馆查阅与本论文有关的体育院校学报,以及查阅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收集了很多有关在空手道的教学参考书籍和论文,并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整理、分析,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大量坚实的理论依据。
1.2.2 观察录像法
现场观察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分手段并在赛后观看录像统计相关数据。
1.2.3 访谈法
针对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访问空手道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向他们了解有关空手道中段逆突的相关问题。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比赛中拳法、腿法、摔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空手道中段逆突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2.1 空手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对比分析
空手道是拳法技术、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并用的技术全面的项目之一。通过表1可以看出,拳法技术,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次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在34场比赛中,运动员共使用这几种技术是3492次,其中2784次是使用拳法技术,占各种技术使用次数的79.67%,运动员平均每场比赛使用拳法技术达到44.76次,这说明运动员比较重视拳法进攻对方的技术。从表1得知,空手道运动员的拳法技术使用的成功率为27.78%,腿法技术使用的成功率为14.64%,摔法技术使用的成功率为11.42%,运动员拳法技术成功率是使用腿法技术使用成功率的2.47倍,是摔法技术成功率的2.36倍,使用拳法技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其它技术的成功率,可见,运动员在比赛中比较主要得分手段还是拳法技术,占总得分比率的79.92%。其主要原因为:(1)速度和灵活性,拳法和腿法两种技术相比较还是拳法技术相对灵活;(2)位移距离及速度,运动员使用拳法技术进攻对手时,很容易的就把无效距离变为有效距离,并且向前跟进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腿法则相对比较困难;(3)防守的难易程度。拳法技术和腿法技术相比较,拳法技术易守难攻;(4)规则的导向、规则的限制是影响运动员侧重练习及使用拳法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1 2011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暨亚洲锦标赛选拔赛34场比赛拳、腿、摔法技术的对比分析
2.2 空手道拳法比较分析
空手道的常用拳法可以分为前手拳和后手拳;前手拳和后手拳又可分别为前手上段、前手中段及后拳上段,后手中段。表2显示,这些技术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比34场赛中,运动员共使用拳法技术2294次,其中1124次是后手中段的使用次,740次是后手上段的使用次数,这两种拳法技术的使用次数相对较多,这两种拳法技术使用次数的总和占总次数的81.26%。这也就说明了,后手拳法技术是运动员在拳法技术中比较侧重于拳法技术。表2还显示出,拳法的成功率中占总得分比率比较高的技术是后手中段逆突拳法,436次是运动员后手上段拳法技术成功使用的次数,成功率为25.95%,占拳法技术总得分比率的38.65%,795次是后手中段逆突拳法技术成功使用的次数,大于后手上段拳法的成功使用次数,成功率达到30.95%,占总拳法技术使用的得分比率的48.94%,两种拳法技术的使用得分比率总和达到87.59%,这说明使用后手拳法是运动员拳法技术中的主要的得分手段。其中在后手拳法技术使用中,运动员后手中段逆突进攻在使用次数和成功率上都高于其它拳法技术使用次数,造成这个数据的重要因素,规则的影响,因为在空手道比赛规则中对击打运动员上段的判罚相对比较严格,容易被判罚为重击或过击犯规;击打运动员中段不易犯规,易得分,所以运动员前手拳与后手拳的使用情况相差很大的主要因素是由两种技术运用的差别及规则的导向造成的。
3 空手道中段逆突技术的特征
3.1 方便迎击
比赛中在对方没有反映的时候可以出其不备的进攻,在对手反映的瞬间便可分,因为规则的原因中段逆突是可以全接触的,可以不限制自己的力量全力的暴发到对手的身上再迅速的回收,这是比赛中的重要得分手段之一。
表2 2011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暨亚洲锦标赛选拔赛34场比赛拳法技术的对比分析
3.2 阻击对手进攻
在对手要进攻时可前手格挡顺势下蹲后脚向前蹬力用全力的出拳打在对手的中段,使对手这次的进攻无效,同时也可让对手心里产生畏惧,不再敢轻易做出进攻动作。
4 影响空手道中段逆突的因素
4.1 速度及灵活性
运动员都会有所体会,拳法的速度要快于腿法,拳法技术的实用要比腿法技术灵活。
4.2 时机的把握
空手道拳法都为直线进攻技术,完全符合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定律,运动员在用拳法进攻对方时,跟进速度要快,只要把握好时机才是等分最好的保证。
4.3 规则的导向
规则的规定导致使用拳法技术更容易得分,从而使运动员更侧重使用拳法技术中段逆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5 提高空手道中段逆突的训练手段
5.1 加强专项速度训练
加强专项速度训练的方法
第一,马步推砖(哑铃),屈膝下蹲成马步,两脚并立,屈肘置于胸前,两手持砖(哑铃),手心向内,然后左、右手依次向前推出去,推砖时,转腰顺肩,借助腰力,旋臂伸肘,爆发用力。
第二,蹲跳冲拳、半蹲或全蹲;两手分别握拳,屈肘抱于胸前,左腿上步时,右拳冲出,当右腿上步时,左拳冲出,并收回右拳。
第三,腿系沙袋做踹、弹、蹬等腿法练习。
5.2 提高中段逆突拳法的成功率
加强速度和灵敏度还有腰部的旋转力量,拳法的准确度以及心理素质,还要有最好的时机把握。
5.3 掌握空手道组手得分的六要素
5.3.1 空手道的组手的得分六要素
(1)良好的姿势:是融合于传统空手道概念的结构下,能作有效的攻击的姿势。
(2)运动精神:攻击得分时明显表现出全神贯注的态度。
(3)充沛的技术运用:指攻击技术之力量及速度,明显表现出其必胜之意念。
(4)残心:在评分时最容易被忽略,意指选手能随时随地全神贯注及随时观前顾后,能察觉对手反击的意图。具有残心的选手在攻击后不会把头转向别处,而是始终面对着他的对手。
(5)良好的时机:在最佳的时间点上做出有效的攻击。
(6)正确的距离:以最精确的距离做出最有效的攻击。如果攻击瞬间,对手迅速移动,预期的攻击效果会降低,那就不能称为“正确的距离”。
5.3.2 空手道得分六要素的作用
良好的姿势、充沛的技术运用、良好的时机、正确的距离是为了将对手击败;运动精神是为了保护对手;残心是为了不被对手击倒。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在空手道中,有拳法、腿法和摔法这三种技术,在这三种技术运用中,运动员更侧重于使用拳法技术中的后手中段逆突,拳法技术后手中段逆突是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
(2)在空手道拳法技术中,后手中段逆突技术是运动员实用频率最高拳法技术,成功率最高的拳法技术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实用的拳法技术中比较主要的得分技术;腿法技术的使用稍低于拳法,在腿法技术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中段回旋踢,但是成功率相对较低。
(3)在战术分析方面,运动员的主要战术形式为直攻战术。
6.2 建议
6.2.1 熟记比赛规则
规则是影响空手道技战术特点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应充分学习规则加以利用规则得分。
6.2.2 以拳法为主,避免使用易失分战术
运动员应以拳法技术训练为核心,同时配合其他技术的训练;在腿法技术中,减少易失分踢法的运用次数。
6.2.3 以直攻战术为核心
在战术训练中应以直攻战术为核心,同时配合其他战术形式的运用训练。
6.2.4 期望值不宜太高
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确定适当的目标,期望值过低,激发不了个人的积极性,期望值过高,会增加运动员的心理负担,使运动员对目标能否完成产生怀疑,所以运动员要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1]张家利.浅谈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及训练方法[J].警官论坛,2008.
[2]刘同为,贾 平,戴有祥.空手道[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张建雄.空手道的起源与演变[J].搏击,1995(7):9-11.
[4]吉洪林.世界优秀空手道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71-72.
[5]孙 强.2008全国空手道锦标赛组手技术统计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
[6]马 波,平 静.2008年全国冠军赛赛况调查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
[7]杨世勇.论发展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1999(12):36.
[8]张宏春,陈 卓.空手道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现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
[9]彦 红.图解空手道技击全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郑旭旭.格斗空手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11]汤文俭,袁镇澜.日本空手道发展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8(7).
[12]世界优秀空手道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