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职业特色的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2012-10-26包勇
包 勇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011)
理论与方法探索
凸显职业特色的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包 勇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011)
凸显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专业与体育相结合的特色教育。如何在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中凸显职业特色,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发展学生与职业劳动相适应的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职业特色;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类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大多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成功就业的基础条件。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应紧紧围绕健康教育的宗旨,建立适合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体系,增加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树立具有职业性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就业岗位所需要的体育能力、保健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体现五年制高职体育教育的特色和本质功能。因此,凸显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
1 凸显职业特色体育教学的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
1.1 内 涵
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是指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特点与需求,为培养未来所从事职业工作需要的体育知识、一般身体素质、职业特殊身体素质、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岗位社会适应能力,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职业活动有益的体育知识储备、体能储备和运动技能储备,重点发展对职业工作非常重要的身体能力及相关能力培养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2 实施的必要性
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客观地对其体能提出了更多要求,要适应这些紧张而复杂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未来的劳动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而且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体能,拥有与职业技术密切相关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只有职业技能与职业体能相适应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如果不充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职业体能训练,势必会大大降低学生职业技术学习的质量,影响劳动技能的提高,甚至不能完成职业劳动要求。
构建凸显职业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具有适应职业劳动所需的职业保健意识、职业体能和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岗位中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年限,发挥出良好的体能基础和心理素质。
2 凸显职业特色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构设
五年制高职校现有专业种类繁多,既有体力型岗位的专业,在工作时需要良好的体能作后盾;也有非体力型岗位的专业,需要具备快节奏、长时间、高效率的工作能力和抗疲劳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为学生做好职业身体素质、实用技能和职业病预防的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准备,体育教学内容中应该具有鲜明的专业服务特点,以满足各类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
2.1 课程目标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除了具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之外,还应该具有为适应所从事的专业所需要的特殊职业体能和运动技能的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健身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职业体育要求接轨。
2.2 课程体系
以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情况为例,课程体系包含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其中体育课包括普修课和选项课两部分,普修课主要是体育基础课。选项课包括普通选项课和具有职业特色的选项课;课外体育活动由两操、运动训练、运动竞赛、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社团等几部分组成。课程体系结构应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层级关系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结构
表1 现有专业设计的体能与专业对照表
2.3 课程模式
在确定开设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中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能、基础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保健常识、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主;第二、第三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为主,结合专业培养要求,选择与职业素质相关的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提高职业体育能力为目标,兼顾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学校学制特点和教学周期安排,体育教学采用“1+1+1”模式,即在第一学年开设体育基础课的基础上;第二学年以同一年级形式开设普修体育选项课;第三学年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开设职业体能训练课(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
2.4 课程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扣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注重高职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
2.4.1 体育基础课程考虑到五年制高职校是以招收初中毕业为主的生源,学生进校时年龄普遍偏小,身体素质比较薄弱,此阶段课程以培养增强学生的基本体能(耐力、速度、力量、灵活性等基本素质为主)、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卫生保健常识、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主,为将来的职业体育能力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2.4.2 普修体育选项课根据学校现有师资情况,主要开设有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的同时,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1 ~ 2项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技能,具备基本的体育素质、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4.3 职业体能训练课以学校目前开设的15个高职专业为例,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考虑学生未来实际需要,安排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坚持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突出职业体能教学内容。表1是根据学校现有专业设计的体能与专业对照表。
2.5 考核体系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考核中,通常只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因此,评价体系作为手段合理地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而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并有助于体育课程的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必须改变评价体系只注重结果评价,采用“三结合”评价方式,即将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学习的平时表现、进步幅度、努力程度、出勤率等因素列入到体育学习评价中,并在学期体育最终成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从而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更客观、更合理。提高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在课堂中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自我努力的程度,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3 结束语
随着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确定方面,要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理念,按照专业岗位和岗位需要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专业岗位。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要以专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工作环境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培养学生不同的专业适应能力,不同的专业类型开设不同的运动项目,紧扣专业的特点,分析其职业的要求,结合劳动生产实践进行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 1 ] 翁惠根.银行柜员职业实用性体育教程[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2 ] 周敏,周国海.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用性设置分析——以扬州高职院校为例[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
[ 3 ] 王爱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32.
[ 4 ] 阳慧.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J ].湖南经济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2006(5).
[ 5 ] 张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
[ 6 ] 谢斌.现代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为个案[ J ].职业技术教育,2011(5).
G807.4
A
1674-151X(2012)01-09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46
投稿日期:2011-10-18
包勇 (1972 ~),副教授,基础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五年制高职体育发展。